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5年第09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斯科
■  陈 辉
  (作者简介)陈辉,1920年生于湖南省常德市,1937年上高中时入党,1938年到延安,然后赴晋察冀边区。历任县委委员、县青救会主任、区委书记等职务。牺牲前任涞~g…lt…武工队政委。1945年2月8日,陈辉被叛徒出卖,100多名日伪军把他围困在涿县韩村。陈辉顽强抗击,因寡不敌众,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壮烈牺牲,年仅24岁。
  陈辉是一位英雄的诗人,也是诗人中的英雄。《莫斯科》一诗创作于1941年12月莫斯科保卫战进行过程中。
  
  一
  
  莫斯科,
  是全世界和平与自由的心脏。
  
  在那里,
  列宁的红旗飘扬,
  劳动者的脸,
  黝黑而健康,
  像红色的蜂蜜一样。
  
  多少热情的诗人,
  为她用尽心血,
  多少远方来的
  被压迫的人民,
  把感激的泪,
  偷偷地洒在春天的街角。
  
  莫斯科,
  勇敢地笑着。
  在露西亚的黑土上,
  她象征着
  人类的自由的花朵。
  
  二
  
  而多少年来,
  法西斯恶兽
  用贪婪的眼,
  仇恨而卑污地
  睨视着我们的莫斯科啊!
  而如今,
  法西斯的炮手,
  法西斯的骑兵,
  流氓、痞子、光棍,
  驾着七十生的炮车,
  把德意志的猪鼻子,
  伸进了神圣的苏联国境。
  
  在十月的夜里,
  炮弹炸开,
  紫葡萄架倒下,
  小雀子,
  惊惶地飞起,
  血火“┽”字的坦克与飞机,
  在蹂躏真理与自由的土地。
  
  如今啊,
  我们的莫斯科,
  在炮火里急剧地震荡。
  血腥的战争开始了,
  法西斯匪徒们,
  想狂妄地毁灭莫斯科,
  毁灭人类幸福的太阳。
  
  三
  
  布尔什维克的枪尖是无敌的,
  列宁的红旗,
  高高地举起。
  全世界的劳动人民,
  一个声音,
  ——保卫莫斯科!
  保卫自由与真理!
  一次,
  二次,
  三次,
  无数次了,
  苏联人民的血肉,
  给叫嚣的黑衫军以抗击,
  年轻的红色战士,
  站立在烟火的阵地里。
  
  一次,
  二次,
  三次,
  无数次了,
  法西斯的兵士,
  倒毙在俄罗斯的旷野;
  德意志的坦克、炮车,
  狼藉在黑土上;
  腐败恶臭的肉堆旁,
  踏过来哥萨克赤黑色的铁骑。
  
  啊,蝗群般的德意志的飞机,
  悲哀而无力地哀鸣着,
  从硝火的长空里坠下来。
  ……
  
  年轻的莫斯科,
  骄傲地微笑着,
  法西斯匪徒呵,
  不能前进一步!
  
  四
  
  莫斯科,
  你要更英勇地站着啊!
  莫斯科,
  不会沮丧,
  全世界的劳动人民,
  都准备为你而战斗,
  为了你永远的自由和健康。
  
  希特勒,
  不要得意扬扬!
  一九四二年来了,
  冰冻的俄罗斯,
  就是法西斯的坟场。
  
  阎延文解读:1941年12月,当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最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正在激烈进行的同时,20岁的中国年轻诗人陈辉,在遥远的晋察冀边区,翘首凝望冰雪中激战的红色首都莫斯科,想象的翅膀飞扬舞动。战争正蹂躏着世界上最美丽自由的城市,“紫葡萄架倒下,/小雀子,/惊惶地飞起”。诗人虽然从未到过莫斯科,但诗性情怀却使他为全人类的受难而疼痛。这种痛感深刻展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世界性。驰骋抗日疆场的诗人,坚信正义与自由的力量。在战争结局到来之前,他已天才地预言了:“一九四二年来了,/冰冻的俄罗斯,/就是法西斯的坟场”。果然,在那场关于人类命运的决战中,法西斯的灭亡如期而至,大地重新奏响了和平的音乐。然而,诗人没有看到最后的胜利。1945年2月,年仅24岁的诗人陈辉,牺牲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用滚烫的鲜血写成了殷红的生命之诗。
  诗人以一系列明亮的诗歌意象,将莫斯科比作“人类幸福的太阳”,“露西亚的黑土上”“人类的自由的花朵。”在“蝗群般的德意志的飞机”和法西斯坦克、炮车的进攻下,“年轻的莫斯科,/骄傲地微笑着,”充满人性色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莫斯科的深情眷恋。“俄罗斯的旷野”,“哥萨克赤黑色的铁骑”,这里的形容词异常鲜艳,传达出强烈的诗情。生于南国的诗人,感染了燕赵大地的慷慨之气,硬朗的笔锋铸造出青铜般的诗歌之美。铺排的句式,潮涌的情感,跨越广袤空间,表达出反法西斯战争的世界性主题。诗人的语言方式是敞开的,也是强悍的,使诗歌有了一种年轻酷烈的美。


我用残损的手掌
■  戴望舒
  '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祖籍南京,生于杭州。出版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苹》、《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我用残损的乎掌》一诗是戴望舒生平各个时期写出的最好诗篇之一。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阎延文解读;“雨巷”诗人戴望舒写在1942年的这首诗,有一种沉郁的绝美。抗战期间,诗人在香港被日寇逮捕,在黑牢之中写下这首诗。诗人经受着严刑蹂躏,伤残的身躯被禁锢,只能用残损的手掌,触摸心灵中温暖如春的“永恒的中国”。戴望舒借助诗歌语言,用“手掌”这个最平常的意象,奏出了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诗人的强音。
  一般认为,戴望舒只是行走江南风景中忧伤的现代诗人,抽象而缥缈。的确,如果始终只在“雨巷”中“彳亍独行”,或许戴望舒终究不能走出婉约纤细的诗风。然而,战争车轮呼啸而来,将诗人推进了惨烈现实和黑暗牢狱。失去自由的诗人,再次提笔写诗,但诗歌触角已不再是语词,更不再是意境和技巧,而是诗人“残损的手掌”,是他滴着鲜血和热泪的灵魂。诗人感受着祖国的灾难,感受着“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他用全部生命来触摸,那带血的手掌,在黑牢的墙壁上一寸寸移动,运用大量幻觉和通感,幻化出广阔亮丽的风光。他抚摩到繁花如锦的家乡,“荇藻和水的微凉”,抚摩到“长白山的雪峰”、“岭南的荔枝花”,还有“江南的水田……那么细,那么软”。诗歌的神圣力量,使诗人越过铁窗,眼前呈现出“温暖和春”,呈现出一幕迷人的幻觉舞台。这是生命的辉煌。黑暗惨烈的牢狱与明亮的山河风景,奇诡搭配产生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美。此刻的戴望舒已不再是写诗,而是用全部生命塑诗。诗歌是他生命的唯一光芒。在死亡可能随时来临的恐怖中,诗歌的力量如此强大,仿佛阳光下的岩石坚不可灭。


“这里的死者在把活人捍卫……
■  纳罗夫恰托夫
  '作者简介'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纳罗夫恰托夫(1919—1981),前苏联诗人。参加过芬兰战争,在卫国战争发生之前就开始写战争题材诗歌。1940年写的俨这里的死者在把活人捍卫……”》是“战争一代”诗人写“战壕真实”的最早代表作之一。
  
  这里的死者在把活人捍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