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食最乡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酒水另算,饭菜则管饱。我就要了柳氏肥肠干锅王的一个肥肠火锅,极爽地吃。头上吊着一个灯泡,再头上就悬着一枚月亮,夷陵的风爽爽的,轻柔的,仿佛三峡一路奔来,已有一些倦意了,懒洋洋地吹拂,恰好摘去我额上细汗。细察之,此火锅乃红泥小炭炉火锅也,就可与陶秀街一比,现在还能有红泥小炭炉,锅上沸着红润肥肠,夜渐深而街巷静,心头有一些愁绪升腾,就专注地吃,少许片刻,吃得大汗淋漓,额有豆珠嘀哒嘀哒地落下。 

一般而言,只有历史名城才有丰富美食。吃与休闲,与文化流源是密切相关的。夷陵是当然的历史名城。据考早年的“长阳人”一二十万年前就在此活动,七八千年前,先民繁衍生息于此,汉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西陵人,而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学人杨守敬皆诞生于此。夷陵人的休闲除美食外有三:一养观鱼,二玩根雕,三积奇石。三峡奇石举世闻名,然未近距离见识,未触摸石之韵,总是隔着想像的距离,亦不能神思奇石之美,之异态。我曾在最初去三游洞和下劳溪见识过诸多动植物化石,该些化石在石阶上,踩着化石的石阶行走,确也是奢侈得很的行走呢。待我去到花鸟石市场,则开了眼界了,石头原来是可以这样生长,也可以那样生长,四千万年前,古地中海隆起,最终隆升起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它又构成三江源头,长江是自各拉丹冬雪山汇涓涓细流而下,至三峡滔滔大水势不可挡,九曲回环穿峡而下直泻东海。三峡,便也是四千万年前那场造山运动的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而说穿了,一切是水,生命之水。 

诚然,石头是不可以吃的,但无碍食者边吃边赏石,三峡石与夷陵三宝(彩陶、盆景、蜜桔)、姊归鹅蛋柑、宜红茶、峡口肥鱼齐名,这便足够了,赏石饮酒,遥想这60亿年悠悠岁月的地球,它有几多的沧海桑田亿万变迁呢?它又是要怎样的烛照我们,指导我们在美食的道路上蜗行跋涉呢? 

江山代有人才出。夷陵不独有美食街,亦有馆者出佳肴。在夷陵的山野酒家吃到了清江鲤鱼和夷陵醉虾的,我以为清江鲤鱼特别值得一吃,这话当然千万不能让清江鲤鱼听到,否则它们都要骂我,因为此话可能搅乱它们宁静的水中生活。清江之水,如宝石透明。清江鲤鱼,照例是肉质细,白而透明,清甜雅致,是为鱼中仙子。去夷陵也不能不去山野酒家的,遥望夷陵,总是要想到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和那里的人,真是一个美丽的好去处呢,悠悠的黄柏河与雄峻奇峭的西陵峡,果然是令人不能割舍得下的地方。我想再去夷陵,就应该久长地住下,沿着江峡的峭壁行走,感悟夷陵的美食,那是月光下的珍品,存芳于人生岁月,如是曲折悠长的夷陵街巷,如是黄柏河与沮漳河长流,如是万里长江浩荡,听峡江的风,便不会在美食的路途上迷路了。 
 

 

第四部分 东坡山雉汤
第43节 忆念中的地米菜

地米菜总是生长在江南,江南的湖滨与河畔,星星的绿意点点地铺展开去,江南那秋天收割过庄稼的田野里,山坡楠竹林及溪涧之上,地米菜会在一整个冬天里柔嫩又执著地绿着,冷风抖动它小小的波纹状的叶子,残阳晓月,暖凉间它会猛丁开出一朵米粒般的小白花,淡淡的……淡淡的弥漫着清苦味儿,就有了清苦的柔凉的江南。 

我的江南,是水边的江南,是地米菜微微濡染的江南。清苦的地米菜,淡淡的清苦味儿,飘拽在岁月的那一头,如忽然的一撇拐走的弯弯小河,隐约地留存于记忆的更深处,让人在不经意的时候想起,并且会有淡淡的芬芳。我知道地米菜极不起眼,它小小的瘦弱的样子,一如清贫的农家少年,在江南的土地上默默地成长着,冷冷的寒风梳理着它,待到春暖花开原野遍绿,则默默地举着它的米粒般的花朵和种子,悄然地向春风和吹的天空告别。 

蓦然回首,生命中的一些地米菜一般的纯朴的日子也渐渐的消逝,已然找不见踪影,隐没于斑斓多彩的市井,视野中不见农家小妹着花衣挖地米菜的身影,只是会在京都风沙弥漫的天空下,在孤独得要命的时候,忆起江南冬天暖融融的阳光缕缕,灿如手执的火笼,执著于湿润松软的土地上的地米菜,脑海里依稀闪现出童年时代在南方冬天的田野牧鹅的片段,一些断章式的情节散落在江南化雪的斑鸠鸣叫的诗行中。 

我想是这样,吃地米菜的时机并不是很多,但却是童年时的一种向往,因为地米菜极小极小,挖地米菜需要那样一份极小的心情,在田野里,在泥土的芬芳中,拎着小篮,执着小铲,挖了一整个下午,然后到小溪里洗净,洗得小手红彤彤的,回到家里切碎,在锅里做出薄薄的蛋皮,包起地米菜,蒸或煎了,就叫做春卷。春卷是儿童非常喜爱吃的,在江南生长小麦的地方,则用地米菜包饺子,包地米菜的饺子,如果面粉质地好,而且饺子皮也异常地薄,那饺子就隐隐地透着翠玉一般的绿,吃起来就是地米菜的淡淡的清苦味儿。虽然这两种做法都非常让人喜欢,但我独喜欢清炒的地米菜。清炒地米菜得用茶油,茶油自然是植物油中的极品,记得以前大人这样给食油排座次:一猪二茶,三豆四麻。我当时还极为不解,为什么麻油还是四流?离开赣南以后,方知道茶油的好吃,而且也难觅。茶油清炒的地米菜,绝没有其它油类的油腻与浑浊,相比色拉油来,它又有独特的茶油的茶香。 

我现在是很难找到去挖地米菜的心情了,主要是要有一份天真做伴,每年回到南方,只是常去市场转转,偶尔就能碰到有村姑摆着小篮卖地米菜,那地米菜在山溪里洗得净净的,翠绿翠绿的,有白白的根须,那生在沃土里的地米菜,叶子就相对厚实,叶的边缘呈淡紫色,也有的是深绿色。这都是极好的地米菜,是不待开花的,若是开了花了,就吃不动了。买到一篮子地米菜,心里非常喜欢,就在家里打量着它,应该做一次春卷了,留着一些清炒,或者包纯粹的地米菜饺子。有了如许的构思,生活顿添了一些情味,仿佛从此已经回到了田野。但清炒地米菜,是要十分的讲究,锅子是要洗得干净,不许可留有别的菜的杂味儿,只搁少许精盐,其它任何佐料都不许可放的,不似做油淋空心菜和油淋白菜什么的,放若干蒜蓉及干辣椒,那会窜了味儿。火候也得恰当,略熟即可,如果把地米菜炒死了,那就跟猪食差不多。在如今的日子里,我以为用色拉油就可以了,其它的油真的是过于浑浊了。 

地米菜开花的时节,正是三月三。农谚里有“三月三龙抬头”,到了三月三,大家都去田里拔回那长得高大、开花结籽的地米菜,用它煮鸡蛋,地米菜煮的鸡蛋,那蛋白绿得跟缅甸玉一样,又是有着青绿的清香,小的时候,在三月三的日子里,书包里都会装着这种鸡蛋,传说吃地米菜煮的鸡蛋,小孩子的头上不再长包。这当然是讲的地米菜的清火的功效,想起来地米菜是一种清火祛热的菜,常吃它,对肝火盛旺者着实有益,我认为还是不要太想着它的功利方面,那样总是对地米菜的一种实用主义认识,我想它的意义更多的是给了我这样一个漂泊于北国的流浪者一个美好的记忆。 
 

 

第四部分 东坡山雉汤
第44节 抗日豌豆的吃法

采访蕲州东长街时,访问到原蕲春第一中学副校长王浦还先生,王先生已经退休在蕲春漕河吴庄研读著述,其思路敏捷,记忆清晰,在讲到蕲春教授县的成因时,笔者脑子里忽然闪了一念:抗日时期的中学生吃什么?就这个问题请教了王先生,王先生脱口而出说“吃盐水煮豌豆”。 

“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的侵略战争,为挽救中华民族危机,国共两党二度合作并提出“抗战建国、复兴民族和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武器”的指导思想,1938年7月,湖北省召开中等学校战时教育会议,成立湖北联合中等以上学校(湖北联中),省国民政府主席陈诚兼任校长,各县设联中分校,联中学生所有膳宿制服各费均由学校供给。1939年9月18日,蕲春县与广济县(现武穴市)建立联合中学,名叫“蕲广联中”,校址设在蕲春圆襟冲木梓树湾,教育费用由蕲广两县分摊,“重义”聘到英国伦敦大学毕业执教武汉大学的孙敏之教授等二十多位教师。蕲广联中后来有14名学生和1名职员应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