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逃离"大学 作者:吴苾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我都有点措手不及。缓过神来之后,我便一头扎进了网里,要充分利用这一自由把我过去有的和正在不断产生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朱海军在互联网上顽强地发言,几乎所有的中文论坛上都能找到他的帖子。其内容除了以朱海军力为主打外,还包括对哲学、文学、教育以及当下社会事件发表的高见。

  朱海军衷心地感谢这个让他尽情发言的庞大网络,他的目的甚至只在于发言。

  《西湖评论》是朱海军踏足网坛、横扫千军的前阵,查找他在两年不到时间里的作品,竟有200余篇文章,而且有许多文章都是万言以上!他没日没夜地创作,日产两三万字。他高擎枪矛到处论战,闯到哪里,哪里就水涨船高、硝烟弥漫。从读书笔记到生活随感,从奇谈怪论到儿童诗歌。他甚至在网上操起了旧业,办起了“朱海军虚拟课堂”,“听”过他课的人说,那有点儿象美式学堂,每堂课就是一次主题讨论,有环保,有蓝牙技术、有克隆人,讨论的题目五花八门,但都是很有意思的话题,他绝不搞满堂灌,题目抛出来后自由讨论,目的是通过课堂辩论提高认识水平。

  在现实的课堂里,朱海军向僵化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一次次发起攻击,却屡战屡败。可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朱海军挣脱了种种束缚,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实现他的教学理念,他可以快乐地开辟出一块块教育的试验园地。

  朱海军说“虚拟课堂”来源于他在小学的教学实践,它的前身是“我这样当老师”。

  他说:“我感到很高兴,我不当老师了,却找到了一种通过写作当更大的老师的方式。我看过很多批判语文教育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我就不写,我崇尚建设。我写“虚拟课堂”,就是在进行建设。我要让人看到:课是可以这样上的!

  我教初中语文时,人们说我是一个好作家,却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不写作,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教师是很好的职业,一边教书,一边写作,很多知名作家都曾经是这样。今天,却很难兼而得之了。不过,今天这个时代也给人提供了更大的自由。”

  一位曾在深圳与朱海军见过面的网友,谈起朱海军时说:“他回忆起他曾经带着一群学生在屋檐下仰着脸观察冰柱,他说他曾戴着随身听耳机和学生一起躺在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在讲这些事的时候,他的眼睛闪烁着对教育真诚眷恋的光芒,他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神情。当时,我就暗想:这么爱孩子这么纯真的一位教师,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就容忍不下呢?”

  有时,朱海军象堂吉柯德一样高举着长矛出现在网上。在榕树下“躺着读书”论坛,他嘲笑作家陈村读书太窄、排斥新论;他在搜狐“文学苑”内建立论坛,发表读余秋雨笔记后的评论《读小说是一种性生活》;刚进中文热讯“现代文学论坛”,即被认出,投以“朱兄又杀到这来了!”的欢迎词。他发表诸多怪论,如“人类体质进化论”“地理位置决定论”,有时会招致严肃学者和主流科学家的贬损。

  “从量上讲,谁也没有我写的多,写的快;从质上讲,几乎每篇文章都能引起争论”。他自己这样描述。

  虽然他的奇谈怪论有时会遭来雨点般的“板儿砖”,但他坚持说自己的“思维是灵感型的”“逻辑是健全的。”并举例说明:

  “1988年冬天,我在与我现在的妻子‘吃禁果’时,开玩笑问她:‘你要是一只母猩猩,我能把你压直吗?’她以为我骂她,打了我一记耳光,我却猛然想到:面对面的性交活动中的压力可能是促使人类祖先直立起来的动力之一。”

  “听母亲讲怀孕产子时的痛苦经历,便触发思考人类进化中普遍性的分娩困难的起源;看父亲驼背的身躯,便发现“劳动造人说”无法解释个体驼背倾向于人类整体直立趋势间的矛盾……”

  朱海军承认自己创立理论运用的主要方法是合理想象,并渴望用严谨的学术语言来表述,他果真潜心研究起了《性进化与人类形成》,书稿甚至已经写到了50多万字。

  他甚至狂妄地宣称:“我要成为整个因特网汉语世界综合实力最强大的纯粹的网络作家。”

  朱海军的话听来狂妄,但有些网友喜欢,他们认为他的这种狂妄并不卑鄙,因为没有几个人象他那样敢把自己的准确地址留在文章末尾。

  特立独行的性格使朱海军注定无法融入这个现实的社会。但是互联网挽救了朱海军。网络给了朱海军冲破纸质权威的机会,使朱海军在虚拟世界获得发展,在这个虚拟世界他活的比任何人都认真,互联网能让他体验到生命的各种感觉,让他实现了当作家的梦想,虽然是如此短暂。

  朱海军在给网友的信中说:“我在网上横冲直撞,左突右挡,就是要以我的强势存在奋力拓展狭隘的思路,提高国人对异端思想的心理承受力。我在因特网里的强势存在将长久持续下去,即使没有一分钱稿费。我在高度紧张的写作中体验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高峰体验。”

  朱海军的朋友说,“他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一有灵感就上网和创作,他一天的睡眠不到四个小时。”

  一天,他与母亲通电话,母亲关切地问他,在家时饭端到跟前都不吃,不知道在深圳饿没饿肚子。朱海军说:“真是知子莫如母,我真的经常饿肚子,饿得受不了了才下楼去吃饭。现在,能让我高高兴兴离开电脑、离开因特网三个小时以上的,只有做爱这一件事。我在深圳的生活就是在这两种高峰体验之间荡秋千,很快乐、很幸福。”

  许多人,虽然可能和朱海军在思想上有分歧,虽然不能接受他的一些观点,但无法不被他率真的性格所感动,无法不被他攀援着互联网从社会底层不屈不挠向上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2000年9月18日下午,当一些几乎天天与朱海军在网上碰面的网友,正纳闷他哪去了,因为他已有好几天没在网上露面了,网上却突然出现一条消息:朱海军死了!

  这个消息象炸弹,将电脑前一张张面孔炸得目瞪口呆。他们不相信一个如此年轻、如此充满活力的生命会突然逝去。

  朱海军因心脏病猝发死于他在深圳的寓所。经法医鉴定,死亡时间大约为9月11日傍晚时分。他是死去两天后才被发现的。查看他在网上的记录,他最后的发帖时间是11日凌晨1点43分,他给网友打出的最后一个电话是11日下午4点多钟。

  他是累死在网上的。

  有网友说,这是一个“为网络而生,也为网络而死的人”。

  朱海军的死,在网上引起的震动是巨大的。

  在《中青在线》,只要在论坛搜索里敲上“朱海军”三个字,就能找出几十屏标题的怀念文章或朱海军的论坛作品;在西湖论坛,有朱海军的文集;在强国论坛,有朱海军的纪念文章;在榕树下,朱海军也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在网通,有朱海军的纪念专页和灵堂。。。。。。

  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悼念他,真诚地为他的死而悲痛。朱海军短暂的一生甚至成为人们讨论的一种现象:

  “网络的出现,使这一代人不再孤独,使这一代人可以证实自身。”

  “在互联网时代,朱海军对于人们的意义并不在于他表达了什么,而在于他表达了一种表达的愿望,在当今的中国,这就足够了。”

  “他是我们的文化和性格中所缺少的人。可能许多人看不惯他的桀骜不驯,看不惯他的无遮无拦,看不惯他的所谓放肆与大话,甚至看不惯他的真率坦荡。其实我们是不是应该自问一下,我们是不是太过于圆滑了,太过于胆小了,我们是不是太不敢面对真实了?我时常感到我自己的污浊与伪善,感到自己的虚与委蛇的可耻,当我们说出一句话时写出一行字时,总是思前想后别触动了谁得罪了谁,有时就顾左右而言他。”

  “朱海军走了,再也不会像一个经常在你们家的客厅里一坐半夜高谈阔论的朋友那样,介入你温暖的生活。曾经,你以为你被他无所顾忌的言行打扰了,当他再也不会在你的语言生活中出现时,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寂寞网路,寂寞网路是什么。

  在朱海军原来经常光顾的“中青在线”上,我读到了网友少华的一段文字:

  朱海军的死亡也成了一个重要事件。

  他在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