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1].04-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目。电视信号不是很好,画面上雪花多,却没有谁愿意离去,因为那毕竟是村子里的第一台电视机。直到一连看了两天后,才有人问起孩子的事来。麦苗竟爽快地说,她嫁人了,孩子叫豆豆,他爸爸在城里盖大楼呢。 
  麦苗便在村子里安顿了下来,麦苗跟娘一起犁地种燕麦,套爬犁砍烧柴,渐渐地就将豆豆拉扯得会走了。 
  抱柴的人叫木祥。 
  雨渐大的时候,他将在柴垛旁发现的那女人带回了家。 
  木祥让女人进屋里坐下,又给他倒了碗热水。趁女人捧着碗喝水的当口,木祥去外屋地将灶上生了火,再往锅里续了水。木祥再回到屋里时才问女人,怎么就躲到了’河边的柴垛旁? 
  女人长得不算太美,却眉眼分明,一看就知道是城里人。木祥是去过城里的,他去的是县城,县城里的女人是村里人没法比的,无论是皮肤还是身材,都可以让木祥一眼就能够分辨出来,拿书上的话说叫一目了然。 
  女人好像有些冷,刚进屋时浑身抖着,嘴唇也打着颤。喝了木祥给她倒的水之后,便安稳了下来。女人回木祥的话说,她是从德仁县城里来的,是来寻亲的。 
  木祥插话说德仁县城在哪儿啊?自己怎么就没听说过。 
  女人说是旁边的外省里的,那儿产胡核桃是有名的。 
  木祥还是分辨不出来德仁县城在哪儿,他索性就不问了。木祥想管它在哪儿呢?反正地图上是有的。他就问女人缘何隔山跨水的来他们这荒僻的室韦村里寻亲,要寻的亲戚是哪一个呀? 
  对木祥一连串的问题,女人只是说了一句话,她姑夫叫王富海。 
  木祥听后脱口便说室韦村哪有叫王富海的?你是不是记错地方了。想再说什么也没说出来,就又给女人添了些水后,转身去外屋淘米做饭了。 
  外面的雨大起来,木祥掌了灯,俩人开始坐下来吃饭。 
  木祥焖了大米干饭,原打算掺一把小米的,想家里来了客人就没掺。他用房檐上的腊肉炒了一小盆泡好的茄子干,又切了一小碗卜留克咸菜。 
  女人是饿了,大口地吃进去三碗米饭。女人吃完后跟木祥说你们黑龙江的大米真好吃。木祥就有些神采飞扬地说,可不是吗?水质好,做熟了吃起来才香。女人说大哥你慢慢吃,不急着洗碗。女人的话让木祥在心里笑了一下,木祥想好像她是这屋里的女主人似的,就没吭声。女人喝了口碗里的水后,又跟木祥说,你老婆呢?她没在家吗?木祥说你咋就知道咱有老婆呢?女人用手指了指靠北墙一只木柜上的梳妆镜笑了。木祥想女人都很敏感,她们会很快发现她们女人家用的东西。木祥说去娘家瞧病人去了。 
  待木祥吃完饭,女人便麻利地收拾桌子,舀水洗碗。木祥只好帮着往下捡盆碗,抹桌子。然后站在女人身边说,咋就能让你们城里人干这粗活呢?女人边洗碗边说,瞧兄弟说的,城里的女人就不洗碗做饭了,城里人也得生活呀。 
  两个人收拾停当后,木祥就从仓房的偏厦子里拿出水靴和水裤,遮了草帽准备往外走。被女人拦了。女人说还要出去吗?木祥说是,得去帮北川起鱼。女人说那我怎么办? 木祥愣了一下后说,你就歇下吧,我要天亮才能回来呢。女人便扯了木祥的衣袖进到屋里,从一个背包里拿出两张钱来,说我只能付这么多,在你家住两夜行吗? 
  木祥从炕上将女人的那两张钱抓起来,重新塞回到女人的背包里,说咱乡村也不是啥好地方,住两夜就住两夜,还好要你钱,客气个啥? 
  木祥拿手指了指被垛说,自己铺被吧,中间的那床是新浆洗过的。 
  木祥出门时,外面的雨竟小了些。 
  整个室韦村的房子,都是木刻楞式的。 
  整个村庄呈一字型排列在大山脚下,随河套而居,民房极有特色。那些典型的房子经了岁月的洗涤,都染上了灰黑的斑迹,打远了看,河流黑色的肌肤,像是将一座座房子浮起来了似的。有些飘摇又固定。渗透一些无声的言语。 
  房子多是用原木垒成,每根檩子都刷了松油,按每面墙壁垒起,有棱有角,规范而整齐。木刻楞都是手工搭建,盖房时只使用斧头和锯子,不用铁钉而是用木钉,轮到哪家盖房子了,全村人都会视为大事,要择黄道吉日,要放鞭炮,要吃大锅饭,然后家家出壮劳力赶来伸把手。男人是都会木匠活的,盖房子的手艺自不必说。他们先打地基,用石头,地基形成的布局就是房子的户型,然后在石头上一层层的垒木头。一般来说,要在墙的四角,原木的端头上,用斧头刻出锲型,使木头之间相互契合、咬住,让叠垒的原木稳固不倒塌。房子的第一层铺完后,原木上要铺些从森林里捡来的苔藓和松针,再往上铺第二层原木,这样苔藓等就被压在了原木的缝隙中,不透风还保暖,也可防虫防腐蚀。 
  房子是要用桦树皮盖顶的,这才是真正的木刻楞房,墙垒好后用大泥勾缝,很结实耐用。室韦村人都住了几代了,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纯朴民居中生活着。 
  其实,室韦村只是个有上百户人家的村屯而已。村子旁是很活泛的河套,据说离额尔古纳河真就不远了,像是再往上走就能找到源头。村子里一些采蘑菇的人曾经顺着河套往上游走过几回呢,可走着走着就被大山挡住了。尽管没有找到河的源头,但还是有人发现了从上游分出来的几条内河。 
  之后,他们就发现了那河里欢蹦乱跳的鱼。 
  室韦村也就渐渐地有了鱼亮子和打鱼的人。比如村长德顺,比如北川和刘二福。他们起先是用桦皮船,后来就用木头船,在河套里搭草窝棚,捕河里的活鱼,攒足了拿篓子背到县集上去卖,总会欢天喜地的换些票子回来。 
  那些河套说白了就是几条河汊子,曲曲弯弯的纵横交错,里面深深浅浅地长满了苇草和野柳丛,都是栖息鱼的好地方。每网下去,都会捞上来一些鲢鱼、草根、川丁子和牛尾巴之类的,鱼新鲜又肥,很能卖上价钱。 
  几年过去后,村长德顺就不亲自下河打鱼了,德顺将整个河套的滩地进行了规划,设了鱼点,要打鱼得跟村里签协议书,交承包款。德顺是村长,一手遮天,将鱼点包给谁他一个人说了算。 
  放开捕捞了几年以后,鱼也就不多了,很多人也跟着放弃了这条活计,另谋划别的生路。但北川还打,他依旧跟村长德顺签了合同,包了黑瞎子滩鱼点,干得津津有味。而北川跟木祥又是好朋友,木祥就经常去滩上转转,间或帮北川起网。 
  转眼间麦苗从城里回来已是三年多了,儿子豆豆也会走路说简单的话了。麦苗去找了村长德顺,提了两条腊肉四瓶酒。麦苗知道肉咽酒啊的不值几个钱,但麦苗心里有数,她在撂下那两样东西后,便快速地从怀里摸出五张钱来,塞到了酒瓶子底下。那可是五张带伟人头像的票子,新崭崭的,让德顺阴着的脸平展了些。 
  麦苗没有多余的话,她说,就求叔一件事,从村里给孩子讨张出生证明,好去镇上落户口。 
  村长德顺却不动声色,闷着头连抽了两根烟卷,方说,哪天晚上去村委会说吧。 
  麦苗出村长家木刻楞房子后,径直去了河套,她在水边上站了许久,才回家。 
  麦苗想得及早办妥了这事,城里的姐妹孙英子打信来,说包工头杨大全要来找她讨孩子呢。麦苗接信后在心里哼了一声说,狗屁,想找老娘擎胜利果实,咋想的啊。你杨大全当初干什么去了?当初抛弃咱娘俩时你怎么就那么沉得住气呢。还不是你原配的婆娘好啊,让她去给你生啊。 
  麦苗回家后便跟娘说,一定得帮她看住了娃儿,尤其是那些个陌生的城里人,可千万不能够让他们走近娃身边。麦苗一直跟娘嘀咕了好几遍,娘才听明白意思答应下来。 
  在麦苗回村里三年多的夏季的一天里,她没想到的是她初恋的情人大生竟回来探家了。 
  大生领着自己的婆娘穿着四个兜的军装回来了。大生还是气派的,虽然人长得不怎么英俊,但身形被那笔挺的军装一衬倒耐看起来。大生带婆娘回村子的信是小桂来告诉麦苗的,小桂说大生的婆娘白净得很,穿的衣服也洋气。小桂在村里是麦苗最好的姐妹,小桂对麦苗说大生回村探亲的消息的语气是急促的,脸上夹带着羡慕的表情。可麦苗听了却没说一句话,扔下小桂一个人在屋里,而自己却端了盆脏衣服去河套洗了。 
  大生先是带着婆娘拜了村长德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