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逃离"大学 作者:吴苾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不难看到,在一群又一群应试高手和创新低能儿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同时,研究生教育所固有的理念和初衷也正在遭到破坏,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他们又有几人能无愧地说〃我是合格的毕业生〃。

  他们也许谁都不想这样混日子,谁都不想做一个腹中空空的人。但是为什么大学校园里会弥漫着这种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为什么偌大的校园难以放下几张平静的书桌?

  那位学新闻的研究生羞于自己是研究生,一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理工科学生却羞愧自己所受到的大学教育。

  他说:〃我的大学是一所理工大学,尽管校方在介绍里称之为综合性大学。事实上是,我们除了应付考试,文、史、哲、经、法的书籍一概拒之门外。

  大学〃重理工轻人文〃的程度远超过我的想象,而且从校方到学生似乎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回想我4年的大学生活实在令我惭愧得无地自容。每一天都在愚蠢地打发时间:背烂了的英语单词一个也没记住,寒冷的夜里无休止地自习却依旧什么也不懂。身边的人更使我打不起精神来。

  几乎没有人读过《唐诗三百首》,也不曾读过诸子的任何一家,尽管他们都有很高的GPA;没有人看过《莎士比亚戏剧》,也没有人看完过《悲惨世界》,尽管他们的〃寄托〃(GRE,TORFL)都考了很高分;没有人看过《资本论》的一页,也没有人读完只短短几十页的《共产党宣言》;没有人倾心于安娜的高贵和反叛,也没有人为玛格丽特黯然神伤。

  我羞愧我所受到的大学教育:它不是塑造灵魂的教育,年轻的心根本无处探索闯荡,更谈不上具备独立的人格自由地观察世界、思考世界。我只是被当做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而整齐地按统一规格打造。年轻的头脑毫无例外地被圈禁到麻木,丧失激情。

  我终会离开我的大学,而同样的事情还在发生,同样的悲剧还在继续。〃

  有人曾质疑,为什么中国几十年的理科教育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只能大批地培养〃匠〃,而很少能培养出〃家〃?一位留学德国的马来西亚华人,讲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兵败德国考场的故事。

  一位在国内接受了多年学校教育的中国学生,到德国留学后始终摆脱不了国内那一套填鸭式的学习方法。有一回他去考试,考试内容是数学概率。考试前,他把所有的计算方法一个不漏地学得滚瓜烂熟,几乎没有未曾做过的习题了,本以为可以过关斩将,考取高分。谁知道不到5分钟,他就垂头丧气地鸣金收兵了。

  原来,教授画了一个书本上完全找不到的概率分布图给他(当然,这是教授杜撰的,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这种分布),要他解释是怎么回事。

  他顿时晕头转向,哑口无言,只好对教授说:〃您给我解一道数学题吧,我就只会解题。〃

  教授回答说:〃那你可以走了。〃

  上海复旦大学一位教授去斯坦福大学讲学时,曾故意住进学生宿舍。他看到,每天下午5点以后,宿舍大楼底层的活动大厅就开始熙熙攘攘,有弹钢琴的,有唱歌的,有打桥牌的,但更多的是在闲扯(他们叫作〃chat〃)。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他发现,那些学生并不非常用功,但接受和分析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很多同他们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情,略加解释,就会体会其主旨。这是因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学校给予他们的是认识、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而不是靠记忆获得的死知识。

  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国际化的社会里,我们确实有必要向四周张望,确实有必要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让我们看一看几位归国博士眼中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

  〃在美国,他们比较注重自学。教师讲的内容与教材上的差异很大。

  本科生可以以科研助教的身份出入一流的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同教授们广泛进行交流;根据个人的兴趣,那些雄心勃勃的高材生们可以自行提交研究报告,在学者们的指导下,以合作或单独进行的方式展开研究,最终,个人研究成果经过相应的评价考核后,学生取得不同的学分。

  在硕士研究生这个层次上,他们很重视写,一般说来,每周看完阅读材料后要写5…10页的小论文。如果是比较大的讨论课程,每学期至少要写两篇25页左右的论文,主要是对所读文献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理工科学生大部分时间泡在实验室,实验完后,要写实验报告。

  到博士这个层次,上课时大部分时间用来讨论,教授的作用是引导,讨论主要是让你对读过的内容提出看法,作出批评。〃

  〃日本的大学是通才教育,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到毕业,学生有一年半的时间都在实验室,高校里有90%的实验结果是学生完成的,老师只是提供思路。日本学生在实习时,也不问什么实验目的,理论依据,而是跟着老师一块操作,几次实验做下来,什么都会了。所以,日本的学生毕业后适应性很强,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干。〃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一般是宽进严出。比如招研究生,不经过考试,只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你的大学成绩,二是导师愿不愿意带。在校内,大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选修还是必修由自己决定,但有个规定,学理科的必须选一门文科课程。〃

  一位教育学者指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告诉我们,对复杂的知识整合与应用的重要意义已远远超过对知识单纯的记忆和梳理;而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品格正依赖于所提供的教育环境。(未完待续) 


 
他们走出了校园 


 

 
 

  当明白不能学到多少真本事时,他们走出了校园。

  每个星期,易民都要去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2天班。他象那些上班族一样,一大早就起来,匆匆赶到车站去挤公共汽车。

 
  易民是某大学在读研究生,学的是会计专业,他上班的地方在亚运村附近。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他是从研二上学期开始的。

  易民的本科是在东北一所大学念的,学的也是会计专业。毕业那年,易民本打算找份工作,可是心里却有点虚,因为他觉得学了4年,虽然书也读了不少,考试成绩也都说得过去,但对这门专业似乎还是雾里看花,懵懵懂懂。

  易民对自己缺少自信还因为,在大三外出实习时,他和他的同学着着实实丢了一回脸。易民的实习单位是当地一家大型企业,跟他同去的还有2名同学。他们3个人被安排在厂财务处实习。

  开始时,他们只帮忙做一些抄写报表之类的事,照葫芦画瓢,只要字迹端正就行。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他们仍在干着这些简单劳动,心里就渐渐不平起来烦闷起来。

  一天,他们找到财务处长,很客气地说:〃能不能让我们做做账,我们想锻炼锻炼。〃财务处长说:〃好啊,厂里最近有几笔账进出,就交给你们处理吧。〃

  说着,处长给他们拿来了一摞报表。

  可是真正动起手来,他们却傻了眼,虽然读了不少书,但他们却从没真刀真枪地干过,对帐目流程实际上不甚了解。这些知识,老师虽然在课堂上都讲过,但都是在黑板上演习,当时都记住了,考试也考过了,可动起手来,却不知从何处下手。

  三人面面相觑,活儿是自己要来的,海口已经夸下了,只有硬着头皮干了。

  三人努力地按书本上教给他们的知识,好不容易将这批账做完了。第二天,处长拿着他们做的账,面色难看地走到他们面前说:〃你们这做的是什么账?怎么会犯这些常识性错误?〃最后,他疑惑地看着他们问:〃你们真是学会计专业的吗?〃

  三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从那以后,不说处长,就连财务处那几个听说连大专都没上的会计、出纳也对他们一脸的不屑。

  后来的两个月,他们仍干着抄抄报表一类简单的活,却再不敢有半句怨言。

  3个月后,他们灰溜溜地回到了学校。大学期间,这次惟一的实习,他们实际上所获甚少。易民觉得,如果就这样出去就业,即使有单位聘用他,他心里也会发虚。再说,本科生的就业形势远不如研究生,如果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是应该去考研。而且他认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研究性专业人才,在将来的领域会有更大的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