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禁苑黄昏 作者:凯瑟琳德·卡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她就越过了她前面的那位妻子用f到了第四,因为偏房的位子是可以升的。一
名与众不同的聪明女子,她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一如世界通例,是在她那个才华稍
逊的姐姐或妹妹之上的,除非后者是正妻。正妻要不是死了,她的位子没人可以夺
去。咸丰皇帝的正妻死于他登基之前两个月,从来没做过皇后。照礼制的规定,丧
期是两年,这段时间里没有正式的皇后。接着皇帝的偏房中排在第一的就被册封成
了皇后。现在的太后人宫成为第五个妻子时,正妻就是这位皇后。
  她结婚两年之后生了个儿子。5年后,儿子的父亲死了,这儿子就成了同治皇帝。
于是他的生母和领养了他的作为正妻的皇后就被授予“太后”的称号。她们被指定
以共同垂帘听政辅佐小皇帝,分别称为东宫太后和西宫太后,名位、权力相等。东
宫太后是好静的人,热衷于文学的追求,并无与她共同垂帘听政、现在仍在掌握中
国命运的伟大的西宫太后慈禧那种明显的决断力。她们虽然这么不同,却相处得极
为融洽,彼此都很了解对方,据说相互间有深厚的感情。她们两人起先是咸丰皇帝
的妻子,接着在同治时代共同垂帘听政,再后来又在当今的光绪皇帝时代共同垂帘
听政,在这长时期的交往中,这种感情自始至终保持着。只是东宫太后1881年的死
亡才把这一融洽的关系斩断了。但在现在的太后主持下,东宫太后死后备享哀荣。
  太后的儿子、年幼的同治皇帝登基时,中国正处于动荡的时期。他的父亲咸丰
皇帝死在远离北京的热河,朝廷是在帮助镇压太平军叛乱的外国人接近北京时从那
里逃出来的。这一时期很是关键,中国的完整,甚至这个帝国的前途,全都取决于
它的统治者和军机大臣们在这场危机中的行动。朝廷不在北京,一些强烈排外的反
动军机大臣声称大行皇帝已经任命他们辅佐年幼的同治帝。如果作为同治帝的生母
和养母的两太后与他们同流合污,混乱也许会随之而来,至少免不了严重的国际纠
纷,因为这一排外集团根本不可能与当时在北京的外国人达成妥协。对于统治集团
就是那些名正言顺应该辅政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取得监护年幼皇帝的两
位太后的支持。这两个集团都跟两太后进行了接触。年轻的西宫大后对于如何治理
国家全然是个外行,而且到那时为止对宫墙之外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但她这回对
形势的敏锐把握表现了惊人的悟性和少有的判断力。她驳斥了排外集团,与恭亲王
一位开明的亲王,在全体皇室成员中最为亲外国,他的名字在当时的中国是进
步的同义词联合了起来,并与咸丰帝的正妻一起实行垂帘听政。由于西宫太后
的合作,恭亲王与法国和英国的谈判成功地达成了协议。
  年轻的西宫太后这第一次政治行动使她立时崭露头角,并向中国进步的政治家
显示,他们能得到她富有智慧的帮助。军机处和宗室立即承认了她高人一等的能力,
在她的整个生涯中一直坚定地支持她,在所有的动荡中都对她矢志不二。实际上,
她是很懂得如何激发起她周围所有的人的忠心的。
  就是由于她对当时形势恰如其份的把握和她其后显示的非凡的决断力,这两位
太后才带着同治度过了他的未成年期。当同治皇帝18岁开始亲政时,国内的动乱瓦
解了,国际的纠纷避免了,中国的形势比他12年前初即位时安定、兴旺多了。
  同治皇帝成年之后的亲政,只不过使两位太后长时期的垂帘听政中断了两年。
这位皇帝实际亲政仅两年之后,就在20岁那年早早地亡故了。丧子之痛对西宫太后
是个可怕的打击。但她没有多少时间来悲伤,带着流血和沉痛的心,她不得不几乎
是立时立刻地又再次与东宫太后一起为她的外甥和养子、年幼的光绪皇帝承担起了
垂帘听政的职责。于是两位太后又要为另一年仅5岁的小皇帝提供保护、作亲政前的
准备,以及代理国政。
  只要了解了中国自慈禧皇太后执政以来发生的事情,对她统治的真相就可以一
清二楚了。她刚开始垂帘听政时,中国叛乱蜂起,又有国际纠纷,没有高明的手段
和敏锐的智慧是根本不行的。她驾驶着国家这条船在两个极端之间航行着,虽然有
些时候不免顾此失彼、进退维谷。在她的政治经历上,她一向是个“温和派”。中
国许多世纪以来一直与国际上的列强没有外交关系,中国的政治家对现代的外交方
式完全是一窍不通,其外交关系上并无光彩的记录,而且它频频成为欧洲外交使团
的笑柄,这样中国企图用耍花招来自卫也就毫不奇怪了:它认为这种方法跟它看见
欧洲人用得很有效的那种是一样的。
  1889年,当慈禧皇太后在28年的垂帘听政之后归政于光绪皇帝时,中国当时的
局势是繁荣昌盛的。它的港口开通了对外贸易,一个很好的海关系统已在坚实的基
础上建立了起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也相安无事。
  光绪皇帝亲政后的第一阶段是平平安安的,他在大多数事情上都对他的军机大
臣们言听计从,遵循着慈禧皇太后奠定的稳健政策。他似乎没有什么自己特别的观
点,也未为中国的进步作过什么规划。在1894年与日本就朝鲜的宗主权而起的战争
之前,他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日本的胜利改变了这所有的一切。他们的胜利给中
国上了最为屈辱的一课,因为日本文学、艺术和建筑的精髓都来自于中国,中国人
对于日本民族是视为模仿者而看不起的,对于作为一个国家的日本更有一种根深蒂
固的蔑视。这一胜利几乎将这个麻木不仁的庞然大物就是中国从其自满自
得的长眠中唤醒。年轻的皇上对这一次耻辱的失败极为愤慨,认为中国的失利只不
过是因为日本运用了现代化的战争方式,于是下决心在政府中实行彻底的改革。这
就是外国人所称的1898年的政变。
  政变及随之而来的皇上的进步梦被遏制,对他是个很大的打击。他本希望通过
改革来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依然是个强国,以及借此报复日本,现在不仅因为自己在
这方面的努力归于失败而深感懊恼,当他发现自己所选择的工具的真正性质和意图
之后,同样也万分沮丧。他明白自己希图使中国立即重现昔日的威望的热情梦想是
过于乐观了。他明白了仅仅具有激切的进步愿望是不够的,明白了企图在短短几年
之间改变他的极端保守的人民由来已久的传统,那只不过是年轻人不切实际的幻想,
绝对行不通的。虽然他知道自己想要办而办不到的事完全是受了自己改革的愿望的
驱使,失望情绪并不因此减轻,他敏感的个性仍然被深深压抑着。于是就发生了反
应。过度的紧张瓦解了他那本来就不怎么强壮的体魄。而他的健康一垮,就使迅即
在外国人和太后的敌人中传了开来的报道增加了可信度,说太后想要杀害皇上。报
道说太后已经将他幽禁了起来,有一次想把他毒死,还有一次想把他饿死他这
个她从体质虚弱的孩提时代一手抚养大、看得如同自己的亲儿子的外甥!时间已经
显示了这些报道的真实性如何,因为要是她真想那么做的话,是不难致他于死地的。
她手头什么工具都有,狂热地忠实于她,会毫不犹豫地去实现她的任何愿望。
  她仍在“帮助”皇上统治,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因为她是他的“祖宗”,就
必须永远处在第一的位置。她坐在宝座里,他坐在她旁边一把椅子上。按照所有的
中国法律,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合适。外国人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慈禧皇太后
逼着皇上站在她面前,以及她坐在宝座上的时候,逼着他坐凳子。并不是太后逼着
他这么做,儿子在父母面前是不能与之平起平坐的,不管他是皇帝还是农民,这是
中国几千年来不变的传统。慈禧皇太后依然在统治。时局仍然动荡不已,她这样富
有经验的人国家还不能少。虽然她这样年纪的人十分需要安安静静地休息,虽然她
这么盼着,而且实在是非常希望退休,但她认为时间还没有到。
  太后粉碎改革派重新坐上宝座之后从政变那时开始就被认为是排外的,而且事
件发生之后外国人所遭中国人的袭击全部都算到了她的账上。当政变之后仅仅两年,
秘密结社的拳民开始对外国人进行袭击的时候,事情被归咎于太后,认为是在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