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此上焦不通故也,宜小柴胡汤。(方见前)

  伤寒四五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为欲已也。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

  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取汗,不汗再服。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理中、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太阴病,大便反鞕,腹中胀满者,此脾气不转也,宜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若不胀满,反短气者,黄芪五物汤加干姜半夏主之。

  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方

  白术三两 枳实一两半 干姜一两 白蜜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去滓,取三升,纳白蜜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方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 (劈)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再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半夏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茯苓四两 泽泻二两 干姜一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再服,小便利,则愈。

  太阴病,下利,口渴,脉虚而微数者,此津液伤也,宜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厚朴四物汤方   

  厚朴二两(炙) 枳实三枚(炙) 半夏半升(洗) 橘皮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不吐、不满,但遗矢无度者,虚故也,理中加黄芪汤主之。

  理中加黄芪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芪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者,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有宿食,脉滑而实者,可下之,宜承气辈,若大便溏者,宜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方

  厚朴三两 枳实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言严)语者,被火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心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枝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方见前)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木通三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