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鬼张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宽不超过一步,长约二丈,彩屋三层,高五六丈,飞行水上,倏忽往来,雪浪摇空,彩旗眩目;夜则燃灯数百盏,金鼓大作,如巨鳌腾出,火龙出海,画船箫鼓,竟日通宵。南京的端午竞渡一是为纪念屈原,二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受黜自杀投江的故事家喻户晓。八月十五中秋节,孩子童在院中陈列许多泥制的菱藕瓜兔等小盆景供月;家家吃月饼、烧芋艿、煮藕粥、煮熟菱等。九月初九重阳节,是登高之日,人们喜欢登高饮菊花酒,传说可以去病。”

  就在店家介绍南京岁时风俗之时,楼上走进一个老先生,那老先生瘦骨嶙刚,拿一件破烂蓝衫,挂着一个大黄葫芦,背一个大蒲扇。张三见这老先生面熟,一时又记不起来,那老先生进来后来到窗前,一语不发,只是瞧着窗外的夜景。

  酒席撤去,店家又端上茶水,他笑着对王金亭道:“这茶叶是有名的碧螺春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是吴县所产,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先,东山人朱正元在碧螺峰的石缝里发现几株野茶,香味特异,采集回来,野茶发展为家茶,并成为向宫延进献的贡茶。

  张三抄起宜兴小茶壶给王金亭倒了一杯,又为自己倒了一杯,他见那碧螺春茶叶色泽澄绿如碧,外形蜷曲如螺,条索纤细,茸毛遍布,银绿阴翠,幼嫩整齐,呷了一口,清香沁人,甜滋滋的,不禁赞道:“好茶,真是好茶”

  这时店家走到那位老先生面前,问道:“您老来点什么?”老先生缓缓转过身来,说道:“吃过了,来这酒楼上散散心,看看风景,难道不吃不喝就不许来吗?”店家见他有点“杠头”,扫了他一眼,下楼去了。

  

  议节论俗以摆年谱 烹茶谈扇如数家珍(2)

  

  老先生看了一会儿景色,来到王金亭面前,从怀里摸索出一个油乎乎的布包,摊在桌上,打开一瞧,是一种植物。张三不懂这植物的名称,王金亭却道:“这是宜兴百合,享有太湖之参的美称,是主治痨病咳血、虚烦惊悸等病症的食品。”

  老先生拉过一条木凳坐下,说道:“我想用这宜兴百合换几杯茶喝。”张三见这老先生行动诡密,有点警觉起来,他用脚踢踢王金亭,示意王金亭注意。可是王金亭仿佛没有理会,笑着对那老先生道:“不用客气,宜兴百合还是请老先生收好,要喝茶尽管喝好了。”那老先生也不客气,抄过茶壶,站了起来,举在空中,那茶壶离茶杯有四尺多远,茶水的水柱从茶壶中涓涓而出,都倒在杯内,滴水未洒。张三暗自思忖:这老先生有来头,我也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张三抄起茶壶,往空中一抛,茶壶翻了几个个儿,又平稳地落于桌上,滴水未洒。那老先生看了,微微冷笑,把大蒲扇解下来,一挥扇,那茶壶又落在蒲扇之上。顺势又一扇,王金亭和张三面前的茶杯已盈盈欲溢。张三笑着笑着打开茶壶的壶盖,用一个手指头顶着自己面前的那只茶杯,走到厅柱前,迅疾地爬到顶壁上,然后一歪茶杯,茶杯里的茶水又倒回茶壶里,滴水未洒。旁边几个桌上的游客看得目瞪口呆,有的鼓掌叫好。

  老先生冷笑一声,问王金亭:“这位老相公,我考你一考,我国扇子起于何时?”王金亭道:“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上讲,羽扇之制,起于殷世高宗时,恐怕在我国殷代就出现扇子。最早的扇子,主要是用来障面的。《宋史》上记载,古代帝王侍臣执扇用以障尘蔽日,侍臣立于帝王两侧,渐渐成为一种威仪。起初,障面只作帝王专用,后来传到民间,改做短柄,但主要还是用来障面,尤其是年轻女子用以遮羞。唐代诗人王建有这样的诗句:‘团扇,团扇,美人用来遮面。’”

  老先生听了,满意地点点头。王金亭又说下去:“最早的扇子都是用羽毛的制成的,又称羽扇,以后出现了竹扇、葵扇、骨扇、纸扇、蒲扇;就形质讲,有纨扇、折扇等。我国汉代纨扇开始兴盛,纨扇多为圆形,又称团扇。这团扇是用丝织的绢素制成。当时有一首《怨歌行》说:‘新裂齐纨素,皎皎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说明纨扇已很流行而且制作精致。随着造纸业的发展,又出现了纸面团扇。”

  老先生问:“那折扇呢?”王金亭答:“折扇古时又称聚头扇、聚骨扇、撒扇。折叠扇子起源于高丽国,南北朝传入我国,明清折扇大兴。以扇骨而言,多为竹制,但也有用红木、紫檀、檀香木、乌木或象牙等材料制成。有些扇骨上还刻着字画。扇面有用毛、绢帛和纸制作,也有芭蕉叶、麦秆、竹蔑、蒲葵等制作的,象先生的这柄扇子就是用蒲葵制成的。”“是吗?”老先生眯缝着眼睛,把大蒲扇递过来,说道:“你说的可不对,你摸摸这扇面……”王金亭没容多想,伸手一摸,只觉冰凉,这时,只听“嗖”的一声,一支飞镖疾射下来,射在扇上,却没有穿透,反而落在地下。老先生将扇子一收,‘嘿嘿’冷笑两声,走到窗前,将身子一缩,从窗口跃下去。

  张三惊叫一声:“铁扇子洞庭先生!”

  

  夫子庙他乡遇故知 普济寺法雨施诡计(1)

  

  张三如何认出这老先生是铁扇子洞庭呢?原来那日在保定府万通镖局夜战,张三隐约见过洞庭的面目,方才又见有人飞镖击中蒲扇,可是未曾穿透,说明扇内有铁片,故才认出那老先生就是铁扇子洞庭。

  这时忽匆匆从酒楼楼梯处走上来一个少年,那少年穿一身青衫,戴一顶瓜皮小帽,皮肤白皙,清眉秀眼。少年快步来到王金亭面前,叫道:“爹爹,铁扇上有毒!”王金亭凝眸一瞧,正是自己的女儿王媛文。“你……你怎么来了?”王金亭惊讶地说。王媛文皱着眉头说:“父行千里女儿忧。女儿恐怕爹爹路上有闪失,所以一路偷偷跟来……”

  原来王媛文在父亲和张三离京后,偷偷带了包裹,一路乔装打扮暗暗跟随。在保定府万通镖局的那天晚上,她见铁扇子洞庭行动可疑,跟踪他到了一个小巷,只见浙江巡抚洪升的美妾玉蝉翼、‘江南第一妙手’解铁夫正召集部属商议攻打万通镖局的阴谋,她躲在房上听了个一清二楚。然后先来到万通镖局的房上,投了问路石。一会儿,洞庭率领着二十多个侍卫围住了镖局。就在郭云深与洞庭酣斗、张三与玉蝉翼对打之际,王媛文悄悄溜下房来走进王金亭和张三的住房。她见父亲睡得正香,不忍叫醒他,一直在旁边守候护卫。以后她见张三与玉蝉翼打得难解难分,便倚在窗前,亮了蜡烛,在烛下挑针,扯破了玉蝉翼的衣裙。解铁夫来助玉蝉翼,玉蝉翼趁机脱身,溜进王金亭的房间,与王媛文对打。混战中,玉蝉翼一掌将王金亭打昏,王媛文见情势危急,背起父亲,从后窗跳出,玉蝉翼也跳出后窗紧追不舍。

  王媛文背着父亲跑了一程,娇喘吁吁,玉蝉翼越追越急。正巧遇见王芗斋、张占魁、韩慕侠三人飞马而来,王媛文一路上见过王芗斋,知道他是郭云深的弟子,因此当王芗斋策马来追王媛文时,王媛文顺势将昏迷的父亲让王芗斋抢走。在山东济南府,王媛文又暗随王金亭和张三游历大明湖和诸泉,她在大明湖畔暗中看见玉蝉翼与盘龙接触,又窥听他们的谈话。在黑虎泉,王媛文见玉蝉翼扮做暗娼将父亲打进护城河,情急中舍身跳进黑虎泉,一直潜游将父亲救上岸,又暗中遁去。在云居楼,王媛文在房上投石打破“假刘鹗”盘龙的毒药碗,然后在树上投镖留诗,揭破了盘龙的诡计。王媛文又跟随父亲与张三来到南京城里,方才她一直在秦淮河夫子庙附近观看动静,在人群中她又认出扮做穷酸老先生的洞庭。在乐和园,王媛文从楼梯处看到张三正贴柱表演茶水回壶的绝技时,发现洞庭偷偷从怀中摸出药膏,在大蒲扇上一抹,知道他在扇上下了毒。在洞庭挥扇时,王媛文疾发一支飞镖。王金亭不知底细,伸手在扇上一摸,中了扇毒,洞庭见阴谋得逞,跳窗落水而逃。

  此刻张三见到王媛文又惊又喜,当听她说王金亭中毒,赶快过来探视。只见王金亭颜色未变,笑着道:“我没有中毒啊!”王媛文着急地说:“我明明看见洞庭在扇上抹了毒药。张三要摸王金亭那只摸扇的右手,王媛文急道:“张三爷,你不要摸爹爹的手,上面有剧毒。”王金亭笑得更响了,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