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作者:胡玥,李宪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续大剂量应用甲基苯丙胺产生的不良反应有:焦虑,此时患者害怕,颤抖,
关注自己的躯体健康;苯丙胺性精神病,患者会错误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出现幻
觉并不切实际地多疑;耗竭综合征,在兴奋期后极度疲乏,需要睡眠;长期情绪
抑郁,可能发生自杀。

    苯丙胺类兴奋剂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 简称ATS )属一类人工合
成的兴奋剂。它们主要是对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有很强的兴奋或致幻作用。由于
它们合成较为简单,而且其身体的依赖性相对其它毒品而言(如海洛因、可卡因)
较小,因此,几十年来在全球造成的滥用现象极为严重。苯丙胺类兴奋剂一般分
为两大类型,即:以单纯引起中枢兴奋作用的,称为传统型,以苯丙胺和甲基苯
丙胺为代表。具有兴奋兼致幻作用的称为致幻型,又称欢乐型,以MDMA(亚甲二
氧基甲基苯丙胺)和MDA (亚甲二氧基苯丙胺)。在我国1996年发布的被规定管
制的237 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有近20种属苯丙胺类兴奋剂。1996年联合国
禁毒署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兴奋剂专家会议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已
逐步取代20世纪流行的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常用毒品,将成为21世纪
全世界范围内滥用最为广泛的毒品。

    毒性作用

    1。传统型苯丙胺类兴奋剂——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

    苯丙胺类兴奋剂属于拟交感神经类中枢兴奋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脑内
儿茶酚胺递质释放等,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神经系统兴奋和欣快感,然而过量或
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对人

    体的毒性作用也是很强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严重损害心肌血管系统,表现为胸痛(但心电图无明显
改变)、心肌梗塞、心肌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房和心室的失常)以致于猝
死等。

    苯丙胺能导致脑实质出血,硬膜下出血和珠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的颅内出血。

    苯丙胺类兴奋剂均属于低分子量化合物,可以直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产
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尤其是妊娠前三个月危害更为严重,因此染毒的孕妇可导致
胎儿骨骼系统致畸,表现为短肢、少肋、新生儿心脏先天性发育畸形等。

    由于苯丙胺类兴奋剂兴奋机制,产生肺脏血管痉挛导致动脉血管内膜损伤,
纤维蛋白物质沉积以及血管基质增生而引起肺源性肺动脉病变——肺动脉高压病。

    苯丙胺、利他林和匹莫林,可引起肝细胞性坏死,肝功能衰竭等症。苯丙胺
类兴奋剂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和肾衰竭而出现高尿血症、低钙
血症等。

    2。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MDMA和MDA

    与苯丙胺一样,MDMA和MDA 均具有苯环结构,因此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刺激作用。药理学研究证明MDM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苯丙胺大致相似,能
促使大脑神经细胞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并抑制儿茶酚胺的再摄取。此外,
MDMA对中枢神经的5…羟色胺递质系统具有明显的作用。

    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迷幻作用以MDA 最强,其次为MDMA。 除迷幻作用之
外,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还使服用者产生较强的〃 共鸣〃 作用。

    MDMA的身体效应从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到恶性高热,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横纹肌溶解,肾衰竭及致命的肝脏毒性。导致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血
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等。

    致幻性兴奋剂不但对心脏传导系统如窦房结和房室结产生恶性影响作用,而
且也可以通过兴奋5…羟色胺受体导致全身小血管痉挛,导致多器官的缺血性疾病
发生。这种小血管毒性以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DOB〃 尤为明显。这在其它毒品
中并不多见,也有学者认为是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特有的血管毒性。

    中毒症状

    (一)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的中毒症状

    一般认为,静脉注射10mg的甲基苯丙胺即可导致急性中毒症状,通常临床治
疗量口服为2。5~5mg ,肌肉注射3~6mg ,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静脉注射
2mg 的甲基苯丙胺就出现急性中毒。通常吸毒者每次静脉注射的吸毒剂量为30~50mg。
产生耐药性的吸毒者每天使用的剂量甚至超过1 克。因此,在临床上很难确定急
性中毒的剂量。

    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静脉注射后数分钟受试者心情开始难以平静,多
语不安,焦虑过敏,决断能力干脆快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不断有新的点子
涌现,但难以深入思考。此外,出现易刺激性和攻击性倾向,重复毫无意义的相
同动作,决不厌烦。一位甲基苯丙胺性精神病人自诉:〃 不停地揪发、挖耳屎、
摆扑克牌。即使知道毫无意义也持续数小时从事相同的行为。〃 引起的身体中毒
症状主要为头疼、眩晕、脉速、心悸、口渴、振颤、颜面苍白、瞳孔散大、血压
上升,有时出现心律不齐。

    中毒症状常在数小时内消失,持续一天以上者少见。但是随着药物效果的消
失又出现〃 反跳现象〃 ,并使吸毒者在数日到一周内持续出现乏力和不快感。

    典型病例表现:

    一位21岁男性大学生在吸毒友的极力劝诱下,出于好奇心初次静脉注射甲基
苯丙胺,使用剂量不祥。从吸毒友处得到毒品时吸毒友介绍〃 这个粉末的纯度很
高〃。回家之后,该大学生用自来水溶解毒品,然后静脉注射。数分钟后头脑以片
空白,自觉目光如同能穿透物品似的,变得异常的敏锐。同时心跳加快、心悸、
出汗、恶寒战栗、头痛、恶心、全身难受。不久被家人发现神志异常,立即送入
医院。入院检查见颜面苍白、瞳孔散大,全身出汗、手指振颤十分明显。中毒者
神志紧张,畏惧表情,有时面部呈现奇怪的痉挛样收缩和不自主的面部运动。检
查时烦躁不安,大叫〃 心脏发胀快要破裂了,我不想死!〃 接着,从检查室疯狂
的冲出到外面,医务人员前去阻拦时立即遭到反抗和攻击。

    甲基苯丙胺的另一类的急性中毒症状是中毒性精神病反应,即意识障碍。发
病时患者陷入谵妄、神志错乱、意识辨别能力低下、幻视等症状。除此之外还会
出现狂躁症状、忧郁症状以及两者混合症状,各种症状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
短约1 分钟,最长约30天,毒品影响的消失时间需6 小时至1 年以上。

    总之,苯丙胺类兴奋剂急性中毒症状与可卡因中毒相似,表现兴奋,精神、
体力均显活跃,动作快而不准,焦虑、紧张、震颤、意识紊乱、眩晕。严重中毒
者谵妄、恐慌、躁狂、幻觉、自伤及类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有外周拟交感神经
反应:心动过速,呼吸增强,血压升高,头痛,高热,颜面潮红,大汗淋漓。最
后心律不齐,发生循环衰竭死亡。

    (二)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症状

    临床药理学研究表明,MDMA的有效口服剂量为50…150mg。 服用MDMA后,在25…30
分钟内服用者产生幻觉,出现世界平和的感觉,对陌生人采取较友善的态度,警
惕能力降低,易与陌生人发生性行为。5 小时左右后药理作用开始消失。服用MDMA
的人承认服用后有性开放的倾向。大剂量服用MDMA常有听觉和视觉的改变。许多
吸毒者认为MDMA可产生正性效应。正性作用包括减少小事件的发生,改变知觉和
心境,增强交谈能力、理解他人情感和理解力。认识和精神上的改变包括欣快、
感知改变和幻觉。

    MDMA使用者临床中毒表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精神混乱期。吸用者服用后,出现精神上的兴奋、抑郁、失眠、焦虑和
精神混乱。约有1/4 的吸毒者有恐慌和妄想症。MDMA能力使精力分散、动作不协
调,因此,吸毒者难以集中注意力。

    2 )肌肉兴奋期。吸用者出现狂乱症状,肌肉痉挛、抽搐或挛缩运动。有的
吸毒者出现不能控制的咬牙、恶心、口干、手部颤抖、视觉模糊、高热、出汗乃
至虚脱。

    3 )欣快期。吸用者产生精神快乐,性格开放、警惕性放松。多数吸毒者承
认脱离现实的妄想和幻觉没有LSD 或麦司卡林强烈,但洋洋得意、自鸣得意的感
觉比幻觉剂强。

    (三)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