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酸甜苦辣咸 唐鲁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豪门鉅族所熬的腊八粥,除供佛祭祖之外,还要馈赠亲友,果粥一罐未免寒酸,于是还得配上两菜两颗,说是戏佛馀饯,自然菜点全是净素,有些闺中妙手,亲主庖厨,虽然说是山蔬野齑,可是五蕴七香,比起元修珍味也未遑多让呢!有些人家一熬就是若干锅,北地天寒,当天吃不完的则用缸罐存储起来,放在不升火的屋子里,怀冰冻练,坚硬如石,吃多少再用刀斫多少下来,渗水加温,因为粥黏而且硬,须用马杓随时兜底搅动,否则极易焦枯糊底,甚至于表面冒热气里面尚有冰渣,所以北平人说熬腊八粥要凭真功夫,热腊八粥要好耐性,不是身历其境,是不如个中诀窍的。
  当年清官腊八粥赏赐臣工腊入粥,也算是一项殊荣特沛呢,番禺梁节庵(鼎芬)在北平去逝,所出讣间把赏资挂马,双眼花翎,穿朝马,赏腊八粥同样列为荣典呢!
  至于御赐的腊八粥滋味如何呢!虽然说出自御厨所制,应当是上食珍品,可是论滋味比一般高华门第所熬的腊八粥还有所不如,御赐的腊八粥,向例是由太监率同苏拉分送各宅邸的,不论男女老幼要各致太监车敬,苏拉使力一份,所以走红的太监,专撩人口众多的地方去送,至于人丁稀薄的人家,方轮到不走红的太监去走动,有些遗臣旧勋,家道中落,每逢御赐粥膻,那笔车敬使力,真还要大费周章呢!
  笔者来台湾已经三十多年,虽然也喝几次亲友所赠的腊八粥,粥料果料现在在台湾都无法备办齐全,尤其红枣、榛瓤、松子、栗子都不出产,所以腊八粥吃到嘴里总有今昔不同之感,自从匪酋毛周,先后遭了天谴,匪区一国三公,成了群龙无首,自由价乱局面,你争我斗,崩溃覆亡为期已不在远,希望军民团结一心,早日胜利收京,大家回到家乡,痛痛快快喝地地道道货运价实腊八粥的日子就在指顾之间了。

  元宵细语

  刚过农历新年,一眨眼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宋朝时代就颇为盛行,不过不叫元宵而叫〃浮圆子〃,后来才改叫元宵的。中国各省大部分都吃元宵,可是名称做法就互有差异了。北方叫它元宵,南方有些地方叫汤圆,还有叫汤团、圆子的。南北叫的名称不同,做的方法也就两样。拿北平来说吧,不时不食是北平老规矩,要到正月初七准备初八顺星上供才有元宵卖,至于冬季寒夜朔风刺骨,挑了担子吆喝卖挂花天宵的,虽然不能说没有,可是多半在宣南一带,沾染了南方的习俗,可是西北城的冬夜是很难得听见这种市声的。
  北平不像上海南京汉口有专卖元宵的店铺,而且附带宵夜小吃,北平的元宵都是饽饽铺,茶汤铺在铺子门口临时设摊现摇现卖。馅儿分山楂、枣泥、豆沙、黑白芝麻的几种,先把馅儿做好冻起来截成大骰子块儿,把篮儿用大笊篱盛着往水里一沾,放在盛有糯米粉大筛子里摇,等馅儿沾满糯米粉,倒在笊篱里沾水再摇,往复三两次,不同的元宵馅,点上红点、梅花、
  字等记号来识别,就算大功告成啦。这种元宵优点是吃到嘴里筋斗不裂缝,缺默是馅粗粉糙,因为软粉缘故,煮出来还有点糊汤。
  南方元宵是先擀好了皮儿,放上馅儿然后包起来搓圆,所以北方叫摇元宵,南方叫包元宵,其道理在此。
  南方的元宵,不但馅儿精致滑香,糯米粉也磨得柔滑细润,而且北方元宵只有甜的一种,南方元宵则甜咸具备,菜肉齐全。抗战期间,凡是到过大后方的人,大概都吃过赖汤圆,比北平兰英青、敏美斋的手摇元宵,那可高明太多了。
  北平的元宵,在宣统未出宫以前,每逢元宵节御膳房做的一种枣泥奶油馅儿元宵,上方玉食,自然加工特制,其味甜糯,奶香蕴存,据说作馅所用奶油,是西藏活佛,威蒙古王公精选贡品,所以香醇味厚,塞上金浆,这种元宵当然是个中隽品。
  上海乔家栅的汤圆,也是远近知名的,他家的甜汤圆细糯甘沁,人人争夸,姑且不谈。他家最妙的是咸味汤圆,肉馅的选肉精纯,肥瘦适当,切剁如糜,绝不腻口。有一种荠菜馅的,更是碧玉溶浆,令人品味同甘,别有一种菜根香风味,另外有一种擂沙圆子,更是只此一家。后来他在练斐德路开了一处分店,小楼三楹,周瘦鹃、郑逸梅给它取名鸳鸯小阁,不但情侣双双趋之若鹜,就是文人墨客也乐意在小楼一角雅叙谈心呢!近来也有这类汤圆应市,滋味如何不谈,当年花光酒气、蔼然如春的情调,往事如烟,现在已经渺不可得了。
  洪宪时期还有一段吃元宵的笑谈,袁项城谋士中的闵尔昌,在袁幕府中是以爱吃元宵出名的,时常拿吃元宵的多寡,跟同僚们斗胜赌酒,有一天闵跟几位同仁谈说前朝吃元宵的故事,正谈得眉飞色舞兴高采烈,想不到项城一脚踏进签押房听到连着几声〃袁消〃声音,谁知犯了袁皇帝的忌讳,又碰巧日本人处处找他的别扭,心里正不愉快,想法整整闵尔昌拿他出气,幸亏内史杨云史看出苗头不对,在他花言巧语三言两转,于是下了一道手令,把元宵改叫汤圆,北平人叫惯了元宵,…朝改叫汤圆,觉着不习惯也不顺口,前门大街正明斋的少东家,元宵节柜上买卖忙,帮着柜台照应生意,随口说了一句元宵,偏偏碰上买元宵的是袁项城手下大红人雷震春,换了两嘴巴不算,另外赔了二百枚元宵,等洪宪驾崩,第二年灯节正明斋门口,一边挂着一块斗大红纸黑字的牌子,写着〃本铺特制什锦元宵〃八个大字,元宵两字写的特别加大。听说就是那位少东的杰作呢。
  北平梨园行丑行有两位最爱作弄人的朋友,殿斌奎(艺名小奎官)、朱斌仙,他们两位都是俞振庭所办斌庆科班同科师兄弟,有一天他们师兄弟正好碰上富连成的许盛奎、全盛福哥俩也在前门大街摊上吃元宵,朱斌仙知道外号大老黑的许盛奎能吃量宏,又是草鸡大王脾气,他一冒坏,可就跟师兄说山啦,他说:〃人家都说咱们北方人饭量大,其实也不尽然,就拿吃元宵来说吧,人家小王虎辰,虽然是唱武生的,可是细臂膊腊腿的,怎么样也看不出他食量惊人,我在郑福斋亲眼看见他一口气吃了四碗(每碗四枚)黑芝麻元宵,另外还找补两个山楂馅的,一共是十八只元宵,让咱们哥俩吃,也吃不下去呀!〃说完还个大老黑一龇牙。许盛奎在毛世来出科应聘到上海演出时,许盛奎给他当后台管事,对于小王虎辰并不陌生,这一闹僵不要紧,一碗跟一碗,一会儿五碗元宵下肚,比王虎辰还多吃两只,可是一回家就一会跑一次茅房,足足折腾了一夜,第二天园子里胭脂虎的庞宣只好告假了,后来是毛世来偷偷告诉了记者吴宗佑,这个故事才传播出来。
  在光绪末年做过直隶总督,袁项城的亲信杨士骥,在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年元宵节,全家团聚一起吃元宵,小孩贪食,积滞不消,由小病转为大病,后来医治无效,驯至奄奄一息,只好由奶妈抱到外客厅,等小孩一噎气,就抱出去埋了。碰巧这时候有一个送煤的煤黑子从客厅走过口问知原委,他说他可以治治看,死了别恼,好了别笑。奶妈知道小孩已经没救,姑且死马当活马医,让他试试看。煤黑子要了一只升得旺旺的煤球炉子,从怀里掏出有八寸长一根大针来,针鼻上还缀着一朵小绒球,红颜色几乎变成黑颜色了,脱下两只老棉布鞋,鞋底向火烤熟,把针在鞋底蹭了两下,就冲小少爷的胸口刺下,告诉奶妈注意只要瞧见绒球一颤动,马上告诉他,他说完话,就倒坐在门坎上,吧吧嗒塔抽起旱烟来。约有一袋烟的功夫,绒球忽然动了一下,过了几分钟,绒球抖颤不停,他估磨是时候了,于是把小孩扶得半起半坐,在后脑勺子上拍了…巴掌,跟着在胸口上一阵揉搓,小孩哇的一声哭出一口浓痰,立刻还醒过来。接者大小解齐下,小命从此就捡回来了。这是关府东三省杨士骧幼年吃元宵几乎送命的一段事实。杨家是美食世家,杨府也是清末民初煊赫一时的名庖,后来他到玉华台当头府,据他说,杨府最忌讳人家送元宵,每年元宵节杨家都是吃春卷而不吃元宵的,后来杨毓询娶了袁皇帝的三公主,夫妇二人都不吃元宵,大概是其来有目的。
  北平是元明清三代的国都,一切讲求体制,所以也就养成了吃必以时,不时不食的习惯。不到重阳不卖花糕,不到立秋烤涮不上市,所以上元灯节正月十八一落灯,不但正式点心铺不卖元宵,就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