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场
  在牛顿力学中,空间和时间起着双重作用。第一,空间和时间起着所发生的物理事件的载体或框架的作用,相对于此载体或框架,事件是由其空间坐标和时间来描述的。原则上物质被看作是由“质点”所组成,质点的运动构成物理事件。倘若我们要把物质看作是连续的,我们只能在人们不愿意或不能够描述物质的分立结构的情况下暂时作这样的假定,在这种情况下,物质的微小部分(体积元)同样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至少我们可以在只考运动而不考虑此刻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归之于运动的那些事件(例如温度变化、化学过程)的范围内照这样来处理。空间和时间的第二个作用是当作一种“惯性系”。在可以设想的所有参考系中,惯性系被认为具有这样的好处,就是惯性定律对于惯性系是有效的。
  这里,主要之点是:人们曾设想,不依赖于主观认识的“物理实在”是由空时(为一方)以及与空时作相对运动的永远存在的质点(为另一方)所构成(至少在原则上是这样)。 这个关于空时独立存在的观点,可以用这种断然的说法来表达,如果物质消失了,空时本身(作为表演物理事件的一种舞台)仍将依然存在。
  理论的发展打破了这种观点。这个发展最初似乎与空时问题毫下相干。这个发展就是再现了场的概念以及最后在原则上要用这个概念来取代粒子(质点)观念的趋势。在经典的体制中,场的概念是在物质被看作连续体的情况中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概念而出来的。命名如,在考虑固体的热传导时,物体的状态是由物体每一点在每一个确定时刻的温度来描述的。在数学方法上,这就是意味着将温度T表示为温度场,亦即表示为空间坐标的时间t的一个数学表示式(或函数)。热传导定律被表述为一种局部关系(微分方程),基中包括热传导的所有特殊情况。这里,温度就是场的概念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这是一个量(或量的复合),是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另一个例子就是对液体运动的描述。在每一个点上每一时刻都有一个速度,其值即由该速度对于一个坐标系的轴的三个“分量”来加以描述(矢量)。这里,在每一个点的速度的各个分量(场分量)也是坐标(x;y;z)和时间(t)的函数。
  上面所提到的场的特性是它们只存在于有质之中;它们仅仅用来描述这种物质的状态。按照场概念的历史发展看来,没有物质的地方就不可能有场存在。但
  是,在十九世纪的头二十五年中,人们证明,如果把光看作一种波动场——与弹性固件的机械振动场完全相似,那么光的士涉和运动现象就能够解释得极为清楚。因此人们就感到有必要引进一种在没有有质物质的情况下也能存在于“一无所有的空间”中的场。
  这一情况产生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局面。因为,按照其起源,场概念似乎仅限于描述有质全内部的状态。由于人们确信每一种场都应看作此场概念只应限于描述有质体内部的状态这一点就显得更加确切了。因此人们感到不得不假定,甚至在一向被认为是一无所有的空间中也到处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以太”。
  将场概念从场必须有一个机械载体与之相联系的假定中解放出来,这在物理思想发展中是在心理方面最令人感到兴趣的事件之一。十九世纪下半叶,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研究成果中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用场描述电磁过程大大胜过了以质点的力学概念为基础的处理方法。由于在电动力学中引进场的概念,麦克斯韦成功地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由于电磁波与光波在传播速度方面是相等的,它们在本质上的同一性也是无可怀疑的了。因此、光学在原则上就成为电动力学的一部分,这个巨大成就的一个心理效果是,与经典物理学的机械唯物论体制相对立的场概念逐渐赢得了更大的独立性。
  但是最初人们还是认为理所当然地必须把电磁场解释为以大的状态,并且极力设法把这种状态解释为机械性的状态。由于这种努力总是遭到失败,科学界才逐渐接受了放弃此种机械解释的主张。然而人们仍然确信电磁场必然是以大的状态,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情况就是这样。
  以太学说带来了一个问题:相对于有质体而言,以大的行为从力学观点看来是怎样的呢?以太参与物体的运动呢、还是以太各个部分彼此相对地保持静止状态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曾经做了许多巧妙的实验,这方面应提到下列两个重要事实:由于地球周年运动而产生的恒星的“光行差”和“多普勒效应”——即恒星相对运动对其发射到地球上的光的频率上的影响、(对已知的发射频率而言).对于所有这些事实和实验的结果,除了迈克耳孙上莫雷实验以外,洛沦兹根据下述假定都作出了解释。这个假定就是以太不参与有质体的运动,以太各个部分相互之间完全没有相对运动。这样,以大看来好象就体现一个绝对静止的
  空间。但是洛伦兹的研究工作还取得了更多的成就。洛伦兹根据下述假定解释了当时所知道的在有质体内部发生的所有电磁和光学过程。这就是,有质物质对于电场的影响一以及电场对于有质物质的影响一完全是由于:物质的组成粒子带有电荷,而这些电荷也参与了粒子的运动,洛伦兹证明了,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所得出的结果至少与以太处于静止状态的学说并不矛盾。
  尽管肩有这些辉煌的成就,以大学说的这种光景仍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其理由有如下述:经典力学(无可怀疑,经典力学在很高的近似程度上是成立的)告诉我们,一切惯性系或惯性“空间”对于自然律的表达方式都是等效的;亦即从一惯性系过渡到另一惯性系,自然律是不变的。电磁学和光学实验也以相当高的准确度告诉我们同样的事实。但是,电磁理论基础却告诉我们,必须优先选取一个特别的惯性系,这个特别的惯性系就是静止的光以太,电磁理论基础的这一种观点实在非常不能令人满意,难道不会有也简经典力学那样去支持惯性系的等效性(狭义相对性原理)的修正理论么?
  狭义相对论囱答了这个问题。狭义相对论从麦克斯韦…洛伦兹理论中采角了关字在真空中光速保持恒定的假定。为了使这个假定与惯性系的等效性(狭义相对性原理)相一致,必须放弃“同时性”,带有绝对性质的观念;此外,对于从一个惯性系过渡到另一个惯性系,必须引用时间和全向坐标的洛伦兹变换:狭义相对论的全部内容包括在下述公设中:自然界定律对千洛伦兹变换是不变的:这个要求的重要实质在于它用一种确定的方式限定了所有的自然律。
  狭义相对论对于空间问题的观点如何?首先我们必须注意不要认为实在世界的四维性是狭义相对论第一次提出的新看法。甚至早在红典物理学中,事件就由四个数来确定)即三个空间坐标和一个时间坐标;因此全部物理“事件”被认为是寓存于一个四维连续流形中的。但是,根据经典力学,这个四维连续区客观地分割为一维的时间和三维的空间两部分,而只有三维空间才存在着同时的事件。一切惯性系都作了同样的分割。两个确定的事件相对于一个惯性系的同时性也就含有途向个事件相对手一切惯性系的同时性。我们说经典力学的时间是绝对的就是这个意思。狭义相对论的合法则与此不同。所有与一个选定的事件同时的诸事件就一个特定的惯性系而言确实是存在的,但是这不再能说成为与惯性系的选择无关的了的了。于是四维连续区不再能够客观地分割为两个部分,而是整个
  连续区包含了所有同时事件;所以“此刻”对于具有空间广延性的世界失去了它的客观意义。由于这一点,如果要表未客观关系的意义而不带有不必要的国袭的任意性话,那未空间和时间必须看作是具有客观上不可分割性的一个四维连续区。
  狭义相对论揭示了一切惯性系的物理等效性,因而也就证明了关于静正的以大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必须放弃将电磁场看作物质载体的一种状态的观点。这样,场就成为物理描述中不能再加分解的基本概念,正如在牛顿的理论中物质概念不能再加分解一样。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探讨狭义相对论在哪一方面修改了空时概念,现在我们来看看狭义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