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爱》是贴近现实的,有烟火气。简·爱,我见犹怜,她是明朗的、矜持的、昂扬的。《呼啸山庄》呢?暧昧神秘,爱极生恨,恨极生爱,切肤之痛,《呼啸山庄》没有。  
  有人传言,《呼啸山庄》和《简·爱》出自于同一个作者之手。   
  1848年夏,夏洛蒂和安妮去伦敦向出版社和公众证明她们的身份,艾米莉却拒绝同行。   
  她不需要这样的证明。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的纠葛,已经浸入她的骨髓。她知道这部小说是自己写的,这就够了。她比男子更坚强,比小孩更单纯。         
第5节:艾米莉·勃朗特:一个人地老天荒(2)         
  这是一种孤独者的自给自足。   
  真正的情感,没有身份、地位和属性,也没有归属和契约。凯瑟琳却为那看得见的富足生活,背弃了本心。她接受了林顿的求婚。比起希思克利夫,他体面得多,有教养得多。这无异于把海水装进了马槽,把橡树种在了花盆里。 
  希思克利夫远走,多年后他衣锦荣归,只为复仇。他带林顿小姐私奔,借以折磨凯瑟琳和林顿先生。爱情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激烈,狂热,凶猛。仿佛一场梦呓,更像一场噩梦。 
  但愿我能一直揪住你。你会把我忘掉吗?   
  为了防止遗忘,他们只有互相折磨,一直到死。也许,爱已经淡了,只是不甘心而已。   
  最后他成为庄园之主。到头来,攻无目标,战无对手。他的生命也随之萎谢了。   
  劳伦斯·奥利弗、法比纳·贝布、提莫西·道尔顿都演过希思克利夫。我对男演员没有什么感觉,对朱丽叶·比诺什演的凯瑟琳倒是印象深刻。   
  又想起朱丽叶·比诺什演的《新桥恋人》。那同样是一种爱情,生命力却同样强劲。   
  艾米莉擅长做面包,但是她完全不适合于日常生活。她迷恋荒野的气息。艾米莉弥留之际,夏洛蒂为妹妹去找迟开的石楠花。可是,等到夏洛蒂回来的时候,她已经病入膏肓,根本认不出这是什么花了。 
  30岁就凋谢了。三姊妹皆短命。孤寂地来,孤寂地死去,热闹过后,掩盖不住的是生命的苍白。更何况,艾米莉有生之年,《呼啸山庄》备受冷落。   
  既生《呼啸山庄》,何生《简·爱》?一场瑜亮之争揭幕了,也不会谢幕。不过,那只是评论界的事情。   
  就像日本平安时代的两位才女,紫式部和清少纳言。一个写了《源氏物语》,一个写了《枕草子》,都是皇皇巨著。文人相轻,更何况是女文人。紫式部这样评价清少纳言: 
〃故作风雅的人,即使在清寂无聊的时候,也要装出感动入微的样子,这样的人就在每每不放过任何一件趣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不良的轻浮态度。〃   
  紫式部刻薄。而夏洛蒂是宽容的,她毕竟是姐姐。她从来不吝赞美。她们相依为命,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创作道路上。   
  《呼啸山庄》是在一个野外的作坊里,用简单的工具,对粗糙的材料加工而成的。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她来说,远远不止是一种景观,就如野鸟是它们的居民,石楠是它们的出产一样。 
  她的诗苍凉,哀婉,又令人振奋。质朴无华的修养,天真无邪的情趣下蕴藏着一股力量和火焰。   
  夏洛蒂给比利时教授黑格写过情书。这四封情书在英格兰图书馆躺了一个世纪,现在又在约克郡故居展出了。有三个人向夏洛蒂求过婚,她嫁给了第三个人。艾米莉呢,关于爱情的见证,她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也没有人向艾米莉求过婚。作为一个女人,这多少有点儿悲哀。 
  《勃朗特》于2006年冬在约克郡开拍,据说预算成本为600万英镑。   
  Emily Bronte   
  艾米莉(1818~1848),女作家,生于贫苦牧师家庭。和姐姐(《简·爱》的作者)、妹妹(《艾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并称〃勃朗特三姐妹〃。艾米莉通英语、法语、德语,性格内向,酷爱写诗,《呼啸山庄》是她29岁时发表的,也是她一生中唯一一部小说。一年后,天才的艾米莉溘然长逝,她被誉为〃但丁以后最伟大的诗人〃。 
第6节:巴尔扎克:人不风魔不成书(1)         
  3。 巴尔扎克:人不风魔不成书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巴尔扎克随他的父亲,在理智上属于君主派,实践中是机会主义者,感情上仰慕拿破仑,气质上倾向于伏尔泰。   
  安德亚·莫洛亚   
  风魔的人必有风魔的人生。   
  〃风魔〃是傅雷翻译巴尔扎克小说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用〃风魔〃来形容巴尔扎克的小说人物和他本人实在太准确了,那是一种接近于鬼迷心窍的极度沉迷,甚至可以说是迷狂。 
  巴尔扎克是一个具有强烈欲望的人,一个风魔的人。写作、经商、从政、娶阔寡妇是他人生的四大理想。   
  他毫不掩饰吃软饭的梦想,他喜欢阔寡妇或者即将成为寡妇的阔女人。用她们的钱,享受她们的贵族风情,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么?阔寡妇确实帮过他,替他还债,给他爱情,但是最后他也没占多大便宜,积劳成疾,51岁就死了,留下一屁股的债。这说明吃软饭这条路对于一个很丑又很有才华的男人是行不通的。吃软饭有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是长得好看,第二是没用。他长得既不好看,又太有用。   
  巴尔扎克长相丑陋,满脸横肉,五短身材,举止粗俗,精力如野牛一样旺盛,更像一个屠夫,而不是作家。不能像叶赛宁或者契诃夫那样英气逼人,至少也要像爱伦·坡或者萧伯纳那样瘦骨嶙峋,才符合我们对于作家的期待。人说: 
丑人多作怪。巴尔扎克特别在意自己的修饰,出席宴会,没有任何一个花花公子的衣饰有他华美。他有几根手杖,除了最著名的金手杖,还有用肉红玉髓镶制和嵌有绿松石球柄的手杖。写作的时候,他喜欢穿白色睡袍,腰里系一条威尼斯的金链,上面挂着金剪刀,脚蹬一双镶金边的红色摩洛哥皮拖鞋。 
  谁说他不在乎自己的长相?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地为自己辩护,不惜旁征博引。在《幻灭》一书中,他说:   
  高尚的思想感情不一定产生高尚的举止,拉辛的风度固然不亚于身份极高的朝臣,高乃依却很像个牛贩子。笛卡儿长得像老实的荷兰商人。孟德斯鸠肩上扛着铁耙,头上戴着睡帽,到拉·勃兰特去访问的外客往往以为他是粗俗的园丁。 
  他的心理和常人是一样的,只要发现某些伟人和我们有一样的缺点,我们便很安心。如果再阿Q一点,甚至有点高兴了。   
  在《高老头》一书里,他又说:   
  感情有股熏陶的力量;一个人不论如何粗俗,只要表现出一股真实而强烈的情感,就有种特殊的气息,使容貌为之改观,举动有生气,声音有音色。   
  这样的体验绝对来自于他自身,他就是凭着躺着都流出来的才华、生气勃勃的野心和强烈的欲求,获得了好几个贵妇人的青睐。他属于《天龙八部》里包不同总结的那种〃英而不俊〃的男人。嗨,我还真喜欢这个英而不俊的男人,至少比现在那些俊而不英的男人要好得多。 
  基于一种补偿心理,他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除了邦斯舅舅之外,都是潇洒倜傥、俊美动人的。恰好邦斯舅舅跟他一样长相丑陋,是父母晚年的产品,他的父亲比母亲大32岁。〃他身上于是刻下了这一不合时令的印记,那肤色像尸首一般,仿佛是在科学家用以保存怪胎的酒精瓶里培育出来的。〃 
  更让人发笑的是巴尔扎克的父亲最讨厌丑陋的人。安德烈·莫洛亚为巴尔扎克写的传记里记载: 
其父只要遇到相貌丑陋的人,就要迁怒于这个人的父母,尤其是攻击统治者对人的优生不如对动物改良那么注意。   
  他的父亲与他一样爱慕虚荣。他的真姓是巴尔萨,巴尔萨的词根bals,在奥克语里原意是峭壁。祖先原是塔尔纳省努盖里耶的贫困农户。他由一个贫困农家子弟爬到国民参政院行政法院审查官助理,一度当过海军大臣的私人秘书。由于和大人物有过这样的接触,终生对贵族有钦佩羡慕之情。他还一直梦想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贵族标志的〃德〃。后来做军需官,51岁的时候娶了小他32岁的美貌少女洛尔·萨朗比耶为妻,嫁妆是一座值12到13万法郎的庄园。 
  在择偶上,巴尔扎克和他的父亲不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