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年第02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忍下心
  看你挣扎,这一切源自我的茫然:对于我,
  你的熄灭
  是岁月的熄灭,你的离去也便是春季的离去
  
  活着,不怕拖累儿女,不怕挣扎下床时
  摔倒在地,一顿一碗饭,每日几杯水
  母亲,对于你还活着的世界,你留恋吗?
  你谈起材板、寿衣,似乎那是别人的死、丧事
  但当你注目窗外的树木、天空,我明白,带着
  病痛和死亡的阴影活在人世上,有多么沉重
  
  秋风吹在河上
  
  我知道我的国家是两岸的芦花
  我知道芦花是属于上午的无言和无名的
  它铺宽了流水
  使堤岸有了十二孔桥的绵长和忧伤
  
  野鸭子飞过——我在屋中写下美好理想:
  船工们在河上度过了激流的一年
  
  我知道一些人背诵过明月
  取到了寒露,已回家乡去了
  我知道秋风沿河面吹来
  连往事都清凉了
  但我不能离开——一旦
  我离开,白雪的气息
  就会弥漫我的祖国
  
  为一对老夫妇而作
  
  王坤峰和王汪氏
  我父亲的表兄、表嫂
  我称他们为二大爷和二大娘
  他们村的小麦春会上
  幼年的我第一次到了他们家
  那时阴历三月,田野碧绿,万物疯长
  他们带我父亲去一片盛开的桃园上坟
  他们的惟一的儿子,我的表哥,一个年轻人
  数年前病死在了这个欣欣向荣的季节里
  他们亲自为儿子摆下了馒头、祭菜
  亲自为儿子点燃了纸钱
  然后坐在桃树下的地上长哭不起
  二大爷和二大娘
  在临街的没有院墙的
  两间破草房里渐渐老去
  除了我家和他们惟一的出嫁的闺女
  他们再没别的亲戚
  据说他们偶尔坐到街边卖开水
  以赚取几个钱看病、买盐
  他们年年步行十几里,老夫妇俩
  穿过树林,穿过麦地、桥梁、河流
  穿过几条长长的乡土路
  到我们家走亲戚——
  为了人世上的温暖、相聚、亲和力
  后来二大爷死去了,二大娘
  仍迈着小脚缓慢的步子
  很认真地到我家走亲戚
  脸上露出乎和的善良的笑意
  我从没听见她对什么人抱怨、哭诉
  她似乎已和她的命运并肩而行
  再后来她老死在了破草房中
  我的父亲、兄长赶去,和她女儿女婿一起
  把她葬在了她的丈夫和儿子身边
  在另一个世界,她终于不再寂寞、无助、孤单
  王坤峰和王汪氏
  我的二大爷和二大娘
  如今已离世多年
  他们在世时我年幼无知
  至今我不知道,在失去儿子后
  老夫妇俩如何度过漫长的秋日和冬日
  寒苦的心能否用回忆温暖
  而当春天的早晨,桃花盛开
  他们打开房门,泪眼恍惚中
  会看到谁的身影
  已从门外归来
  
  楝  实
  
  母亲,我又想起了门外的那棵楝树
  它曾送给我们怎样的幸福
  当然还有那些楝实,一颗颗,金黄色
  每到秋天就落在地上
  我们捡回它——我们每年都
  捡回它,这金黄色的冬天的护手霜
  几只灰喜鹊在树上叫着,嘭嘭啄楝实
  笨瓜,它们总以为那能吃
  它们又忘记了去年的经验
  楝实掉下来了,我伸出幼年的手
  却看见黄叶已变得疏落
  天空碧蓝如洗
  十月的光阴又一年悄悄移过来
  楝实不断掉落在地,啪——
  我感到内心幸福的疼痛
  啪——金黄的秋天,它再没有出现过
  旧时光消失了,一切曾经那么美好
  而当多年后我在遥远的地方
  想起这些:楝树,灰喜鹊
  拾捡楝实的上午,母亲,我惶惑于
  我的内心:它只有平静
  而没有了痛苦


杜涯创作年表
  1968年1月7日,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东部平原上的一个村庄里。童年、少年倾听母亲念诵的许多歌谣和经传,接触到最初的诗歌元素。这是我诗歌教育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1977年,9岁,二哥从外地回来,带回来一箱子书给我,于是在阅读《激流三部曲》《红旗谱》《封神演义》等小说后,写出第一篇“小说”,然后雄心勃勃,准备创作长篇,由于功力不足,写出第一章后便搁浅。
  1980年,12岁,春天,写出第一首“诗歌”,共三节,是很押韵的那种,记得其中一节:“蜜蜂在花丛中嗡嗡飞/路上的牛铃响叮当/我奔跑在春天的小路上/树叶儿在风中哗哗唱”。写第二首时,我学会了“抒情”:“啊,忧伤的姑娘/你就是春天的早晨”。
  夏天,小学毕业,由于看课外书入迷,耽误了学习,从第一名落为中等,没考上乡中学,从没拍过我一巴掌的父亲盛怒之下拿着扫帚撵了我好远,从此不敢耽误学习,一直保持年级第一名。
  1982年,14岁,在乡中学上初二,我的一首“诗歌”被登在了学校的黑板报上,那段时间每从黑板报前的人丛中穿过,我便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心中却是欢乐的。“诗歌”悬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不好意思了很长一段时间。12岁至14岁,共写了5、6首诗歌,后来就中断了。
  其年,教语文的陈发现老师认为我在文学创作上有潜力,要求我背唐宋诗词。周末,我从乡中学沿着春天的河堤回家,边走边背诵:“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这是我诗歌教育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1984年,16岁,初中毕业,考入地区卫校,重新开始诗歌写作,此后未再中断。这段时期,由于无人指点和没有书籍引导,所进行的仍是那种不知往哪里努力的诗歌写作。后来我把开始诗歌写作的时间改为“1988年”,是因为小小的虚荣心:不愿别人看到写于1988年之前的这些幼稚的诗歌,更不愿别人知道,从开始写诗到写出自认为“像样”的诗歌中间经过了数年的时间。
  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没能上高中考大学,产生严重的幻灭感,伴随多年。
  1985年,17岁,春天,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大约10万字,自己用牛皮纸糊了信封,写的是《青年文学》的地址,不记得是否贴了邮票,上午上课时我溜出教室,把小说塞进校门口的邮筒,听见“咚”的一声响,我如释重负地转身回去上课了,此后这篇小说便杳无音讯,下落不明。
  1987年,19岁,卫校毕业,夏天时阅读同学赠送的由蓝棣之先生主编的《现代派诗选》,接触现代派诗作,秋天时,诗歌写作有了从形式到内容的质的变化。
  10月,分配到县医院工作,直到1997年离开,在医院工作了10年。
  1988年,20岁,秋天时写出《捎给秋天》《秋月》等诗,自认为自诗歌写作以来,第一次写出了“像样”的诗歌。开始把之前数年写的诗或烧毁、或藏起,为的是不让人看到那些幼稚的所谓诗歌。
  放弃小说写作,开始把精力全部用在诗歌创作上。
  1990年,22岁,5月,只身去到浙江的舟山群岛,在东海的青浜岛滞留半个月,写出《一只鸟飞临大海》《寄平原》等一组诗,这组诗歌后来发表后,从此开始走向诗坛。
  1993年,25岁,1月,写出《桃园之冬》,标志着后来被人称为“成熟写作”的开始。
  1994年,26岁,9月,为圆早年的大学梦而想上“作家班”,于是去到北京大学,见到谢冕老师。“作家班”停办了,大学梦重新破灭,坐在北大校园里掉了半天泪,就回许昌了。
  1996年,28岁,接到通知,诗歌人选了由谢冕教授主编的“中国女性诗歌文库”丛书,要出诗集。于是大量烧毁写于1992年前的处于摸索阶段的诗作,以致把整理好的诗作拿给我那本书的编辑耿占春先生时,他笑说:“这么少,我都没法编。”
  1997年,29岁,5月,从许昌去到郑州。
  1998年,30岁,7月,诗集《风用它明亮的翅膀》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4年,36岁,2月,从郑州来到北京。现居北京。


感爱杜涯
■ 谢 冕
  杜涯的诗是难以言说的。那一切女性的温柔缱绻都不属于她,尽管她也是女性。我想说,杜涯的诗很深刻,却又怕这“粗暴”的评语“伤害”了她。因为她的诗甚少关涉我们熟知的那些世态人情。她的多情与柔软是别样的,那就是在大自然的律动中敏感到属于生命和时间的哀愁,那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