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逃离"大学 作者:吴苾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北京上大学,也在闹着要退学。你说,这些年轻人是怎么了?就是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得先拿到文凭啊……〃

  在坐的人听了,也都唏嘘不已。

  这时,朋友的手机响了。给他打手机的正是他旧友的儿子。只听他说:〃小路,你妈妈在这里,你也过来一块儿吃饭吧。我们在沪江香满楼,你坐出租车过来,快点,我们等你。〃

  他刚关上手机,小路的妈妈就说:〃咱们先吃吧,不要等他,他绝对舍不得拿钱坐出租,他要省着钱买影碟呢。〃

  果然,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才见一位高个儿,背着黑色摄影包的年轻人推门进来。

  〃这是我儿子小路。〃他妈妈给大家介绍说。

  梳着马尾辫,穿着大红T恤的小路,朝大家微笑着点点头。因为是母亲的老友请客,他似乎也没有什么客套,坐下来便狼吞虎咽。

  母亲心疼地看着他,低声问:〃倒了几次车?

  〃两次。〃

  〃我就知道你舍不得坐出租,身上还有多少钱?〃

  〃20元。〃他边回答着,边快速地咽下一个包子。

  〃中午是不是又没吃饭?我知道,给你的钱你都拿去买影碟了。〃

  分手时,小路母亲悄悄跟我说:〃你是记者,也许他愿意跟你谈谈,你问问他,他是怎么想的。〃

  这之后,我曾多次给小路打电话,都是他母亲接的。他不是在忙着拍电影就是去法语班听课或是去酒吧看电影会朋友。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我终于在电话那头逮着了小路。他答应和我聊聊。(未完待续) 


 
上大学难道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吗 


 

 
 
 

  18岁以前,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人生的路只有一条,这就是上大学。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都是好学生,虽然初中毕业以几分之差没考上重点高中,但是高中三年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那些年,我满脑子就想着一件事:一定要考上大学。

 
  我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虽然他们不象我有些同学的父母那样将考大学挂在嘴边上,但是他们每一点细致入微的关怀,每一句殷殷叮嘱的话语,都能使我感觉到那份沉甸甸的期望。我还有一位姐姐,她在国内读了大学后,又留学日本,每逢谈起她,爸爸妈妈总流露出掩饰不住的骄傲。那时,姐姐就是我的榜样,姐姐走的路似乎也是我应该走的路。

  后来我才明白,不管我和我的同龄人愿不愿意,上大学,这似乎是一条规定好了的路,在我们前面,已有无数师哥师姐从这条路上走过,在我们后面,还将有无数的师弟师妹从这条路上走过。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们,你们人生的路只有一条,这就是考大学。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息,才会有前途,只有考上大学才能端上金饭碗。而对于父母们来说,那还是脸面和荣耀。

  为了考上大学,虽然我没有头悬梁锥刺股,学习也算是刻苦的。我不喜欢英语课,可是为了高考不拉分,我不得不硬着头皮背单词,记句型,那些日子背单词我背得昏天黑地。虽然下了这样的苦功夫,后来进了大学,我对英语也没热爱起来。上课时,我不得不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因为老师告诉我们,只有跟着他走,才能考上大学。

  记得上高中时,一次,语文老师让我们给一篇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中心思想。我向来就对这种划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作业很反感。一篇好文章,一千个人阅读,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怎么可能只有一种答案。况且,划分段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么可能只有一种划分。我想,如果请文章的作者来做这样的题,说不定也会做错,因为,他绝对不会是想好了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才动笔写的。那次,我的作业得了低分。老师在课堂上严肃地说,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保留,但是考试时,必须按标准答案答题。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随心所欲地答题了。因为我知道,如果随心所欲下去,我也许就考不上大学。

  记得有一次,化学老师给我们布置课堂练习。我做错了一道题,是因为粗心大意,而不是不会做。老师将我狠狠训了一顿,罚我回家后做100道化学题。

  那天晚上,我做题一直做到凌晨。心里虽然百般委屈,却不敢说半个〃不〃字。如果当时不是一心想上大学,我一定受不了这份委屈。其实这种惩罚在不少校园一直盛行,罚读一百遍书的,罚抄写一百遍课文的,罚去学校操场跑10圈的。老师也许是恨铁不成钢,可是,这种惩罚在学生心灵留下的阴影和伤痛也许会伴随一生。老师们以为这样的惩罚可以让学生长记性,可以让学生不再犯错误,但是它带来的后果,也许是学生对学习、对学校的惧怕和厌恶。

  上小学3年级时,我爱上了摄影。开始,也就是拍拍风景照、人物照。后来,我进行了一种尝试,就是将正活动着的人或动物拍成一组,有点象动画片。我将这种反映连续动作的照片给同学看,同学说,你这拍的有点象电影。我一下子很振奋,觉得拍电影也许并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当时的想法很幼稚,但是后来我知道了,我的兴趣和爱好其实早在小学时就开始潜伏在身上,只是为了考大学我闭目不见而已。因为上大学与玩摄影比起来,前者似乎实惠得多。上了大学,便有了一种身份和地位,还会有一份好工作好收入。而摄影,它并不能给我带来上大学能带来的一切。

  但是,上高一时,我又一次产生了搞摄影的冲动。一天,我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报道,说由于城市建设,北京的胡同正在逐渐消失。

  我产生了一个冲动,我想去拍胡同,去将那些正在逐渐消失的胡同拍下来,留下一份史照。我甚至有一个很宏伟的拍摄计划,要将北京城里的所有胡同都给拍下来,并结集成书,就叫《北京的胡同》。

  上高一那年的寒暑假,做完作业,我就背着相机、骑着自行车出去,见胡同就钻,拍完了,还找那些爷爷奶奶或大伯大妈们打听胡同的来历和历史,记下了不少资料。一直到上高二,寒暑假时,我还偷空骑自行车出去拍照。那时候,我陆陆续续已经拍下了几十条胡同。可是到了高三,一日重似一日的学习压力终于使我不得不中断了拍摄计划。

  为了考上大学,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那是我对自己内心欲望的一次妥协。后来我才明白,那种欲望并不是我自己的,它是外界强加给我的,因为我并没有想过:上大学以后呢?以后的路怎么走?回想初中到高中那6年,其实是糊里糊涂过来的。我从来就没有问过自己将来想干什么,从来没有真正审视过自己。因为在那时,上大学似乎已成为我的终极目标。

  这种随波逐流,在我填报大学志愿时又可略见一斑。1997年,我参加了高考,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总分超过了重点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填报学校和专业时,虽然我很想上电影学院,可是听说电影学院不是重点大学便犹豫了,觉得亏了。父母建议我报考上海一所重点大学。母亲是上海人,对上海怀有一份特殊感情,我也很喜欢上海这座城市,于是,学校很快就敲定了。父母问我想学什么专业,我将那所大学所有的专业都看了一遍,似乎没什么感兴趣的,后来觉得自己化学还可以,就胡乱填报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当时我的感觉,就好像一场马拉松比赛终于跑到了终点,我只知道自己是胜利者,其他我就不关心了。(未完待续) 


 
所学的并不是自己所热爱的 


 

 
 
 

  进了大学才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所学的并不是自己所热爱的。

  刚进大学时有一阵子兴奋和新鲜。可不到一个月,这种感觉就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沮丧、失望、苦闷和彷徨。

 
  因为我发现,所学的并不是自己所热爱的。我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压根儿就没兴趣。这时我才知道,当初一个轻率的选择已铸成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

  我为自己错误的选择懊悔。但是,我已没有改正的机会,学校不允许转系换专业。

  最初,我也曾试图说服自己学一行爱一行,也曾尝试着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我最终不能说服自己,如果学了一辈子、干了一辈子,也不爱这一行怎么办?我为这个假设的结果不寒而栗。

  不热爱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