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禁苑黄昏 作者:凯瑟琳德·卡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1858——1938)20世纪初曾创了两项空前绝后的世
界性纪录:她是惟一在中国官廷之内一连呆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又是惟一替尚健
在的中国后妃画过肖像的人。
    她1903年来华,是当时中国海关税务司柯尔乐(lhanisngUS Carl)的姐姐,1
903年经美国公使夫人苏珊·康格(Susan COnger)的推荐倒颐和园为西太后画像。
原定画两次的,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一直画了9个月。这期间她大多数时间都在宫里。
9个月的宫廷生活不仅使卡尔完成了四幅西太后的肖像,更重要的是为她两年之后出
版的此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卡尔的这部书与其他同类作品比较起来,有其鲜明的特色。一是对主要人物西
太后、光绪皇帝和皇后,以及种种小事的记载之详,而且完全是亲眼目睹;二是作
者由于职业的训练,观察非常细致,又善于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她笔下的这
几个主要人物都给人以形神毕肖的感觉;三是由于作者是应邀到宫里去作画的外国
人,并非清朝臣民,所以无须过于拘束甚至战战兢兢,而正是这种轻松的氛围和宾
主交流的平等导致了使此书内容得以生动的种种小事件、小冲突。
    “柯姑娘”——当时宫廷内外对卡尔的一致称呼——一个美国人给西太后画像,
这在当时听起来似乎是异想天开的一件事,所以得以实现,不能不归功于康格夫人。
    康格夫人是位富有正义感的女权主义者,她的正义感使她对当时外国人在中国
为所欲为的傲慢行为顺理成章地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而西太后作为一位掌握全中国
生杀大权的女性,其在社会上产生的作用之大显然是女权运动所敬羡的,由此也就
成了她的崇拜对象。
    庚子年义和团围攻北京外国公使馆,得到西太后的全力支持,甚至还派军队去
助战,所以此后她在外国人的心目中形象大坏,西方有许多人都将她恨之入骨,而
一些漫画更是将她的面目肆意歪曲。康格夫人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想出了为西太后
画像、然后送往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的主意。关于这个,她在给女儿的信中是这么
说的:“好几个月以来,我对报上那些有关皇太后陛下的可怕的、不公平的漫画一
直很气愤,同时越来越希望能让全世界看到她较为真实的形象。我想到了请求皇太
后陛下准许与她讨论关于为她画肖像的事。”
    她起初向西太后推荐这一计划时,西太后也并不怎么领惰,但后来在她的多方
努力之下也就勉强同意了。所谓勉强,就是限定只准画两次,而对于一幅这么大尺
寸的肖像画,两次当然远远不够。幸好亲自看画家画了一回之后,西太后来了兴趣,
结果两次变成了9个月。这样不但画像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也使卡尔有了写成这本
书的可能。
    此书对西太后的评价并不客观,有过于吹捧之嫌,卡尔对西太后的个人崇拜显
然是其中的一大原因。不过能对西太后作较全面的描述的文献不多,而且大多并非
信史,真正能像卡尔这样,通过直接接触而来的,可说是凤毛群角,所以就显得可
贵了。再说无论如何,卡尔是外国人,吹捧也罢,个人崇拜也罢,都超不出小巫的
范围。
    翻译方面,本用不着说什么,但因作者所处的时代关系,书中有几个名词如今
看来用得并不适宜,如“拳民”(Boxer)和“满州”(Manchuria)等。为尊重原
文件,硬改译为“义和团”和“东三省”显然不妥,故一仍其旧,特向读者作一说
明。
                                                               译 者

                                                        2001年6月1日

                 第一章  入宫觐见与我在中国宫廷的第一天

    8月5日,我首次到中国宫廷觐见那天,我们在美国公使馆准时起床,因为从京
城到颐和园坐车要走整整3个小时,而准时是东西方君主共同遵守的礼仪。我们觐见
的时间是10点半,皇太后的肖像定于11点钟开笔;时辰与月、日一样,都是经过反
复查考历本、再三斟酌之后方才选出的,这一刻开始绘制皇太后陛下的画像被认为
最是大吉大利。
    我们是早晨7点乘着卫队的两轮轻便马车离开公使馆的,能弄到的交通工具之中
惟有它才装得下我们一行:康格夫人和她的翻译,还有我和一些画具,其中包括一
块大画布和一副可以折叠的画架。离城之后,马车就在肥沃的田地之间穿行,眼前
是美丽如画的风景。昨晚刚下过雨,一切都新鲜宜人。潮湿的汉白玉石铺就的地面
像闪光的溪流一般向前延伸着,道路两旁的玉米田和麦田绿油油的,时而有一丛侧
柏树的暗影掠过,从中露出寺庙的围墙。远处颐和园所在的群山处于柔和的蓝灰色
天空之下,精美绝伦,所有这一切组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
    离开京城不久,外务部派来护送我们去颐和园的一支仪仗队就加人了原来跟随
在康格夫人马车后面的使馆马队。一个半小时的驰骋之后,我们的车穿过了一个热
闹的村庄,经过了一座庞大的喇嘛庙的焦黄废墟,沿几位宗室亲王的夏日别墅的围
墙而行,不久颐和园中美丽的山谷湖泊就映人了眼帘。山的顶上有茶室和庙宇,运
河的流水拍打着宫殿前的汉白玉平台。
    像所有的东方宫殿一样,乞丐、瘤子、瞎子坐到了外廷门坎上,从进出外务部
和皇宫外廷的亲贵大员和他们无数的随从那里得到慷慨的施舍。外务部在朝廷驻颐
和园(距京城16英里)期间,为了办事方便,在大门左侧设有办公处。我们在外务
部前下了车,有好几位官员带了他们的翻译走出来迎接。我们在朝房稍事休整后走
出来,遇上宫里前来迎接的总管太监,他带领我们来到带红色罩套的宫轿前,这每
乘是由6个人抬的。他们抬着我们过了正中门(是太后和皇上专用的),从左边一个
门进去,这就进了中国皇帝神圣的离宫之一,在慈德皇太后最喜爱的宫殿的围墙之
内了!我们被抬着迅速穿过各种各样庭院和花园,一路目不暇接,最后来到一个较
大的、长方形的院落,里面满是一盆盆珍稀的开花植物,以及许多长得很漂亮的灌
木。轿夫们在这里放下轿子。我们下了轿,夹在几个太监之间一直往前走。我们面
前装饰着明艳艳的朱红大“寿”字的巨型玻璃门被无声无息地打开,我们最终来到
了中国皇太后的御座房之内!
    一群公主和侍从女官站起来迎接我们。中国前出使法国大臣裕庚的夫人和女儿
站得离公主们不远,她们无懈可击的中英文知识使她们能在我们跟公主们交流时做
令人愉快的传声筒。我与她们是在巴黎认识的,现在几乎像老友重逢了。她们仿佛
是连接日常的真实世界和这个我们刚迈人的天方夜谭武宫廷的中间环节。我们是10
点一刻到的,所以过了一些时候太后和皇上才出现。他们进来时简简单单,不事喧
哗。我是注意到一阵突如其来的静默之后才觉察出来的,赶忙回过头去看,就见一
位娇小可爱的贵妇人满面笑容,十分友好地招呼康格夫人。裕庚夫人母女中有一个
悄悄说了声“皇太后陛下”。但即使是这样,我仍然难以将眼前这个慈眉善目、面
貌那么年轻、笑容那么有魁力的贵妇人与I900年以来就全世界都在议论的残酷而又
无情的暴君、令人感到棘手的“老”太后联系起来。一个样子几乎有点稚气的年轻
人跟她一起走了进来,这就是天子——中国皇帝!
    招呼过康格夫人之后,太后将目光移向我,我上前行鞠躬礼。她向我迎来,伸
出手,脸上的微笑完全把我征服了。我不由自主地把她典雅的手指抬到了自己的嘴
唇边。这是礼仪所无的,是我对她出乎意外的魁力所发自内心的赞美。接着她转过
脸去,把手仪态万方地向皇上伸展了一下,轻轻地说了声“皇帝”,并在我向皇帝
陛下行正式的鞠躬礼时仔细地注视着我。皇上微微弓了弓身子以作答,脸含公式化
的微笑,不过当他精明的目光掠过我的身上时,我感觉到他也在仔细观察我。
    由裕庚夫人母女翻译着谈了一会儿之后,太后叫人把我的画具拿进来,她自己
则退下去换上准备画像时穿的长袍。
    她离开御座房之后,我努力考察了一下环境。殿内高大宽敞,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