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太早计矣,非但未卵而求时夜者也。夫渠生长于内江矣,今观内江之人, 
更有一人效渠之为者乎?吾谓即使朝廷出令,前鼎镬而后白刃,驱而之出家, 
彼宁有守其妻孥以死者耳,必不愿也。而谓一邓和尚能变易天下之人乎?一 
无紧要居士,能以几句闲言语,能使天下人尽弃妻子功名,以从事于佛学乎? 
盖千古绝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吾谓真正能接赵老之脉者,意者或有待 
于兄耳。异日者,必有端的同门,能共推尊老丈,以为师门颜、闵。区区异 
端之徒,自救不暇,安能并驱争先也?则此鄙陋之语,勿毁之亦可。 
     然我又尝推念之矣。夫黄面老瞿昙,少而出家者也,李耳厌薄衰周,亦 
遂西游不返;老而后出家者也,独孔子老在家耳。然终身周流,不暇暖席, 
则在家时亦无几矣,妻既卒矣,独一子耳,更不闻其娶谁女也,更不闻其复 
有几房妾媵也,则于室家之情,亦太微矣。当时列国之主,尽知礼遇夫子, 
然而夫子不仕也,最久者三月而已,不曰“接浙而行”,则自‘明日遂行”, 
则于功名之念,亦太轻矣。居常不知叔梁纥葬处,乃葬其母于五父之衡,然 
后得合葬于防焉,则字扫墓之礼,亦太简矣。岂三圣人于此,顾为轻于功名 
妻子哉?恐亦未免遗弃之病哉!然则渠上人之罪过,亦未能遽定也。 
     然以余断之,上人之罪不在于后日之不归家,而在于其初之轻于出家也。 
何也?一出家即弃父母矣。所贵于有子者,谓其临老得力耳;盖人既老,便 
自有许多疾病。苟有子,则老来得力,病困时得力,卧床难移动时得力;奉 
侍疡药时得力、五内分割;痛苦难忍时得力,临终呜咽、分付决别七声气垂 
绝对得力。若此时不得力,则与宠子等矣,文何在于奔丧守札,以为他人之 
观乎?往往见今世学道垒人,先觉士大夫,或父母八千有余,犹闻拜疾趋, 
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无他,急功名而忘其亲也。此之不责,而反责 
彼出家儿,是为大惑,足称颠倒见矣。 
     吁吁!二十余年倾盖之友,六七十岁皓皤之夫,万里相逢,聚首他县, 
誓吐肝胆,尽脱皮肤。苟一蔓衷赤不尽,尚有纤芥为名作诳之语,青霄白日, 
照耀我心,便当永堕无间,万劫力驴,与兄骑乘。此今日所以报答百泉上知 

…  0…

己之感也。纵兄有憾,我终不敢有怨。 

…  1…

                                 答耿中丞 

     昨承教言,深中狂愚之病。夫以率性之真,推而扩之,与天下为公,乃 
谓之道。既欲与斯世斯民共由之,则其范围曲成之功大矣。“学其可无术欤”, 
此公至言也,此公所得于孔子而深信之以为家法者也。仆又何言之哉!然此 
乃孔氏之言也,非我也。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 
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 
     且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也。使孔子而教人以学孔子,何以颜渊问仁, 
而曰“为仁由己”而不由人也欤哉!何以曰“古之学者为己”,又曰“君子 
求诸已”也欤哉!惟其由已,故诸子自不必问仁于孔子,惟其为己,故孔子 
自无学术以授门人。是无人无己之学也。无己,故学莫先于克己;无人,故 
教惟在于因人。试举一二言之。如仲弓,居敬行简人也,而问仁焉,夫子直 
指之日敬恕而已。雍也聪明,故悟焉而请事。司马牛遭兄弟之难,常怀忧惧, 
是谨言慎行人也,而问仁焉,夫子亦直指之曰“其盲也”而已。牛也不聪, 
故疑焉而反以为未足。由此观之,孔子亦何尝教人之学孔子也哉!夫孔子未 
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虽公亦必以为真可笑 
矣。 
     夫惟孔子未尝以孔子教人学,故其得志也,必不以身为教于天下。”是 
故圣人在上,万物得所,有由然也。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 
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天下之失所也而优之,而汲汲焉 
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 
所矣。 
     夫天下之民物众矣,若必欲其皆如吾之条理,则天地亦且不能。是故寒 
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热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何也?富贵利 
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是故贪 
财者与之以禄,趋势者与之以爵,强有力者与之以权,能者称事而官,愞者 
夹持而使。有德者隆之虚位,但取具瞻,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各从 
所好,各骋所长,无一人之不中用。何其事之易也?虽欲饰诈以投其好,我 
自无好之可投;虽欲掩丑以著其美,我自无丑之可掩,何其说之难也?是非 
真能明明德于天下,而坐致天下太平者钦!是非真能不见一丝作为之迹,而 
自享心逸日休之效者钦!然则孔氏之学术亦妙矣,则虽谓孔子有学有术以教 
人亦可也。然则无学无术者,其兹孔子之学术钦! 
     公既深信而笃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故凡公之所为自善,所用自广,所学自当。仆自敬公,不必仆之似公也。公 
自当爱仆,不必公之贤于仆也。则公此行,人人有弹冠之庆矣;否则,同者 
少而异者多,贤者少而愚不肖者多,天下果何时而太平乎哉! 

…  2…

                                复京中友朋 

     来教云:“无求饱,无求安。此心无所系著,即便是学。”注云:“心 
有在而不暇及,若别有学在,非也。就有道则精神相感,此心自正,若谓别 
出所知见相正,浅矣。”又云:“‘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恶当作去声, 
即侯明挞记,第欲并生,谗说殄行,犹不愤疾于顽。可见自古圣贤,原无恶 
也。曰 ‘举直错诸枉’,错非舍弃之,盖错置之错也。即诸枉者亦要错置之, 
使之得所,未忍终弃也。又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只此一亲 
字,便是孔门学脉。能亲便是生机。些子意思,人人俱有,但知体取,就是 
保任之扩充之耳。”来示如此,敢以实对。 
     夫曰安饱不求,非其性与人殊也。人生世间,惟有学问一事,故时敏以 
求之,自不知安饱耳,非有心于不求也。若无时敏之学,而徒用心于安饱之 
间,则伪矣。既时敏于学,则自不得不慎于言。何也?吾之学未曾到手,则 
何敢言,亦非有意慎密其间,而故谨言以要誉于人也。今之敢为大言,便偃 
然高坐上,必欲为人之师者,皆不敏事之故耳。 
     夫惟真实敏事之人,岂但言不敢出,食不知饱,居不知安而已,自然奔 
走四方,求有道以就正。有道者,好学而自有得,大事到手之人也。此事虽 
大,而路径万千,有顿入者,有渐入者。渐者虽迂远费力,犹可望以深造; 
若北行而南其辙,入海而上太行,则何益矣!此事犹可,但无益耳,未有害 
也。苟一入邪途,岂非求益反损,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者乎?是以不 
敢不就正也。如此就正,方谓好学,方能得道,方是大事到手,方谓不负时 
敏之勤矣。如此,则我能明明德。既能明德,则自然亲民。如向日四方有道, 
为我所就正者,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相亲爱之事,决 
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何者?明明德者,自然之用固如是也。非认 
此为题目,为学脉,而作意以为之也。今无明明德之功,而遽日亲民,是未 
立而欲行,未走而欲飞,且使圣人“明明德”吃紧一言,全为虚说矣。故苟 
志于仁,则自无厌恶。何者?天下之人,本与仁者一般,圣人不曾高,众人 
不曾低,自不容有恶耳。所以有恶者,恶乡愿之乱德,恶久假之不归,名为 
好学而实不好学者耳。若世间之人,圣人与仁人胡为而恶之哉!盖已至于仁, 
则自然无厌恶,已能明德,则自能亲民。皆自然而然,不容思勉,此圣学之 
所以为妙也。故曰“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性之德也,合内外 
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何等自然,何等不容已。今人把“不厌”“不倦” 
做题目,在乎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