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世界好些了吗 作者: 吴虹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传统相声。上演节目达600余段,深受京津相声迷喜爱。 
        
        2004年拜师相声艺术家侯耀文。   
        现居北京,经常参与各种相声的演出,并从事主持、表演、影视、娱乐节目,著有民俗读物《话说北京》。   
        北京前门天桥一带,是历史上有名的杂耍之地,无数民间艺人都曾在这儿登台献艺。时至今日,虽然街头随便搭个台子就献艺的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在剧场、茶园里,仍然活跃着各种北京风味的传统表演。乍一看,依稀是北平的旧貌呢。 
        
        只端详那南城的天桥剧场旁,敝旧的几条小街,一片低矮的小商铺,各种卖糖葫芦的,卖煎饼的,衣服带着油渍的,三三两两地搓着手在寒风中站着。门帘上刻着“乐茶园”三个字的,便是我们今天的受访者的据点了。喜好相声的都知道,每周末,一个名叫“北京德云曲艺社”的团体都会在这儿上演两场传统相声大会,班主是一个33岁的年轻人。 
        
        2006年,是郭德纲在茶园剧场坚持相声演出的第十一个年头了。“中国非著名相声演员”——见了不由得先唱个喏,只见他——个子不高,穿着一件橘黄色的运动T恤,不时髦,有些敦实,腆着江湖人的肚子,憨憨的,脸上一笑就是一个酒窝的深坑,看起来是个聪明又厚道的掌柜人。自从2005年10月底天津某媒体报道后,他突然蹿红,令人始料不及。元旦时节,记者赶到后台,后台早就一片繁忙景象,有老先生在一起聊天的,有演员整理着行头的,有即将上场的搭档对嘴的,有机灵的徒弟来回跑堂联络的…… 
        
        我们的低调的、好脾气的主人公,已经被北京的好几家著名媒体包围,被话筒、摄像机层层堵截和追击。甚至有两家媒体因为争采,爆发了局部的PK。郭德纲赶紧见缝插针地打电话说事儿,电话线一收,回头脸上又一个深坑: 
      你们商量好了吗?   
        于是乎,扇动着金刚不坏的嘴皮子,兢兢业业地回答问题。采访间隙,还时不时和陆续到来的老先生打招呼,“来了您呐”、“辛苦您呐”、“这衣裳可真美!”也还不忘交代徒弟“告诉小三去,前面活压着点”。有眼力架的小学员热情地递上凳子,不敢怠慢了师傅的客人。 
        
        某著名媒体的著名记者听着听着,简直要哭出来声,原来郭大红人接受采访的次数实在太多了,讲的段子都是大同小异,而主编发话了,要做15个P啊——这可如何是好!郭德纲也体贴地说:“以后干脆我录盘磁带,记者来了一人发一盘,省得你们这么辛苦。”而舞台上,灯光早大亮,三四百号人挤满了台下,张嘴瞪眼,跟鱼儿等水似的,翘首盼着他出场,再爆一个满堂彩——小伙子人缘是好呐! 
        
        郭德纲端着大茶水杯,顺着嘎嘎作响的楼梯走上后台,短短的距离内,给助理交代了些注意事项。一家电视台的三个女记者硬要和郭德纲合影,他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满足了女士们的要求,轮番来。灯光一片“咔嚓”闪烁,旁边一位老朋友揶揄他,“她们站直了都和你一般高,”他接过话头笑道,“以后媒体的朋友们来了都得先量量尺寸啊。”顺着眼光方向,正巧站着一位二次来访的高个女记者,立刻接着补充了句,“看到没,像她一样,个子比我高的,坚决不让进啊。”所有的人都乐了。 
        
        在笑声中,郭德纲转身赶到前台候场,马上就是惯例的压轴了,主持人名字一报完,他和搭档于谦的步子还没迈,台下就已经叫好声一片。他迅速地整整长衫,手一摆,抬步上场了。 
        
        “今天人来得不少啊,后面还有那么多站着的朋友,花了钱还得让您站着听,我心里真是感动啊。”几年前,他惯用的开场白还是,“除去空座儿咱就算满了……” 
        
        天津小孩三进京   
        中华相声网的论坛里,有个ID叫“天津小孩”,ID的主人就是郭德纲。   
        郭德纲是道地天津人,红桥区的。父亲是警察,母亲是教师。小时候,父亲的管片儿内有一个红桥俱乐部,父母都去上班了,常把他撂在这个俱乐部的剧场内。当时剧场里,常有戏曲、曲艺各种演出。小娃子瞪了个骨碌眼,逮着什么看什么,这叫耳濡目染。说大了,就是从小“沐浴在艺术的乳汁里”。 
        
        小五是郭德纲的朋友,父亲是说评书的高祥凯。高先生第一次见到郭德纲,就喜欢上了,说他面相好,是“上人见喜”。后来得知他也喜欢这一行,就开始教他说评书——此时郭德纲年方八岁。 
        
        之后,郭德纲为拜师求学,给高先生收拾过屋子,抄过从常九爷那儿借来的内部资料“四大本儿”。连续三年,每天四五点钟起床,不管刮风下雪,顺着河边走到荒凉的西边,在那儿跑一跑,跳一跳,出出汗,练习基本功夫,出太阳了才歇息。评书、戏剧、曲艺、相声,什么都学,多累多苦,绝无懈怠。也终于练就了日后对付媒体记者的嘴上功夫。 
    
      第65节: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2)       
        “任何行当里,有唱主角的就有跑龙套的,全在自己用功不用功。得益于当年的基本功,才得以有今天的挥洒自如。”郭德纲说。   
        1980年代是相声的繁荣期,一到夏天,天津的各个公园里常有露天的曲艺相声演出。郭德纲第一次登台说相声也是在公园的一个露天长廊附近,小孩子没怯场,但也没让观众哈哈大笑。然而有件事他一直记到今天,当时台下有一个坐轮椅的观众一直看着他笑。对第一次上台说相声的郭德纲来说,那笑容让他头一回感受到了观众的鼓励。他是一个有心人,把这给记下了。 
        
        1988年,北京的全总文工团成立了一个说唱团,应考的郭德纲留下了,这是他第一次进京。当时是有些急功近利,“就是要当大腕儿,要一场挣好几万”。但此时北京爆发了学潮,调动工作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人事关系冻结,他只能打道回府。 
        
        之后,郭德纲又去过一次北京。这次很快也以失败告终,只待了三四天,便无功而返。   
        1995年的秋天,郭德纲三次进京,只是为了不后悔。“我会说相声、说书、写东西、唱京戏、唱梆子、唱评戏——就凭着这几样,我有自信。哪怕在北京头破血流、折条腿,回来之后,这辈子我不冤。如果等到八十了,打开电视,我只能跟孩子说,瞧见没有,上边这孙子当初还不如我呢,我要去北京的话肯定比他强。孙子会问我: 
      你早干吗去了?那太没劲了。”   
        孤身闯京城的过程岂是一个艰辛就能涵盖。   
        青塔附近的一间八九平米的小平房,大兴黄村和通县便宜的住房,西红门的桥洞,他都住过了。就是现在经过这些“旧部”,他仍然忍不住要触景生情,追抚万千。混迹在电视圈的骗子,蒲黄榆拖欠工资的剧团老板,都让他咬牙切齿过。在那段窘迫的日子里,他只有吃葱蘸糨子面,也曾为省下五毛钱的车费认真算计过,还有大半夜没钱坐车,徒步从城里走回大兴的经历——那时一个耿耿的汉子,也只想大哭一场。想起当年西红门桥栏杆边上看到的残星点点,提起发烧时靠卖旧呼机自救的细节,说到躲避房租的尴尬,郭德纲仍会唏嘘不已,“我对自己说,这些今后都是我的资本。” 
        
        日子是稀里糊涂过下来的,老天爷的脸是变幻无常的,什么叫“绝处逢生”?他心有余悸。自己不过是想吃相声这碗饭而已。他已经有些波澜不惊的架势,铿锵说道:“我这个人,耳朵根子硬,现在除了我自己,谁也害不了我。” 
        
        一个观众都不放过   
        “我的相声第一不是给专家听的,第二不是给学者听的,第三不是给领导听的,是说给观众听的。我站在台上,几百人看着我哈哈大笑,我也高兴。他们开心,我也开心。”郭德纲做起了剧场相声,为的是让传统回归传统,本色回归本色,市井百姓依然可以在电视台和时尚杂志侵蚀的缝隙里,享受平民布衣、下里巴人的欢乐。 
        
        相声还是要到剧场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