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以致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社会大众对于范德比这种忘恩负义的做法感到不齿,但范德比本人却认为,他所建立的铁路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他的财富没有必要和众人分享;威廉 范德比更是直截了当:“社会大众应该怪的是他们自己。”
    在美国经济启蒙阶段,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有章法可循,就像现在许多新兴国家的情况一样,几乎每过个几十年,就有一次金融风暴发生,人们抢着到银行去提领存款,而银行方面由于多数现金都已贷放出去而没有额外的资金来支应存户的挤兑,演变到后来银行倒闭,企业跟着没有现金支付款项,金融秩序随之崩溃,股票市场也跟着崩盘,债券市场因为发行公司无法兑现支付定期利息,而跟着崩溃,经济活动就此停顿下来。
    欧洲人可说是1873年美国经济大恐慌的主要受害者。金融事件频仍,使得美国人的信用扫地,就像现在许多俄罗斯的创业者一样声名狼藉。
    在1893年的经济恐慌中,有多达四分之一的铁路公司倒闭。不过不管如何,经历经济恐慌存活下来的公司到现在仍活力无穷,拥有成千上万的员工为股东权益效力。想想看,20世纪初期世界地图上出现的国家至今已有一半从地图上消尖,但贺喜、桂格燕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杜邦公司(Du Pont } }波士顿银行(Bank of Boston)、美国烟草(American Tobacco)、美国钢铁(U S Steel),以及标准石油所衍生出的分支机构如艾克森(Exxon)、曲弗龙(Chevron)、摩比(Mobil),阿摩寇(Amoco)等,到今天仍蓬勃发展,历久弥坚。
令人望而生畏的垄断企业
    在20世纪初,许多迹象显示资本主义仍不够完美。一开始,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只要有好点子,每个人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但演变到后来社会资源却渐渐为一小撮人领导的庞大事业所寡占,这就是所谓的垄断事业。
    我们可以说垄断是除了希特勒以外,对美国社会最大的威胁。如果你玩过大富翁游戏,你就知道垄断事业的可怕性。这个游戏规则就是想尽办法把所有的房地产都买下来,使所有过路的人都必须支付地主一大笔钱求宿一晚,胜利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所有人的钞票都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在现实社会里,垄断事业就是这样,但是它的招式却更多样化,而不只发生在房地产而已。垄断的发生通常都是由一个大人物控制了相关产业的所有资源,进而拥有价格的控制权。比方在糕饼业只有一个公司供应面包饼干,所有顾客都必兴付出由该公司所订的价钱来买面包,否则一般人根本别想有面包饼干吃。而不管是在糕饼业、玩具业,或是航空业,如果有垄断发生,顾客就没有其他选择,因为其他的公司不是遭到合并,就是被整到没生意可做而关门大吉。
    前面所提到的一些贸易公司,如维吉尼亚公司或是荷属东印度公司,就是这类垄断企业。他们的营业执照都是由欧洲国王所颁发的,因此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没有人可以和它们竞争。
    第一个发现垄断概念并了解其对社会的威胁的人,就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 史密斯,他在《国富论》里就曾提出一个伟大的见解,即“没有竞争,也就没有所谓的资本主义”。因为只要有人能够制造出更价廉物美的产品,其竞争者就不可能苟延残喘,因此,竞争可说是促使企业努力不懈改良产品的原动力,失去竞争任何公司也都将永远失去客户的信赖。
    19世纪中期美国经济正蓬勃发展时,社会上充满各种竞争态势。亚当 史密斯曾说,企业也许不喜欢竞争,但对社会而言却是好事一桩。事实的确如此,企业界对竞争确实避如蛇蝎,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必须因应竞争而不断改良产品,他们无不希望产品能够卖更高的价钱,而且是消费者非付出不可的代价,因此,他们想出如果能够使企业主齐聚一堂,大家商量好定价标准,那就不需彼此竞争了,而且最好能够形成策略联盟,如此组织力量将会更大。于是,尽管这是一种非法行为,一些大企业集团仍在1870及1880’年代陆续出现,以固定价格卖出所有类似商品。
    1880’年代初期。一个在洛克斐勒石油公司工作、名叫道得(S C T Dodd)的年轻律师想出了一个让这些集团游走法律边缘的方法,那就是设立一个信托公司(Trust,编按:在国内称为托拉斯),邀集所有相关的公司加入,以便于制订价格,
签订生意合作案,并且避免价格竞争,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合法的。
    这个主意马上引起洛克斐勒的兴趣,他集结了40家当时主要的石油公司,申请加入一个信托公司。由于洛克斐勒采取超低价格的竞争策略,许多公司慑于洛氏的强势作为不得不加入。
    虽然洛克斐勒的策略相当霸道,但是确实达到功效。不过那些被强行纳入的石油公司,后来改组成“标准石油信托公司”(Standard Oil Trust)与其竞争,
    一夜之间,标准石油变成世界上最大、最有力量的石油集团,并控制着大多数的石油井及90%的炼油厂,顾客必须付出相当高的成本购入石油,否则便无油可用了。
    这些独裁者后来开始转移目标至铁路事业上,强迫经营者以较低的运送费用来运载他们的石油,不遵守游戏规则的铁路公司便得冒着无生意可做的风险,因为90%的石油都是这些公司所提炼出来的。
    标准石油把其独占触角延伸到各个产业;洛克斐勒控制着油井及炼油厂。其他行业也开始有样学样,组织起信托公司,包括糖业信托、威士忌酒信托、棉花油信托、铅业信托、烟草信托等。先前提到的詹姆斯 杜克(James Duke)及其主要竞争对手共同组织了今天赫赫有名的美国烟草公司(American Tobacco pany)。
    信托公司一时间形成企业风潮。除了以上列举的,还有史威特兄弟火腿信托公司(Swift Brothers)、联合水果信托公司(United Fruit)那比斯可糕饼业信托。而没有组成信托的便另辟蹊径一一企业并购。并购成功的例子包括国际收成(International Harvester)、杜邦公司、安娜康达铜矿公司(Anaconda Copper)、钻石搭配公司(Diamond Matcher)及美国炼制公司(American Smelting and Refining)等。许多铁路公司也不落人后,采取并购的方式增强自己的实力,如范德比铁路(Vanderbilt roads)、宾州铁路(Pennsylvania Roads)、山丘铁路(Hill Roads)、哈里曼铁路(Harriman Lines)、库德铁路(Gould Roads)以及洛基岛铁路(Rock Island System)。当这些铁路公司发生财务危机,银行家摩根就出面帮忙重组,以渡过难关。
    摩根在华尔街以他的背心外套和高脚帽成为众所终目的人物,当时他把八家小型的钢铁厂组织起来,成立第一个超过10亿资产的大型企业—美国钢铁,至今它仍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厂。
    在1895-1904十年期间。因为信托的兴起及并购案的风行,美国的上市公司忽然少了三分之一,在一些主要的产业中,集团及信托组织有能力随意制定价格,甚至患意把他们的影响力扩散到其他的产业领域里。
反托拉斯行动的展开
    美国人眼见产业的竞争者逐渐消失,许多工业巨子所盖的夏季别墅比军队的营房还要大,反感也就越来越深。他们发现,这些巨无霸公司已能自由左右较小的公司,并强迫他们加入信托组织,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所有民生物品的价格总有一天会提高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国家财富分配不均,资本社会也会荡然无存。
    人们警觉到,这个已有一百二十五年历史的国家可能在一夕之间失去经济发展的远景,大家努力争取而来的经济自由,可能全部毁于信托集团之手。
    类似的丑闻层出不穷,一个名叫奥普顿 辛克来(Upton Sinclair)的作家撰文揭发了一家肉品包装公司贩售污染牛肉,一时之间许多记者便专注于揭发各类丑闻,一般人只有参加公会集团以求自保。但是,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信托事业一手包办,工人并没有太大的谈判筹码。
    不过,正义之声并没有全然断绝。许多工会、记者、法院,甚至政治人物都是致力于打击这类信托公司的要角,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努力,美国人可能不会比当时的俄罗斯农民好多少,甚至可能引发一场类似俄国的农民革命。
    所幸的是,除了信托集团的那一小群贪婪之士,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站在同一条阵线上,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