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年1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 言]
  留 言.....................................
  [小 说]
  多来米骨牌................................杨少衡
  纸 醉..................................鲁 敏
  秘密通道.................................姚鄂梅
  王祥夫小说................................王祥夫
  等待莫根斯坦恩的遗产...........................李 浩
  [新浪潮]
  婴儿车..................................穹 宇
  中年心迹.................................阿 门
  [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
  创作与批评的难度................................
  [消 息]
  二OO七年度青年作家批评家揭晓.........................
  [汉 诗]
  于坚近作.................................于 坚
  印象诗..................................阿 毛
  [天 下]
  除迟与《哥德巴赫猜想》.........................周  明
  茅台论.....................................
  转身...................................塞 壬
  掌上风1978-1980.........................苏小卫
  [报 告]
  耕耘...................................马雁凌
  魅力金太仓................................朱凤鸣
  留 言
  这是二OO八年第一期.祝朋友们新年好!
  三十年前,一九七八年的第一期,《人民文学》发表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那万物复苏的早春时节,这篇作品确如一响春雷,它表达了从浩劫中走出的中国人的深切省思,当陈景润因献身于科学而成为当代英雄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在这个时代。中国人发现。我们的面前天高地阔,中国人在追求知识和建设国家的伟业中重获梦想和力量。
  二OO八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当我们回顾这三十年的辉煌历程时,《哥德巴赫猜想》依然会被无数人铭记。他们应会记得当年阅读那一期《人民文学》时的激越心情,一位年逾六旬但激情澎湃的诗人和一位沉静、坚韧的数学家,共同完成了一件壮举:他们在我们民族的精神历程中留下了一笔鲜明不磨的印迹。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了纪念在新时期文学早期为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学的新生而战斗的前辈们,我们特别约请当年参与《哥德巴赫猜想》的组稿与采访、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的周明先生撰写《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敬请关注。
  朋友们应会注意到,这一期刊物的面貌有所变化。根据读者朋友们的意见。我们恢复了正规的十六开开本,刊物的容量将有所增加;我们还改换了封面。今后封面图片将采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另外,内文版式也做了一定的调整。总之是维持了我们的一贯风格,但力求更美观、更紧凑、更合于读者的阅读习惯。朋友们对新的设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改进。
  ——编 者
  《多来米骨牌》作者:杨少衡
  1
  张子清笑道:“李市长这是干什么?逼上梁山伯?”
  大家都笑。李龙章没笑,依然板着他的脸。
  “别开玩笑。”他的口气不容置疑,“东城很要紧,就是你了。”
  张子清没有吭声。李龙章也没管他,权当已经决定。
  有人推门进屋,给李龙章送来一份急件。李眉头一锁,匆匆浏览,而后拿着薄薄的那张纸往桌上用力一拍:“情况不好。”
  张子清读急件。是最新灾害气象情况通报,预计未来三天,本市一带还有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甚至大暴雨。
  那时候窗外哗哗一片,雨下得正大。张子清的座位面对窗子,他看到紧闭的玻璃窗上白蒙蒙的,雨水猛击窗户,毫无间歇地顺着窗玻璃往下淌,大楼外的高压电杆、街对面的高楼、树木和天空全都看不见了,只有雨幕。
  李龙章低头,拿笔在急件上批示。议事暂停,张子清抽空起身上洗手间。他的动作比别人多:站起来,侧过身,向坐在后排的小赵比个手势。小赵是跟他的,政府办综合科干事,年轻人很机灵,一看就懂,待张子清推开椅子时,一支拐棒已经递到他的面前。这是一支非常精致的木质拐棒,枝干笔直,纹路细密,节骨结实,乌黑发亮。张子清接过拐棒,郭凌在一旁发笑。
  “张副很夸张啊。”郭凌说。
  张子清说:“郭副你不懂,痛风很痛苦。”
  他即席介绍,说痛风属代谢失调疾病,跟身体内部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有关。害痛风不能吃海鲜喝啤酒,那等于注射嘌呤,自杀行为。
  他拄着拐棒走出会议室,脚步略瘸。洗手间在会议室外走廊旁,出了门就几步远。他却不急着进去,站在走廊看外头的雨幕。走廊没有会议室里的隔音装置,这里如在雨中,大雨就像直接浇到头上身上一样,声响巨大,万炮齐轰般惊心动魄。
  郭凌也跑出来,他接电话。几句话说完,他跟着张子清进了洗手间。
  “你老兄别上火。”郭凌劝说,“这种时候,忍着点。”
  张子清笑笑,说谢谢,没事,放心。
  他们回到会议室。李龙章还在安排相关事项,他看上去心情很不好。
  “张副,东城你去吧。”他再次提醒张子清,这回语气比较温和,“拜托了。”
  张子清没有说话。
  李龙章说,这也不全是他个人的意见。会议之前他往北京去过电话,把灾情和抗灾安排报告了在北京学习的市委刘书记,谈到调张子清管东城区。刘完全同意。
  张子清点头,说就这样,市长不必多说。
  会议匆匆结束。
  张子清带上小赵,上车前往东城区。轿车离开政府大楼后门,一出遮雨檐就整个儿罩在大雨里,车身被雨水打得嘭嘭轰响,驾驶员把雨刷速度开到最大,车头那两根刷杆啪啦啪啦扫射一般来去,却扫不清玻璃上的雨水,车前一片迷蒙。
  张子清下令:“走迎宾路。”
  那时候道路上几乎没有车辆,但是雨大,他们不能开快,车行有如蜗牛。时为下午,雨遮天蔽地,能见度极低,如黄昏,驾驶员开启大灯,吃力地在雨中寻路前行。张子清一声不吭。
  他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妻子自己已经动身,不回家了。妻子很惊讶,问大领导什么事这么急?张子清说刚唱了一出戏: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编的。梁山伯太傻,让祝英台逼到水里去了。这是要出人命的,人命关天。
  “什么呀!”
  张子清说雨很大,关好家里的门窗,不要出去。到地方后他再打电话汇报。他把手机关上,那手机铃立刻丁零响起。打开一听,却不是妻子追问究竟,是市政府办主任孙庆明追赶过来。孙报告说,已经告知东城区,张副市长马上到达,坐镇现场指挥抗灾。区委书记和区长都在区防汛指挥部等候。
  张子清说知道了。
  “张副市长有什么交代?”
  张子清开口训斥:
  “我交代你小心一点。”他说,“你这个主任不行。”
  孙庆明张口结舌,在电话那头说不出话。张子清有数了,估计他是旁边有人。那人是谁?必定是李龙章。
  张子清没放过孙庆明,当即抓住机会,说他个痛快。张子清说市长们挂钩县区,都是早有分工,已经运行有序。事到临头需要变动,没说不行,但是应当考虑周到,至少事先通个气,征求一下意见。哪里可以顺手拟个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