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而不知,则便是见之为仁智,而能上达者其谁也?夫学至上达,虽圣人有 
所不知,而凡民又可使知之乎?故曰“吾有知乎哉”。虽圣人有所不能,而 
凡民又可使能之乎?故曰“民鲜能久矣”。民之所以鲜能者,以中庸之不可 
能也,非弃之也。然则下学者,圣凡之所同。夫凡民既与圣人同其学矣,则 
谓满街皆是圣人,何不可也?上达者,圣人之所独,则凡见之为仁智,与日 
用而不知者,总是不达,则总是凡民明矣。然则自颜子而下,皆凡民也。可 
畏也夫!先圣虽欲不慨叹于由、赐之前可得耶? 

… 页面 73…

                               读若无母寄书 

     若无母书云:“我一年老一年,八岁守你,你既舍我出家也罢,而今又 
要远去。你师当日出家,亦待终了父母,才出家去。你今要远去,等我死了 
还不迟。”若无答云:“近处住一毫也不曾替得母亲。”母云:“三病两痛 
自是方便,我自不欠挂你,你也安心,亦不久挂我。两不欠挂,彼此俱安。 
安处就是静处,如何只要远去以求静耶?况秦苏哥从买寺与你以来,待你亦 
不薄,你想道情,我想世情。世情过得,就是道情。莫说我年老,就你二小 
孩子亦当看顾他。你师昔日出家,遇荒年也顾儿子,必是他心打不过,才如 
此做。设使不顾,使他流落不肖,为人笑耻。当此之时,你要修静,果动心 
耶,不动心耶?若不动心,未有此理;若要动心,又怕人笑,又只隐忍过日。 
似此不曾而不动心,与今管他而动心,孰真孰假,孰优孰劣?如此看来,今 
时管他,迹若动心,然中心安安妥妥,却是不动心;若不管他,迹若不动, 
然中心隐隐痛痛,却是动心。你试密查你心:安得他好,就是常住,就是金 
刚。如此只听人言?只听人言,不查人心,就是被境转了。被境转了,就是 
你不会安心处。你到不去住心地,只要去住境地。吾恐龙潭不静,要住金刚; 
金刚不静,更住何处耶?你终日要讲道,我今日与你讲心。你若不信,又且 
证之你师,如果在境,当住金刚;如果在心,当不必远去矣。你心不静,莫 
说到金刚,纵到海外,益不静也。” 
     卓吾子读而感曰:恭喜家有圣母,膝下有真佛。夙夜有心师,所矢皆海 
潮音,所命皆心髓至言,颠扑不可破。回视我辈傍人隔靴搔痒之言,不中理 
也。又如说食示人,安能饱人,徒令傍人又笑傍人,而自不知耻也。反思向 
者与公数纸,皆是虚张声势,恐吓愚人,与真情实意何关乎!乞速投之水火, 
无令圣母看见,说我平生尽是说道理害人去也。又愿若无张挂尔圣母所示一 
纸,时时令念佛学道人观看,则人人皆晓然去念真佛,不肯念假佛矣。能念 
真佛,即是真弥陀,纵然不念一句“弥陀佛”,阿弥陀佛亦必接引。何也? 
念佛者必修行,孝则百行之先。若念佛名而孝行先缺,岂阿弥陀亦少孝行之 
佛乎?决无是理也。我以念假佛而求见阿弥陀佛,彼佛当初亦念何佛而成阿 
弥陀佛乎?必定亦只是寻常孝慈之人而已。言出至情,自然刺心,自然动人, 
自然令人痛哭,想若无必然与我同也,未有闻母此言而不痛哭者也。 

… 页面 74…

                              耿楚倥先生传 

     先生讳定理,字子庸,别号楚倥,诸学士所称八先生是也。诸学士咸知 
有八先生,先生初不自知也。而此称《楚倥先生传》,何也?夫传者,所以 
传也。先生初不待传,而此复为传以传之,又何也?盖先生初不待传,而余 
实不容不为先生传者。按先生有德不耀,是不欲耀其德也;有才无官,是不 
欲官其才也。不耀德,斯成大德矣;不用才,始称真才矣。人又乌能为先生 
传乎?且先生始终以学道为事者也。虽学道,人亦不见其有学道之处,故终 
日口不论道,然目击而道斯存也。所谓虽不湿衣,时时有润者也。 
     庄纯夫曾告我曰:“八先生云:‘吾始事方湛一。湛一本不知学,而好 
虚名,故去之。最后得一切平实之旨于太湖,复能收视返听,得黑漆无人无 
门之旨于心隐,乃始充然自足,深信而不复疑也。唯世人莫可告语者,故遂 
终身不谈,唯与吾兄天台先生讲论于家庭之间而已。’故亦遂以天台为师, 
天台亦自谓吾之间学虽有所契,然赖吾八弟之力为多。子庸曾问天台云: 
 ‘《学》《庸》、《语》、《孟》,虽同是论学之书,未审何语最切?’天 
台云: ‘圣人人伦之至一语最切。’子庸谓终不若未发之中之一言也。”余 
当时闻之,似若两件然者。夫人伦之至,即未发之中,苟不知未发之中,则 
又安能至乎?盖道至于中,斯至矣。故曰:“中庸其至矣乎。”又曰:“无 
声无臭至矣。” 
     岁壬申,楚倥游白下,余时懵然无知,而好谈说。先生默默无言,但问 
余曰:“学贵自信,故曰‘吾斯之未能信。’又怕自是,故又曰‘自以为是, 
不可与入尧、舜之道。’试看自信与自是有何分别?”余时骤应之曰:“自 
以为是,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不自以为是,亦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楚倥 
遂大笑而别,盖深喜余之终可入道也。余自是而后,思念楚倥不置,又以未 
得见天台为恨。丁丑入滇,道经团风,遂舍舟登岸,直抵黄安见楚倥,并睹 
天台,便有弃官留住之意。楚倥见余萧然,劝余复入,余乃留吾女并吾婿庄 
纯夫于黄安,而因与之约曰:“待吾三年满,收拾得正四品禄俸归来为居食 
计,即与先生同登斯岸矣。”楚倥牢记吾言,教戒纯夫学道甚紧;吾女吾婿, 
天台先生亦一以己女己婿视之矣。 
     嗟嗟!余敢一日而忘天台之恩乎!既三年,余果来归,奈之何聚首未数 
载,天台即有内召,楚倥亦遂终天也!既已戚戚无欢,而天台先生亦终守定 
 “人伦之至”一语在心,时时恐余有遗弃之病。余亦守定“未发之中”一言, 
恐天台或未窥物始,未察伦物之原。故往来论辩,未有休时,遂成捍格,直 
至今日耳。今幸天诱我衷,使余舍会“未发之中”,而天台亦遂顿忘“人伦 
之至”。乃知学问之道,两相舍则两相从,两相守则两相病,势固然也。两 
舍则两忘,两忘则浑然一体,无复事矣。于是以不避老,不畏寒,直走黄安 
会天台于山中。天台闻余至,亦遂喜之若狂。志同道合,岂偶然耶!然使楚 
倥先生而在,则片言可以折狱,一言可以回天,又何至苦余十有余年,彼此 
不化而后乃觉耶!设使未十年而余遂死,余终可以不化耶,余终可以不与天 
台合耶!故至次日,遂同其子汝念往拜先生之墓,而先生之墓木拱矣。余既 
痛九原之不可作,故特为此传,而连书三纸以贻之:第一纸以呈天台,志余 
喜也。第二纸付汝念、汝思,使告而焚之先生之坟,志余恨也。第三纸特寄 
子健于京,志余喜而且恨,恨而又喜也,盖子健推爱兄之心以及我,可谓无 
所不至矣。故为传,传余意以告先生云。 

… 页面 75…

     敬少时多病,贪生无术,藉楚倥兄介绍,得受业于耿天台先生之门。先 
生虽知余学沉于二氏,然爱余犹子也。继因往来耿宅,得与李卓吾先生游, 
心切师事之。两先生以论道相左,今十余年矣。敬居其间,不能赞一辞,口 
含黄药,能以气向人乎?唯恨楚倥兄早逝耳。三日前,得楚倥长郎汝念书。 
汝念以送庄纯夫到九江,专人驰书白下,报喜于余云:“两先生已聚首,语 
甚欢契。”越三日,则为十二月二十九,余初度辰也。得卓吾先生寄所著《楚 
倥先生传》,述两先生契合本末且悉。余读之,不觉泪下曰:“两先生大而 
化矣,乃适以今日至,岂非余更生辰耶,抑楚倥先生复作也!”因手书而梓 
之。板成,以付汝念及余婿汝思,周思敬跋。 

… 页面 76…

                     附周友山为僧明玉书法语周思敬 

     万寿寺僧明玉,事温陵李长者日久矣。长者本为出世故来此,然世人方 
履人间世,月夜整顿人世事尚无休时,而暇求出世之旨以事出世之人乎?虽 
出家儿犹然,何况在家者。且长者性方行独,身世孤单,生平不爱见俗人, 
闻俗语,以故身世亦孤。唯爱读书。读书每见古忠烈士,辄自感慨流涕,故 
亦时时喜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