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至,弥陀是佛而观音、势至是愿也。此为佛愿,我愿澹师似之! 

… 页面 90…

                                      又 

     佛之心法,尽载之经。经中一字透不得,即是自家生死透不得,唯不识 
字者无可奈何耳。若谓经不必读,则是经亦不必留,佛亦不用有经矣。昔人 
谓读经有三益:有起发之益,有开悟之益,又有印证之益。其益如此,易可 
不读也!世人忙忙不暇读,愚人懵懵不能读,今幸生此闲身,得为世间读经 
之人流不肯读,比前二辈反在其后矣。快刻期定志立限读之,务俾此身真实 
可以死乃得。 

… 页面 91…

                                     又 

     世人贪生怕死,蝇营狗苟,无所不至,若见此僧端坐烈焰之中,无一毫 
恐怖,或遂顿生念佛念法之想,未可知也。其有益于尘世之人甚大,若欲湖 
僧为之津送则不可。盖凡津送亡僧者,皆缘亡者神识飞扬,莫知去向,故藉 
平时持戒僧众诵念经咒以助之。今此火化之僧,必是了然自知去向者,又何 
用湖僧为之津送耶?且湖上僧虽能守戒行,然其贪生怕死,远出亡憎之下, 
有何力量可以资送此僧?若我则又贪生怕死之尤者,虽死后犹怕焚化,故特 
地为塔屋于龙湖之上,敢以未死之身自人于红炉乎?其不如此僧又已甚远。 
自信、明因向往俱切,皆因尔澹师倡导,火力甚大,故众菩萨不觉不知自努 
力向前也。此其火力比今火化之僧又大矣。何也?火化之僧只能化得自己, 
若澹师则无所不化。火化僧纵能化人,亦只化得众人念佛而已,若澹师则可 
以化人立地成佛,故其人力自然不同。 

… 页面 92…

                                      又 

     学道人,大抵要跟脚真耳,若始初以怕死为跟脚,则必以得脱生死、离 
苦海、免恐怕为究竟。虽迟速不同,决无有不证涅槃到彼岸者。若始初只以 
好名为跟脚,则终其身只成就得一个虚名而已,虚名于我何与也?此事在各 
人自查考,别人无能为也。今人纵十分学道,亦多不是怕死。夫佛以生死为 
苦海,而今学者反以生死为极乐,是北辕而南其辙,去彼岸愈远矣。世间功 
名富贵之人,以生为乐也,不待言也。欲学出世之法,而唯在于好名,名只 
在于一生而已,是亦以生为乐也,非以生为苦海也。苦海有八,生其一也。 
即今上亦不得,下又不得,学亦不得,不学亦不得,便可以见有生之苦矣。 
佛为此故,大生恐怖。试看我辈今日何曾以此生身为苦为患,而决求以出离 
之也。寻常亦会说得此身是苦,其实亦只是一句说话耳,非真真见得此身在 
陷阱坑坎之中,不能一朝届者也。试验之自见。 

… 页面 93…

                                     又 

     闻师又得了道,道岂时时可得耶?然真正学者亦自然如此。杨慈湖先生 
谓大悟一十八遍,小悟不记其数,故慈湖于宋儒中独谓第一了手好汉,以屡 
疑而屡悟也。学人不疑,是谓大病。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自信菩 
萨于此事信得及否?彼以谈诗谈佛为二事,不知谈诗即是谈佛。若悟谈诗即 
是谈佛人,则虽终日谈诗何妨。我所引“白雪阳春”之语,不过自谦之辞, 
欲以激厉彼,俾知非佛不能谈诗也,而谈诗之外亦别无佛可谈。自信失余之 
意,反以谈诗为不美,岂不误哉!历观传灯诸祖,其作诗说偈,超逸绝尘不 
可当,亦可以谈诗病之乎!唯本不能诗而强作,则不必,若真实能诗,则因 
谈佛而其诗益工者又何多也,何必以谈诗为病也? 

… 页面 94…

                                   与澄然 

     认不得字胜似认得字,何必认得字也?只要成佛,莫问认得字与否,认 
得字亦是一尊佛,认不得字亦是一尊佛。当初无认字佛,亦无不认得字佛。 
无认字沸,何必认字;无不认字佛,何必不认字也?大要只要自家生死切耳。 
我昨与丘但之寿诗有云:“劬劳虽谢父母恩,扶持自出世中尊。”今人但见 
得父母生我身,不知日夜承世尊恩力,盖千生万劫以来,作忘恩背义之人久 
矣。今幸世尊开我愚顽,顿能发起一念无上菩提之心,欲求见初生爷娘本面, 
是为万幸,当生大惭大愧乃可。故古人亲证亲闻者,对法师前高叫大哭,非 
漫然也。千万劫相失爷娘,一旦得之,虽欲不恸哭,不可得矣。慎莫草草作 
语言戏论,反成大罪过也!世间戏论甚多,惟此事是戏论不得者。 

… 页面 95…

                                   答自信 

     既自信,如何又说放不下;既放不下,如何又说自信也?试问自信者是 
信个甚么?放不下者又是放不下个甚么?于此最好参取。信者自也,不信者 
亦自也,放得下者自也,放不下者亦自也。放不下是生,放下是死;信不及 
是死,值得及是生。信不信,放下不放下,总属生死,总属生死,则总属自 
也,非人能使之不信不放下,又信又放下也。于此着实参取,便自得之。然 
自得亦是自,来来去去,生生死死,皆是自,可信也矣。来书“原无生死” 
四字,虽是诸佛现成语,然真实是第一等要紧语也。既说原无生死,则亦原 
无自信,亦原无不自信也;原无放下,亦原无不放下也。“原无”二字,甚 
不可不理会:既说原无,则非人能使之无可知矣,亦非今日方始无又可知矣。 
若待今日方始无,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矣。若人能使之无,则亦不得谓之原无 
矣。“原无”二字,总说不通也。故知原无生者,则虽千生总不妨也,何者? 
虽千生终不能生,此原无生也。使原无生而可生,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生矣。 
故知原无死者,则虽万死总无碍也。何者?虽万死终不能死,此原无死也。 
使原无死而可死,则亦不得谓之原无死矣,故“原无生死”四字,不可只恁 
么草草读过,急着精彩,便见四字下落。 

… 页面 96…

                                     又 

     一动一静,原不是我,莫错认好。父母已生后,即父母未生前,无别有 
未来前消息也。见得未生前,则佛道、外道、邪道、魔道总无有,何必怕落 
外道乎?总无死,何必怕死乎?然此不怕死总自十分怕死中来。世人唯不怕 
死,故贪此血肉之身,卒至流浪生死而不歇;圣人唯万分怕死,故穷究生死 
之因,直证无生而后已。无生则无死,无死则无怕,非有死而强说不怕也。 
自古唯佛、圣人怕死为甚,故曰“子之所慎:斋战疾”,又曰“临事而惧, 
若死而无悔者吾不与”,其怕死何如也?但记者不知圣人怕死之大耳,怕死 
之大者,必朝闻而后可免于夕死之怕也,故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曰可者, 
言可以死而不怕也;再不复死,亦再不复怕也。 
     我老矣,冻手冻笔,作字甚难,慎勿草草,须时时与明因确实理会。我 
于诗学无分,祗缘孤苦无朋,用之以发叫号,少泄胸中之气,无《白雪阳春》 
事也。举世无真学道者,今幸有尔列位真心向道,我喜何如!若悠悠然唯借 
之以过日子,又何必乎? 

… 页面 97…

                                     又 

     若无山河大地,不成清净本原矣,故谓山河大地即清净本原可也。若无 
山河大地,则清净本原为顽空无用之物,为断灭空不能生化之物,非万物之 
母矣,可值半文钱乎?然则无时无处无不是山河大地之生者,岂可以山河大 
地为作障碍而欲去之也?清净本原,即所谓本地风光也。视不见,听不闻, 
欲闻无声,欲嗅无臭,此所谓龟毛兔角,原无有也。原无有,是以谓之清净 
也。清净者,本原清净,是以谓之清净本原也,岂待人清净之而后清净耶? 
是以谓之盐味在水,唯食者自知,不食则终身不得知也。又谓之色里胶青。 
盖谓之曰胶青,则又是色,谓之曰色,则又是胶青。胶青与色合而为一,不 
可取也。是犹欲取清净本原于山河大地之中,而清净本原已合于山河大地, 
不可得而取矣;欲舍山河大地于清净本原之外,而山河大地已合成清净本原, 
又不可得而舍矣。故曰取不得,舍不得,虽欲不放下不可得也。龟毛兔角, 
我所说与佛不同:佛所说以证断灭空耳。 

… 页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