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园梦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一回到校园,行至宿舍门口,看见阿依站在那里,我非常诧异:“为什么不先打个电话?” 

      “一定要先打电话吗?”阿依笑意盈盈,“我是来告诉你……” 

      “别忙着说,让我先看看你的伤!” 

      阿依轻轻甩开我的手,“一点轻伤,用不着那样紧张的。” 

      说话间,我已将门打开,请阿依进了屋。 

      “你知道吗?许维舟自杀了。” 

      “哦——”我愣在那里,提着水壶忘了给阿依的茶杯加水。 

      “这个副县长呀,不但生活作风有问题,经济上也有问题。他趁调查组的人不备,从蒲州宾馆的九楼破窗跳下,那样子真恐怖……”说着说着,阿依打了一个寒颤。 

      许维舟会自杀,这是我没有想到的。“那李珍呢?她现在怎么样?” 

      “她呀,回到蒲州,刚开始还是什么都不说,最后跟警方谈条件,说是只要能见到儿子敏敏,她就配合。蒲州市公安局的同志硬是费尽周折,把敏敏抱到她面前。见自己的儿子没事,她才肯开口的……” 

      我点点头,想起在流花岛桥上追杀阿依的凶手,问:“那个追杀你的凶手呢,他是怎么招认的?” 

      “那天追杀我的歹徒有三个人,本来是想混进宾馆对调查组下手的,见我只身出现在桥头,便下手了,哪知会遇上巡警。可惜那么年轻的一位警察,为了我……”阿依说到这里,眼圈红了,抹了抹眼泪又说,“本想早一点来看你的,但我要参加那位警察的追悼会,所以现在才来。” 

      “我在报上看见了,追悼会开得很隆重,听说他将被授予一级英模称号?” 

      阿依点点头,“正在申报之中。不过,失去了这样的好警察,好可惜……” 

      见阿依的情绪不太好,我想说点高兴的事,可是想了想,竟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高兴的。 

      还是阿依打破了沉默:“你学习结束了,有没有什么想法?” 

      “什么想法?” 

      “比如换一个单位啦,把你这个参加县处班干部学习的‘准’字去掉啦。” 

      “没想过。” 

      “那你真应该认真想想。顺便告诉你,我已经正式分配到报社了。说真话,我很希望你留在报社,可又不希望你留在报社。” 

      “为什么?” 

      “你应该去做更适合你做的事。” 

      “我能做什么?”我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阿依是省委副书记的女儿,“做我的专业,难道不好吗?” 

      “好是好,不过,有雷主任……”院里院外  第一章 


    省城的仲冬,有了最初的雪花。不知不觉,我调到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担任宣传处副处长已经三个月了。 
    这是一个有着数百名研究人员的科研机构,由省建设厅直管。新落成的办公楼和实验楼,在阳光下以蓝天为衬,显得格外庄严神圣。 

    院长何守敬今年已经57岁,原是部队的一名校官,多年戎马生涯造就了雷厉风行的军人性格,十年前退役时,原本安排在省建设厅任副厅长,可他只在副厅长的位置上呆了3个月,就向厅党组主动请缨,到了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这个院当年是厅直单位中搞得最差的。那时候,看似不起眼的科研院所说不定就是县处级、副厅级,甚至还有省部级的。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是正厅级单位,所以研究院对厅里的指示基本上不予理会,业务上指导不了,行政上平级,前任党组书记兼院长又刚愎自用,厅里颇感头痛。 

    何守敬担任研究院党组书记兼院长,首先改计划经济时代的书记负责制为院长负责制,当年就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院里有3位副院长,一位党组副书记。班子倒是很团结,有职工说何守敬有魄力,他来以后,建起了舒适气派的办公楼和国内一流的实验楼,还有一栋“高知楼”正在建设之中。但也有职工说他独断专横,不民主。 

    作为宣传处副处长,我分管由院里主办的科技期刊《建筑科学》杂志的工作。院里之所以让我负责这一摊子,大概因为我是从省报交流过来的干部,用何守敬的话说,“李静之是报刊专家”。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同处里的“一把手”兼杂志主编邓晓强商量:“《建筑科学》这个刊名太专业,读者队伍狭窄,使刊物的发展受到制约。是不是可以考虑更名?” 

    邓晓强摘下老花镜,点点头,说:“嗯,李处长,你这个设想比较大胆。”想了想,又说,“这样行不行,你先弄个方案出来,在下次编务会上议一议?” 

    “好吧,我尽快把方案搞出来。” 

    “李处长,”邓晓强叫住我,“对你的初步设想,我是支持的!” 

    在编务会上,我提出杂志更名方案,并讲了几点更名的好处。 

    邓晓强说:“怎么样?各位是不是也发表一点个人看法?这个……李副处长提出的更名方案,我个人认为很有新意,也很大胆……”邓晓强的话讲得很含糊,既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支持。 

    邓晓强讲完,宣传科长兼《建筑科学》编辑部主任孙蓟中接着罗列了一大堆理由,无非是说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建筑科学》杂志,不能随便改。 

    “既然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更名的事就先放一放吧。”邓晓强最后说。 

    会后,我总觉得邓晓强这个人不怎么对头。从开会的情况看,一开始他就不支持我提出的刊物更名,可他又让我做什么方案呢? 

    第二天中午,我用完午餐,刚回到办公室,钟淑娴就走了进来,“李处长中午不回家?”钟淑娴原来是一位教师,四十六七岁,现在是杂志社的编辑。 

    “中午回家很费时的,不如就在食堂随便对付一下。” 

    钟淑娴“哦哦”两声,突然说:“你昨天在编务会上提出的方案,我是支持的。” 

    “哦——”我感到有些意外。 

    “现在这个刊物办得半死不活的,早该另辟蹊径了。” 

    她说的“另辟蹊径”四个字,让我想到了一个以前从没想到的问题,特别是那个“另”字,好像把杂志社以前的工作都给否定了。想到这里,我开始责怪自己太过鲁莽,表面上仍故作镇静地问:“那你为什么不在编务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呢?” 

    钟淑娴说:“邓处长的意思很明确,孙科长的意思也很明确,你让我怎么开口?我一支持你,那就表示反对他们,我已经是快退休的人了!” 

    听了她的话,我在想,与人相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钟淑娴见我不说话,想想又说:“你可以把你的意见反映上去嘛。”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院长办公室很大,很气派。宽大的写字台,整洁有序,旁边一台电脑,有三部电话;背面是一组高大的书橱,西面和南面是宽阔的落地窗,窗前一字排放着几盆花树,有的开着花,有的就只是绿。拉开帘子,半个省城就尽收眼底了。 

    何守敬中等身材,微微有些发福,国字脸,很有一点官员气质。见我进去,他站起身来,“静之,有什么事吗?” 

    “我做了一个方案,”我斟酌着后面的措辞,我不能给人留下越级反映问题的印象,“想请您帮我把把关。” 

    何守敬一边接过材料,一边问:“是不是工作上遇到什么难题了?有的事要慢慢来,你刚到,对这里的情况还不太熟悉。”说罢,便戴上老花镜看材料,边看边说,“嗯,你这个想法很好!” 

    “如果杂志更名成功,适应市场需要,将成为院里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实,科研院所办《科学与财富》,同转化科技成果是一个思路。” 

    “现在《建筑科学》杂志是依靠院里拨款,如果杂志社能够自负盈亏,当然是好事。可是,要让同志们接受,也应该有个过程啊。静之,你就给我点时间吧。” 

    我表示理解地点点头。 

    何守敬又说:“改革的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阻碍。不过,既然我们的大方向定了,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我表示理解地点点头。虽说何守敬的话不无道理,但他在我心目中那种强硬的改革者形象却打了折扣,原来铁腕人物也知道妥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