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4年第13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古人对话,褒中带刺,亲昵中有讥诮。尤其是他和他的外祖母所敬畏的李白,在几首诗中屡屡出现,乃至幻觉中见到李白,“我流下热泪/两行”。李白是具有酒精神的大诗人,他的诗亮开了封建王国中最大的自由空间。从“李白”意象中,不难感受到于坚回归传统的尺度和位置。
  于坚这组诗在2002年8月6日《诗江湖》网站上发表之后,引起不小的争论。这种“诗变”而引发的争论,虽然发生在民间诗社中,但应是对整个先锋诗歌队伍而言。即是说,这位执意“像三十年前那样,一个人,一意孤行”的先锋诗人,所表现的揭竿而起时的那种勇气和几分壮烈,更能引证这一诗歌反叛或回归的必要性和震撼力。实际上九十年代中后期,《他们》诗社中就弥生了“回归”情绪,1995年杜马兰发出《我们是否在失去汉语?》(《他们》第九辑1995)的诘问,2001年小海与陈立平、欧阳建华等发起成立《回归论坛》网站。《回归》第4期(2002年8月)卷首语中对“回归”内涵,作了八点阐述,这里不妨列举前四点:“1.有别于诗歌语言的洋化和异化,对汉语本位的回归;2.有别于诗歌界的文化虚无主义,对中国诗歌传统的回归;3.有别于矫情,玄怪,抽象,对诗歌的自然品格的回归;4.有别于学院写作,对诗歌源泉的回归;……”从中不难看出“回归”诗人们的动意及其不可遏制的趋势,也反映了世纪初诗坛普遍滋生的一种情绪。由此看来,于坚并非“孤行”,《长安行》正凸现了诗坛世纪初情绪。因而,于坚们的反叛或回归,是先锋诗歌演变进程中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中国现代诗回到汉语本位,毫无削减或消解诗的现代性的意味。只要不把对汉诗传统的叛离与回归引向二元对立,找回和修复现代与传统之间相连的精脉,就会获得新诗的现代性与汉语性双重递增的可能。中国诗歌无法脱离汉语的文化传承。引进外来诗体,效法西方“现代”、“后现代”,倘若不能切人汉诗创造的艺术轨迹,不能发挥汉字、词所特有的活力和诗意,甚至模糊或抹去其文化踪迹,怎能展示现代汉诗的个性和优势?这个伴随新诗诞生就出现的问题,今天变得十分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既然九十年代先锋诗歌仍是以对汉语传统的叛离和决裂,而抵达全球化的生命家园,那么找回诗人的国别与诗人重新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就不能不成为当务之急。这大概也是“汉语诗人”与“国际诗人”的分歧所在。所谓回归,首先标举诗人对母语和汉诗传统的尊重和认领,是诗人的自我检视和完善,寻求和构筑一个坚实丰厚的基点,展开21世纪汉诗创造的翅膀。于坚深以自己如今是“一个汉语诗人”、“汉语的……容器”而自慰,这恰是点击了使他的诗歌发生重要变化的两个关键词。“汉语诗人”标示国别性,新诗对母语的回归;“容器”标举诗人的文化身份,“熊掌”与“鱼”兼而得之的融通的文化胸怀。这对于长期以来背离传统走得愈来愈远的诗歌状态,岂不语中肯綮?而对于于坚的创作而言,则是一种清醒,是反观20年诗歌经验的自觉,是进入成熟期的表现。
  现代诗人的这种汉语精神,何尝不可以理解为当下振兴21世纪汉诗亟待高扬的先锋精神?
  “回归”并不一定告别“先锋”。于坚也不必认为“终于把‘先锋’这项欧洲礼帽从我头上甩掉了”。去年12月,我与台湾一位著名现代诗人交谈,他似乎也不乐意我尊称他为“先锋”。如果“先锋”这个褒义词由于被人染指成了贬义,那么,我们就认真地洗去污迹而恢复其本色。譬如,“后现代”、“后后现代”(“先锋们”),总是以极端主义的暴戾姿态出现,似乎非如是就不足以“建功立业”,独占鳌头。这岂不正落入于坚所深恶痛绝的“1966年那段历史培养起来的文化习气”,以“非黑即白”或“打倒一切”的“造反”为荣的先锋意识?这倘若还影响着我们,应当从骨髓里清洗掉。再如,先锋不以作品优劣为验证,似乎只要“出奇制胜”,争得“先锋”地盘(地位),攫取“先锋”的帽子,就功成名就,可以进入文学史了;乃至诗论家只要为“先锋”摇旗呐喊,站稳“先锋”立场,也就立足理论前沿,掌握了话语权。然而,一部中国诗歌史却是最终以作品的汉语诗性智慧的闪光而成熟而辉煌。现代汉语诗意智性的发掘和磨砺,一半是才气一半是工夫,好诗总是包孕于痛苦和寂寞之中。那种沉不下心或心气浮躁,把才华消耗于对先锋姿态的角逐和猎取中,是悲哀的。诗歌批评不是趋附,而是一种“凝视”、“我思”,一种“对话”和“参与”。那种一味依附以至被诗人所征服的理论,是悲哀的。
  中国诗坛亦如球场,不可缺少前锋(先锋),惟如是,方能保持多元竞存的诗歌格局的生态平衡,保持新诗创造的蓬勃生机。对于西方的先锋,只要不是照搬照套,而是用其精神,并转嫁或移植到汉诗之中,就应该挺直腰杆“先锋”。
  诗歌“西安”,最古老也最现代。我们走得再远,背后仍是“长安”。21世纪汉诗的鸽子正在“大雁塔”上空盘旋,愿鸽子们早日飞向遥远、组成世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万加强 李庆华等
  鹤 舞
  万加强
  
  起舞  吟歌
  白云翩然于空旷的原野
  一种思念飘浮于云端
  引颈长唳
  抚慰忧伤  震颤欢乐
  那顶至高无上的一滴鲜红的水晶
  耀眼成流浪中冷傲的仙姿
  把一簇清冽的火炬燃烧成缕缕相思
  不要将泼洒丹青的狼毫
  尽情地淋染白云的纯洁
  那多情的舞姿撩拨内心野性的爱情
  炽热地激起伤痛中的甜蜜
  还有迁途中对远方的记忆……
  当夕阳那轮血红初临天宇
  一群终生的歌舞者
  腾起风雨中的希望
  将这幅水墨丹青涂成壮美的梦幻
  
  与女儿赛跑
  李庆华
  
  听说妻子在医院就要生产
  我放下教案  钟声
  放下五十多双眼睛
  拿着准备好的婴儿衣和熟鸡蛋
  向医院跑去
  
  通往医院的街道上,我看不见行人
  听不见市声
  只看见你像一匹带翼的白马
  在空中和我赛跑
  
  走进急诊室,我需要办一些手续
  等我走进产房
  我满头大汗,你已嗷嗷待哺
  
  花在飞翔
  王迩宾
  
  这是六月,游人感叹“流水花落春去”,我看到,榴花正飞翔。
  花在唐诗中飞翔,花在石榴内飞翔。
   榴花的红,是点点渔火一样的红。小小的红,三两句,就是一片生机。
  这不是花瓶中或阳台上开放的榴花,不是偎依着季节或浓艳或枯萎的榴花,不是自古就生长在书本上的石榴科灌木植物。我看到的是生机焕发的气息,是生命之火的闪耀,是秀而有骨的风韵。此刻,花红把我的心情打扮得诗意芬芳。
  我成为花红了,我走在花红的颜色里,风把我吹拂起来,一会儿吹到过去,一会儿吹到将来。
  这些在风雨中长大的榴花,不肯把花叶开得很大,不肯去花市、花展,不肯成为插花,在花瓶里,在女人的秀发问。
  花在飞翔。
  榴花,自古就飞翔在诗人的笔锋上。李白、杜牧、欧阳修、杨万里
  是笔迹未干的墨,是未退色的斗志与豪情。千百年来,榴花在中国文学史中一直开放得抑扬顿挫。
  (呵,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榴花都是榴树心灵中最明亮的部分,是伤痕斑斑的榴树向命运发出的微笑。)
  花在飞翔。花的清新在咳嗽的城市和乡村上空飞翔,鲜花擦净了河流、山脉、街道的呼吸。看花去,谁的心里都没有了灰尘,看花去,看你干干净净的心情,如雨后洗过了一般正挂在榴树上明亮着呢。
  
  放飞吧
  叶忠卫
  
  放飞吧!那青春堆垒而成的粗梦,
  以爱或恨而萌芽的翅膀,
  以风或雨痛击下的信念;
  无力触碰宽广的大地,
  在炽阳下温热着碎石的大地;
  哦,那暗处停滞的光明与大海
  定将翻飞,
  那里,无处不是活力的浪花,
  无处不是开拓与开拓的重叠,
  无处不是燃烧的激情
  无处不是人类思想最深处的涌动
  瞧,前人尚未被岁月涂抹的脚步、
  一座座掂量着血与汗的金宇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