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对农民夫妇的流浪生活:盲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回答合情合理。但是警方很快又发现了疑点,从孙国民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发现了数万元的现金,还有美美、丽丽以及最小的孩子的口袋里装了很多冰棍的棍子。
  对于现金,孙国民解释是这些年到处吹唢呐赚来的,因为不相信银行,所以就把全部的家当随身带着。冰棍的棍子孙国民说是孩子们当玩具的,但警方发现冰棍的棍子不光是孩子们的玩具,孩子们还经常咀嚼那些拣来的冰棍棍子,为的是尝尝甜味。警方问你吹唢呐赚了那么多钱,你的亲生的孩子都不舍得给他们买根冰棍吗?孙国民的解释是不舍得花钱,农村人用钱的地方多,家里的房子因为孩子看病都给卖了,以后会老家还要指望这钱买房子。孙国民有栩栩小时候的病历为证,这么多年他一直带在身边。
  疑惑的警方决定从孩子们那里下手。把孩子们分开在不同的屋子里,给好吃的,还给好玩的,就为了让孩子说出他们到底是不是孙国民夫妇亲生的。
  孩子们顿时痛哭流涕,不吃也不喝,直叫爸爸妈妈。没办法直好把孩子从屋子里放出来,一家人在一起抱头痛哭。好几个见多识广的女警察也一边悄悄抹眼泪。
  调查不下去了。只好遣返。临离开的时候,有个女警察给孩子每人买了个冰棍,对孙国民说:“你们这些人,要是连个冰棍都不舍得给孩子买,就不要生这么多孩子。”
  说着摸着栩栩的头说:“孩子都九岁了吧,跟着你当盲流,不上学,多可惜,这长大了跟你一样是个文盲。”
  栩栩抬头看着警察阿姨,半天都没有把目光转开,走的时候还一个劲地回头看她。
  遣返后,孙国民一家又辗转去了郑州、太原、石家庄、西安、青岛、大连。
  孙国民是走的远的,那几年,乞讨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再是传统的破衣烂衫地沿门乞讨或者在人群聚集处讨要了。在安徽的省城合肥兴起了一种全新的乞讨模式,八、九岁左右的小姑娘抱着吉他,出没在夜市的大排挡里,给食客们唱歌,一首歌十元钱,收获颇丰。问那些小姑娘从哪里来,她们统统会说从凤阳来。
  其实,都十孙佃铺附近的那些村的。其中就又孙建兵一家。他本想去北京跟人拆楼做工,但到了地方没几天,就被查暂住证遣送回来。正好省城合肥小孩子唱歌比较赚钱。就干起了这个。
  孩子们的吉他手艺不用太学,找个人教几个和弦的指法就行,孩子们都很聪明,一学就会,电视里的流行歌曲也很好学。姑娘大一点的就弹吉他,小的就拿着玫瑰花,十块钱一枝卖。
  食客要是问孩子们点问题,孩子们会众口一词说家里穷,出来挣钱是为了上学。孙建兵一家是干的晚的,但却是干的最好的,因为他的几个闺女都长的不错,拾掇拾掇都可爱伶俐,讨人喜欢。而且孙建兵脑子活,他不光让孩子抱着吉他,还在吉他上装了无线麦克,接上音箱,这样就能在嘈杂的夜市环境更吸引人的耳朵。
  收获确实不错。一般下来,他的几个孩子全部上阵,一晚少则一、二百,多则二、三百。孙国民也听说了合肥的事情,但左思右想还是没有去合肥。而是继续向北。远离家乡。
  转眼,栩栩九岁了。
  那一年,栩栩开始和孙国民闹情绪,闹着要新衣服,还闹着要上学,不想再在外边漂泊着吹唢呐了。竟然连着好几天都没有出去吹唢呐,严重影响了孙国民的收入,后来苏桂芬勉强将栩栩劝出去,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在路边吹唢呐,但栩栩表现一般,不仅自己不卖力气,还影响了弟弟妹妹的情绪。让孙国民头疼不已。
  这个矛盾还没解决。一直潜伏在孙国民夫妇内心深处的忧虑却再次摆在他们的面前,那就是栩栩的先天性心脏病。

//


盲流71



  因为城市里讨钱的人太多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孙国民一家由于唢呐吹的确实有味道,而且唢呐这个东西声音洪亮,老远就可以听的到,栩栩、二柱和美美、丽丽四个小孩子吹奏的样子非常惹人疼爱。所以,孙国民的收入在所有的乞讨团队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为了安全问题,孙国民从不在一个城市里待太久,一是担心同行嫉妒,生出事端来,二是有了北京的教训,担心被遣返。
  在辽宁大连,这里的人热心,给的钱也多,就多待了几天,一时疏忽,在一次集中清理整顿三无人员的行动中落网。
  孙国民再次因为被怀疑操纵儿童乞讨而被调查,孩子们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经验,无论谁用什么语言、行为来让孩子说出不时孙国民夫妇亲生的,都不能如愿。其实疑点还挺多的,孩子们虽然互称兄弟姐妹,但相貌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从年龄上也令人疑惑,孙和栩是老大,但从相貌上看,孙和柱却比栩栩大的多,其实,两人的实际出生日差不多,对于一对盲流夫妇在流浪期间如此困难的生活条件下间隔时间又如此短却生了如此多的孩子确实令人困惑。调查者悄悄走访了一些人。调查了孙国民一家的生活细节,发现孙国民的实际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但对孩子却非常的吝啬。从不给孩子买吃的,也不给孩子买衣服。让孩子整天衣衫褴褛地出现在街头。
  但是,每当从试图在孩子身上找到破绽的时候,孩子们就大哭不已。又让人无法相信孩子们不是孙国民夫妇亲生的。
  在收容盲流的大院里,栩栩忽然看见了一双熟悉的眼睛。
  那个人也被收容,蹲在地上,挤在人群中,不知为什么,忽然一回头看见了栩栩的目光。栩栩一直没有忘记这双眼睛,虽然这双眼睛马上就闪开了,但栩栩依然清晰地认出,这个人就是当年在武汉杀了陈老板一家的一个凶手。
  栩栩镇定地走到一个面善的,她觉得可以信任的警察跟前。指着地上蹲着的那个人说:“叔叔,他杀过人。”

//


盲流72



  因为栩栩,警方破获了一系列重大流窜杀人抢劫案件。那段时间里,栩栩因此也成了很多人注意的焦点。
  一个女记者在采访这起案件的时候通过和栩栩的接触,对栩栩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她无法想象一个那么小的孩子竟然可以那么多年牢记一个凶手的眼睛,更无法想象栩栩自幼和父母外出流浪的生活,而且还带着这样多的弟弟妹妹。还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栩栩竟然能够将唢呐吹的如此出色。
  女记者对栩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怜悯心。她萌生了收养栩栩并给她提供好的教育的机会。
  她的这个想法令孙国民夫妇难以接受,但又出于对栩栩未来的考虑,却又不得不面对这个事情。女记者和栩栩谈过这个事情,也和孙国民夫妇谈了这个事情。女记者曾经是学音乐出身,确定栩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音乐人才,她告诉孙国民,并不是让栩栩离开孙国民,而是不再跟着孙国民到处流浪,父亲依然是父亲,母亲依然是母亲,女儿依然是女儿。只是栩栩从此在大连读书和生活,办理大连市的城市居民户口,做一个城里人,上最好的学校,做一个有音乐才能的特长生,孙国民夫妇想来看孩子的时候,随时来看。孩子寒暑假的时候也去看望孙国民。
  女记者说,很理解孙国民夫妇的心情,但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应该答应下来。你想,象你这样带着几个没有户口的孩子,别说孩子将来的系统地学习音乐了,就是连基本的上学、就业都成问题,没有户口,就是个黑户,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只要能答应让栩栩留在大连,甚至,她还可以向孙国民提供一笔资助,用于回安徽老家买回自己的祖宅或重建。
  诱惑确实很大。问起栩栩的态度,栩栩就是瞪着大眼睛看着周围的人,不说话,不表态。但很多人都发现,只要一提上学,栩栩的眼睛立刻会格外明亮起来。
  孙国民跟栩栩说,想让栩栩在大连上学,把栩栩高兴得几天睡不着觉。看着孩子高兴成那样,孙国民后面的话到了嘴边也没有说出来。找了个机会跟栩栩把事情详细说了一遍之后,栩栩又哭成泪人了,直问孙国民和苏桂芬:“爸啊,妈啊,你们不要我了啊——”
  在大连的那段日子里,孙国民夫妇和栩栩一样都经历了非常矛盾的选择。虽然栩栩哭天抢地的样子,但孙国民经过仔细的考虑,为了栩栩的将来,最终决定答应女记者的要求。
  不过,还必须说服苏桂芬,因为苏桂芬坚决不同意,虽然从婚后到现在,苏桂芬从未在任何重大问题上和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