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柯云路8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达能力是和思维能力相联系的,一般来说,聪明的孩子善于表达,知识多了也愿意表达。可有的孩子很聪明,知识也很多, 就是不敢讲。
  因此,表达能力不仅有一个会不会讲的问题,还有个敢不敢讲的问题。
  会不会讲是个智力问题,敢不敢讲是个心理素质问题,是个勇气问题。 
  表达能力在幼儿阶段特别表现为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结合。
  所以,培养表达能力,并以此建立自信、兴趣等积极性, 对幼儿是特别重要的。
  
  坚定地贯彻游戏原则
  第七个原则,坚定地贯彻游戏原则。
  游戏学习法,学习游戏法。
  培养孩子从小把学习看成游戏,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爱好。
  游戏学习法,也是愉快学习法。 
  提倡愉快学习法,不搞痛苦学习法。
  家长的微笑──微笑的关心、微笑的欣赏、微笑的夸奖、 微笑的鼓励与榜样对幼儿是最重要的。
 
  家教格言:
  
  人类大脑的潜力非常大,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差,相信孩子是聪明的,同时注意开发,都能够成为天才。
  
  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要因势利导。
  学习能力的培育, 肯定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方法。总的态度是一样的,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欣赏、夸奖、鼓励。
  当然要根据性格的不同,培育方法有具体的差异。
  
  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有不同的完善化的培育。



基础的差异
  12。1  基础的差异
 
  上学以后,孩子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我们称之为学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带着各自的性格,带着各自学龄前的智力开发与知识水平,带着各自学习方面的向上积极性、兴趣积极性、 自信、注意力和毅力走进校门。
  有些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有的从小上托儿所、幼儿园, 因为学龄前的教育和环境不同,孩子智力如何?心理素质如何?性格好不好? 在学习方面的五种积极性高不高?
  不同的孩子在这一阶段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12。2  学习成绩与表达能力的差别
  
  这些差异在幼儿时期还不那么明显。一进入学校,首先表现出的就是学习成绩的差别。
  积极性的差别可以算软差别,学习成绩的差别就是硬差别了。
  这个差别不仅老师可以看到,家长可以看到,孩子自己也可以看到。
  不要小看学习成绩的差别,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非常重大。 
  所有的家长都要重视这一点。
  家长一天到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一回家,你首先想问的就是孩子的考试是多少分。你可能不知道, 学习成绩是孩子在学校里全部自尊心的衡量尺度之一,几乎是最重要的尺度。
  孩子每天都在课堂上比赛。
  除此以外,孩子在社会活动、表达能力方面的差别也表现出来了。
  孩子走进学校,脱离了父母的呵护,他敢不敢当众回答问题, 有事敢不敢找老师,下课能不能和同学玩到一起,各种应对都出现了。
  
  12。3  面对家长与老师的评价
  
  学习成绩的差别还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是老师与家长评判的差别。
  孩子成绩好的就可能受到表扬,成绩不理想的就可能受到批评。
  孩子今天成绩好,家长高兴,明天有点落后,家长要数落。
  家长还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你看,你就没有谁家的孩子学习好,你的考分就没有谁家的孩子高。
  家长和老师的评判都出现了。
  而这样的评判在孩子学龄前不可能出现。
  我们要面对这样的事实对孩子实施教育。
  虽然总的原则是一样的,还要用微笑、欣赏、夸奖、鼓励、暗示、 描述来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同时用逻辑中断法中断孩子的错误观念。但是因为孩子在学校的处境、学习水平的差异, 肯定在实施家教时带来具体的针对性。
  希望家长找到正确的出发点。
  12。4  孩子每天都在比赛场上
 
  一定要理解,孩子每天都在比赛场上,每天都要出成绩, 每天都在接受评判,不是考试就是作业,包括课堂上的提问,老师的评比。要充分理解孩子在比赛场上的这种心理。
  运动员在赛场上对成绩多敏感哪!
  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赛场上。
  幼儿时期没有这个压力,婴儿时期更没有这个压力,一迈进学校就有这个压力。              
  
  这时候,一定不要错误地对待孩子, 一定不要因为家长的某种错误言语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一定要特别理解孩子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 面对老师、同学和家长时的心理。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用脱离孩子能力的高目标训斥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因势利导。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
  
  希望家长们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孩子今天考完试, 在班里排了倒数第几名,请想一想,孩子在班里、在同学中、 在老师面前已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当他往家里走时,远远感觉着家长的那张面孔, 预想到那个批评,他是一种什么心理?
  
  正确的批评态度与方法
  如果孩子学习落后了,退步了,你也夸奖,当然是不应该的。不能对孩子说,你退步得真好。 
  可是用什么样的批评、什么样的指导、什么样的态度才正确呢? 要探索。
  
  一定的批评是必要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 而过度的批评可能使孩子灰心丧气。错误的批评完全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一时成绩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前段时间身体不好, 可能因为家里有了变故,也可能因为上学的路上怕别的孩子欺负, 也可能因为新来的老师比较严厉,孩子不大适应。总会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原因。
  不批评不合适。
  但不了解原因,就可能错误地批评,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不适度地批评,过于严厉地批评,都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一定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逻辑。 对待孩子最正确的态度是,不管孩子现在的学习在班里是什么水平,都要肯定他的每一点努力, 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
  进步可以有多种比较,可以横向比较, 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落后于某些同学,或者超过某些同学。
  也可以竖向比较,孩子过去是一个成绩,今天超过了这个成绩, 相对于他自己,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对这个进步要充分肯定。
  
  希望家长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你小时候上学时, 或者以你现在的年龄去参加一个成人学习,你是什么感觉?
  正确地理解孩子在学校每一天、每个月、每一学期、 每一学年都在评比成绩这个巨大事实,了解孩子每天的自尊心、荣誉感、 学习中的全部表现都要得到明显的标志和衡量,孩子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 家长就能正确地对待孩子。
 
  12。5  父母双方的角色都要正确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扮演不同的角色, 希望两位家长的角色都正确。
  我们在前面讲过,有几种家教方式是错误的:唠叨式、数落式、训斥式、 打骂式;还有就是溺爱式、达标式、陪读式、包办式、操心式。
  有位家长说,她先生是前四种,她本人是后几种。 
  十二种错误的家教模式,一个家庭里父母各担一半,这个是陪读式、包办式、 操心式、催促式,一天到晚管束着孩子;那边是唠叨式、训斥式、 打骂式。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也可能因为某一个家长的角色不对, 把另一个家长基本正确的家教效果破坏了。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虽然可以有差异, 但是基本角色应该正确。父亲对子女通常比较严厉,母亲比较溺爱;溺爱可以不得当,严厉也可以不得当。一看孩子的成绩在班里没排到前几名,就训斥,就唠叨。找不到正确的角色。
  我认识这样一个家庭,父母很爱孩子,但是,逢人就讲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多么不好,学习能力多么差劲,当着孩子的面就大谈他们的忧虑,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
  这种做法不对。
  那么,怎样对这个孩子实施欣赏、夸奖和鼓励? 
  我问孩子,你平时喜欢上什么课呀?
  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