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广岛札记 作者:大江健三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放过他。如果一个持悲观态度的人将这一“假期”称之为缓期执行的期限,恐怕也是无可
厚非的。
    但是,这位青年却没有将这两年视为缓刑的期限。他毅然决然地希望同正常人一样生
活,成为社会的一员。原子病医院的医生们为了这位青年,隐瞒了他的病历,为他寻找工
作。这些医生们的行为并非是欺骗。如果说出真情,谁还会雇用一个身患白血病的青年呢?
医生们只不过是胆战心惊地采用了小小的骗术,他们不是既无所作为而又自命清高的人。青
年在一个印刷厂里找到了工作,伙伴们都喜欢他,他是一名好职员。
    青年死后,一位有身分的人来到原子病医院,据说他曾质问医院:这两年间为什么不让
这位青年休养,而让他去劳动?这位有身分的人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就是他无法理解一个
事实:当一个青年人为了真正有意义地度过他生命中最后的两年时光,他需要的不是睡在病
床上,而是在印刷机轰鸣的地方和伙伴们一起劳动。因为,所谓有身分的人,就意味着那是
一群惯于无所事事而虚度一生的人。
    青年力图在这两年里活得充实,他是一名劳动能手;他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社会
生活的全部任务。青年曾同一个女孩相爱并订婚,这件事足以说明他是何等地热爱生活,力
争活在既非伪造,又非虚构的真正的现实生活中。他的恋人是一位年仅20岁在乐器店工作
的女孩。
    还有一段插曲足以说明这位青年曾怎样度过那一段真正的社会生活。杂志《生命》的记
者为了写一篇题为《光明的广岛》的报道,来到广岛采访。重藤博士向他介绍了这位青年,
记者十分满意。或许因为这位青年就是光明的广岛的象征。
    然而,两年过后,充实的“假期”结束了。顽固的恶心和呕吐折磨着他,于是,再次住
院,所有的关节都剧痛难忍。剧烈的呕吐是白血病患者最难以忍受的最大痛苦,他在受尽这
一切折磨之后死去了。
    一星期之后,死去青年的未婚妻到医院来了,她是来向治疗和护理过青年的医生和护士
们致谢的。她带来了礼物:一对陶制的小鹿,就是那种经常摆在唱片架上或小提琴陈列柜中
的陈设品。这颇符合她那在乐器店工作的女孩的身分。这位20岁的女孩,平静而安详地道
谢之后便离去了。而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她服安眠药自尽了。我望着那一对陈设品,一只拥
有两支大角的健壮的公鹿和一只可爱的母鹿,不禁黯然神伤,默默无语。
    死去的青年在遭到轰炸时,他只有4岁,他不仅不应对战争负责,甚至连那一完全是蛮
不讲理出其不意的原子弹袭击也都无法理解。就是这个幼儿在20年之后,以他自己的肉体
为国家承担了责任。也许他尽管是一个幼儿,只要他是这个国家的一员,就不得不被卷入到
这个国家最坏的选择中去。难道作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竟然是如此悲惨!
    但是,自杀的未婚妻,年仅20岁,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年龄,正是战后出生的孩
子。尽管如此,她按照自己的意志,同原子弹受害青年休戚相关,在青年死后,她履行了她
所能尽到的对青年的全部责任。国家未能对青年做任何事情。就是以整个国家也无法填满青
年绝望的巨大的凹坑。但是一个纯属战后一代的女孩,却以她追随青年而自杀的行动充填了
这一黑暗的凹坑。这位20岁女孩以自己意志做出抉择的壮烈行动,不能不使目前生活在这
个国家中的所有的人受到震撼。那是年轻女孩为救助一个被推入绝望深渊的青年而做出的绝
望的选择。
    她使一种价值颠倒过来了。她以一个成为牺牲品的柔弱姿态,给予国家所进行的卑鄙的
欺骗,而实际上是给予一切国家的欺骗和幸存者所进行的欺骗,以致命的打击。然后,她和
恋人携手并肩,共同向着以他们独自的威严所装点的死亡之国走去。那是一个绝不容许他人
介入的孤独而庄严的死亡之国,是一个在绝对个人意义上的仅属于两个人的死亡之国,它绝
不容许导致他的恋人在幼儿时期就遭到意外袭击的国家的阴影介入。无论是在白血病的“假
期”中依然勤奋工作的青年的自制力,还是女孩那坚决拒绝在未婚夫死后继续活在世上而自
杀死去的决心,都是坚不可摧的,他们不会接受骗人的国家和骗人的生者。面对着那一对陶
器制成的健壮的公鹿和可爱的母鹿,人们只能感到无限的空虚和悲哀。20岁的女孩给人们
留下了稳重温柔的印象,自杀身亡。她最大限度地完成了一个人对死于原子病的青年所能做
到的一切。而这丝毫不存在自我牺牲之类的含义,只是出于起决定作用的强烈的爱。而这种
强烈的爱还可以置换为另一种感情,那就是对我们这些幸存者和我们政治的强烈的恨。而她
却没有控诉,只是默默地死去。这位20岁的女孩对我们做出了最为宽大的从轻处罚。而对
于我们来说,却没有任何值得原谅的,可能只是由于这位20岁的女孩具有温顺和自尊的性
格,才未曾控诉对我们的憎恨。
    关于这对恋人的死,我有一种推测。虽然它不外是一种设想,但我却相信事实就是如
此。当青年以两年的“暑假”为期而就业时,恐怕他不会认为自己痊愈而开始工作了。无论
医生在说着多么诚实的谎言,也无论怎样对病历保密,我想他都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白血病
患者,而他却敢于在白血病再次俘获自己之前去踏踏实实地从事劳动。
    这位女孩可能也是在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同这位青年开始恋爱并订婚的。否则,一对2
4岁和20岁的青年订婚岂不是为时尚早吗?他们可能已经预见到死亡的时刻即将来临,所
以才很快订婚的。
    当死神终于降临到青年头上时,女孩或许是早有准备地安祥地选择了死亡。她既不是面
对未婚夫的死,由于过度悲痛而决心随他而去,也不是因被逼入绝望的深渊,除了死亡之外
别无选择而自杀的。恐怕从她爱上这位青年的那一天开始,便已在注视着那近在咫尺的必然
的死亡。她与青年休戚相关,她将自身投入到青年的命运之中,但这将是一种最为彻底的命
运抉择。
    众所周知,当年为了报告广岛上空的气象情况,观测机曾先于携带原子弹的飞机飞往广
岛。机长是陆军少校伊萨利。12年后,他因袭击了得克萨斯州的两家邮局而被捕。后来以
精神错乱为由被判无罪。而经美国复员局的精神病医生证实,他的精神错乱是来自于对广岛
的负罪感。
    当伊萨利这个美国人袭击邮局时,陪审员们,也就是普通的人都无法认定他有罪,他们
曾犹豫不决。这一事实说明,就整个人类而言,广岛是他们产生共同负罪感的根源。
    如果,这里出现一个极其残暴的杀人犯,而导致他犯罪的根源则是因广岛被炸而产生的
绝望感。我们又有谁会有正视这一罪犯的勇气呢?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未曾出现过最能
引起我们负罪感的罪犯。对此,我们不能只称之为侥幸。这种侥幸,只有广岛人或者只剩下
绝望的人们,以他们那惊人的自制力带给我们的,我们当永志不忘。
    如果那位死于白血病,沉着而稳健的青年,没有利用两年“假期”去勤奋地工作,而是
成为一个罪犯,这即便是设想,也足以使我们平静的心受到沉重的打击。而实际上,青年却
克制着自己送走每一个工作日,并且得到了一个对他一往情深的恋人,甚至当他死后立即自
杀,随他而去。我们不应忘记,这完全是一个超出常识的人间罕见的结局,甚至可以说它是
离奇的。
    这位青年和他的未婚妻,如果他们成为狂人、罪犯或在道德上堕落,也只能认为这是人
类的正常举动。因为他们是面临着最为深重、最为痛苦的绝望的人们。但是,他们未曾屈
服,而是恬淡地保持着自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默默地选择了威严的死。
    我常常在想,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国军事负责人,他们凭借着广岛市民的自我恢复能
力和不使自己停留在悲惨状态之中的人类自尊,才得以置原子弹带来的灾难于不顾的。但
是,我认为还必须牢记的是,就广义而言,我们人类也是凭借着这些尽管绝望但不屈服的原
子弹受害者们的自制力,才得以使我们的良心获得安宁。
    当然,只要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