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梦蝶恋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湟庀笄逍律橹录溷啵钩S每谟锶氪剩逍旅髅摹A硪桓龃逝啤端咧郧椤分凶罴堑玫木渥右怖醋杂谒骸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这一句“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真是一句动人的大白话,难为身为太尉的顾夐能有这样体贴细腻的心,可谁能做到?李益如果曾有过一刻替小玉想过,何至于爱恨变幻两重天。换位思考需要用理智的缰绳约束感情,可人心慌乱,每个人都是孤独,我们只关心身边的那一点温暖,你那一腔柔情我当真只能取一瓢饮,太多我承载不起。 
  《诉衷情》本是一首唐教坊曲,用作词牌最早也是在温庭筠的词中,开始是一个三十三个字的单调,顾夐加字,后来也用双调四十四个字。《花间集》中弥漫着这种似是而非的眷恋和衷情,你不能当真,也不能不当真。千年后的我们不会幻想自己是那个为了谁而痴心等待的断肠人,但在某个不曾预料的时刻遭遇到一段感情,那些句子如早就在心里埋下的种子突然地开出凄艳的花,让人防不胜防地哀伤。 
  《玉楼春》到北宋以后渐渐脱离了花间的局限,如果不是韵角上的问题,这个词牌是可以当作七言诗来读的。其中以宋祁的一首最为人称道,他也因为这首词被人戏称“春意闹尚书”: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喜欢欧阳修的这首,用疏放的豪语写极深的哀情,脱离了艳科唱词,境界自然不一样: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而《诉衷情》在晏殊的手里是一段类似花间的相逢: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时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真是好,时间、地点、人物、心情无一不好。艳遇本该是这样春意喜人,诗意浑然。大晏的小令真当得“风流蕴藉,温润秀洁”的评语,就算风情暗生,也有一份端然从容的雅致。 
  还是用欧阳修的《诉衷情》来结束吧,只因为喜欢那句“呵手试梅妆”。天已入冬,愁如微霜,青楼楚馆中的女儿还在思念着谁,思念不能没有,可千万也不可太深,曲曲断肠又如何捱过岁月。 
  有时会想这些朝堂上的重臣们,如何能有一颗如此细腻善感的心,为她们写下这样真切的 
  歌词,那些真真假假的日日夜夜,谁分辨得清?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鹧鸪天与鹊桥仙(1)   
  这是我最早就想写的一个词牌名,之所以迟迟不能下笔,是因为我要找一只鸟儿来和鹧鸪相配,更关键是“鹧鸪天”这个名字在脑中引起的联想太过牵绊,而那位以《鹧鸪天》闻名的相国公子,更让人感觉好像欠他的情一般,不能轻易言说。 
  我对四川三州尤其是阿坝和甘孜里的景色,一直有着无可救药的向往,仿佛有魔咒吸引着,一去再去。记得有一年,到阿坝去看红原和花湖,路上要翻越一座名为鹧鸪的雪山。因为词中有此一名,所以对这山也有了些好感,似乎那是一座多情的山。五月的鹧鸪山,海拔四千四百多米的垭口一片银白。风吹得人站不住,雪线以上几乎没有植物,只有一些低矮的顽强的小草,天空是耀眼的蓝,抬头望去,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山顶有藏民堆积的尼玛堆,经幡飘扬。那种羽色黑白相间,以叫声闻名的鸟儿也不产在这寒冷的藏地。没人知道为什么这山有这样一个名字。想来应该是一个音译吧。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人的思维无论如何是不会纠缠在宋人的长短句里的。这之间的落差太大,那些温暖的、伤感的、闪烁着金子般光彩的词句跟这座亘古圣洁神秘的山实在没什么关系。可是在下山的路上,脑中却挥之不去那些句子: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这山上山下是如此不同的两个世界,这心里心外是如此难辨的两种情绪。心随云走,在时间的另一端,在世界的彼岸,殊途同归,吾与谁归? 
  无端的,《鹧鸪天》于惯有的感伤哀怨之外,更让我读之有难解的苍茫与绝望。 
  《鹧鸪天》词牌来自一句唐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只是关于这句诗的作者历来难辨,有郑隅、郑嵎、郑山禺等几种说法,应该是当时人记录的笔误。不过在唐代,诗中咏鹧鸪的本来就很多,不说那个有“郑鹧鸪”之名的郑谷,就是李白都曾自比鹧鸪,“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鹧鸪鸟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喜欢温暖的鸟。晋人书中就有记载,说这种鸟喜欢朝着太阳飞,又叫“随阳鸟”,发出的叫声就像在自己呼唤自己。这当然是人们的想像,古人想像力比我们丰富生动得多,他们说鸟有鸟言,它们不仅说自己的语言,而且还会说当地人的方言。所以一种鸟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叫声,也有不同的名字。只是现在的人越来越孤独了,只与机器对话,再听不懂鸟语了,不过就算听懂了估计也没有什么好话说给人听。鹧鸪在唐诗中的意象主要体现在心性向阳和乐声《山鹧鸪》的婉转凄恻上。南国民间乐曲,笛声清越。唐时的乐曲《山鹧鸪》,应该是笛子一类的吹管乐,最喜欢听鹧鸪曲的应该是晚唐的许浑,他为鹧鸪曲写了许多诗,像“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金谷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等都是描写这种乐曲的。不知道为什么姜夔在《宋史乐志》里说它“沈滞郁抑,失之太浊”。再后来兴起禽言诗,更有人将鹧鸪的叫声形容为“行不得也哥哥”,这完全是将人的感情加在鸟身上,这鸟儿不复是它自己了。 
  《山鹧鸪》因为是笛曲,似乎不太适合在乐坊酒肆填词演唱,所以唐五代并不见有词作,到了北宋初年,才仿佛一曲笛音御风而来,高雅风致、清灵悠扬直入那些风流才子的寂寞心灵。离愁别绪,感怀身世,一股凄凉哀婉的风迎面吹来。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他是宝玉衔来的那块玉,是黛玉晨昏滑下的泪。生于富贵之家,烈火烹油鲜花著锦本就是他的生活,也曾年少得意,十几岁就被仁宗召见赏识,可他与生俱来的狂傲狷介让他无法与世相容。那样一个痴人完全的唯美人生。丞相的小儿子,自小也必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何况多情复多才,狂且随他狂去,疯也由他疯罢,谁又想得到天意不遂人,落魄倾散来得那么快,后来跌宕“陆沉于下位”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命里注定。回忆,回忆,只在回忆里还觅得到当日的温暖。只是衣上酒痕诗里字,凄凉意从心底沁出,深入骨髓。小晏的酒,饮不完;小晏的醉,一直醉,一场春梦了无痕,只是害得我们在他的梦语里发现男人的痴情婉约像一种甜蜜而忧伤的毒,宁愿喝下去,含笑而死。莲的狂筝,蘋的琵琶,云和鸿的歌舞,每个人的好他都知道都爱到心里,毫不吝啬地赞美。她们是多么的幸运,她们亦爱他、敬他、怜他,相国公子,高贵清雅,必是丰神俊秀目清气朗,只是那样落拓,歌舞欢宴中眼角眉梢掩不尽的落寞,让人说不得忍不住为他拼却醉颜红,为他说相思。 
  上面这首《鹧鸪天》总让人想起宝玉和晴雯,公子多情,女儿薄命。“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彩云易散,霁月难逢。千载之下,这样的句子,杀伤力丝毫未减,繁华与凄凉,同心而离居,思念的利轫在时间深处闪着温暖的光,有时候甘愿被它一剑毙命,死在那甜蜜的回忆里。 
  晏小山填了许多首《鹧鸪天》,题材类似,但秀句异彩,每首都动人。我想这是因为他情真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