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中国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燕事件发生后,中国的宣传媒体竟相抓住这个足以煽动国民仇外情绪的新闻热点,连篇累觌地报道了赵燕事件的经过,末尾自然要符上一长篇质疑并攻击美国且带有浓烈火药味的评论。有关事件经过的报道越来越离谱,失实的成分也越来越多,沿着美化赵燕和丑化美国的轨道加速度地向下滑。赵燕也在一夜之间成为焦点人物,有关她的“英雄”身世和创业奇迹被无聊文人一个又一个地炮制出来。  
  因为中国的政治日趋成熟和理性,赵燕事件只是在主流媒体上炒作得很火爆,没有酿成实质性的仇外风暴,说明今天的中国较之一百年前的中国还是要进步一些,尽管前进的步子不能令人满意。
  中国人的仇外情结除了在义和团式的直接暴力对抗中表露无遗外,另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外交上经常采取自伤性的强硬姿态。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理性的外交就是以维护和拓展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外交上采取什么姿态,对外强硬或软弱都不能离开这个核心,个人的情感好恶在外交上所占的比重越小,国家民族的利益就越大。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在离任前的告别晚会上,就曾均均告诫美国人民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不要对某些国家产生著名其妙的好感同时又对另一些国家保持根深蒂固的憎恶;美国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感情。后世的美国政治家忠实地遵守华盛顿的告诫,使美国受益匪浅,在历次外交活动中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中国人基于情感上仇外的动因,在外交活动中经常偏离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这个中心,不管自己的实力如何,也不管自己有理没理,在外交上经常不明智地采取强硬姿态。在普通中国人心目中,对外强硬似乎就是“爱国”。其实强硬外交不一定就是爱国,有时甚至是害国害民。如果我们的实力足够强大,如果我们站在正义的一边,世界大多数国家也站在我们这边,我们的对象又不知天高地厚甚至象小越南一样忘恩负义时,对外强硬是必要且有利的。但如果我们站在弱小的一边,对方又不那么夺夺逼人,我们还有回旋余地时,对外强硬就不是一个可取的方式,因为强硬的结果不但讨不回公正和损失,相反会使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就象一只兔子因为饿狼对它作了一个不友好的表情,就沉不住气冲上去搧饿狼一耳光一样。如果某个富强的大国在主流上对我们友好,只在细节问题上和我们有分歧,并且真个有帮助我们的意愿时,我们因为细节上的分歧采取强硬不合作的姿态,最终受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如果强硬的代价是更大的损失,这样的强硬就是自伤性的,是不可取的。我们都知道日本和德国,他们如在战败后采取玉石俱焚式的强硬姿态,这两个民族就会灭亡。日耳曼人和大和民族是理性且明智的,他们在大敌泰山压顶时选择了软弱,结果保全了自己的民族,留下了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并在半个世纪后成为远远超过战胜国的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和实力大国。中国在历史上就曾因为强硬外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蒙古大军攻陷了偏安一隅的南宋首都杭州时,逃往更南的南宋流亡政府向蒙古大军乞和,蒙古答应了,并派出使节去南方洽谈和平休战的具体方案,可南宋的“爱国将领”竟然在中途把蒙古使节杀掉了。结果蒙古被大大地激怒了,得胜的大军象盛怒的狮子一样挥刀南征,把剩余的中国领土淹没在腥风血雨之中,整个中华民族成为蒙古的亡国奴。
  
  (二)
  中国人的仇外情结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近代史时期的屈辱外交和民族优越感的丧失是中国人仇外心理产生的原动力。
  第一次中英战争(中国人称之为鸦片战争)以前,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天朝大国。这个国家理所当然地位于世界的中心,周围环绕着小国寡民式未开化野蛮民族(中国人称之为夷狄)。这些〃野人国〃的文明程度比中国低得多,争着向中国进贡,为竞争进贡资格相互间争斗得头破血流,获得向中国的进贡资格是各国的最高荣誉。基于这个民族认识上的误区,中国人对世界上的其它民族拥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主人面对仆人式的优越感,甚至不承认世界上有其它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在十三世纪的元帝国以前,中国确然是地球上难以超越的庞然大物,国人的优越感是可以理解的。可自元帝国以后,当欧洲各国因机制更新大踏步前进时,中国则因机制衰老而大踏步后退,结果很快落在欧美发达国家后面。尽管中国事实上不再是世界各国的领袖,可中国人依旧在心理上〃领袖〃如故,对世界各国抱有的优越感如故。
  中国人对其它民族的优越感可以从早期臣民对外国的崎形认识中得到佐证:
  十九世纪初期,中国人心目中的外国人是十足的野蛮人物。这些人居然成人之后还以动物奶水为主食,象深山里的野人一样茹毛饮血!牛奶不容易消化,长期食用会在肠胃郁结腐败,结果外国人的口味奇臭难闻。因此每个外国人身上都备有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一是〃大黄〃,一是〃茶叶〃。大黄清洁肠胃,茶叶掩盖〃口臭〃。大黄和茶叶只有中国出产(事实并非如此),外国人必须与中国通商才能获取这两样东西,因此中国是外国人的〃活命父母〃。如果中国断绝对外贸易,外国人就得不到茶叶和大黄,就只有死翘翘。因此中国经常用断绝对外贸易的方式作为对那些表现不够恭顺(也许实际上恭顺)的国家的惩罚,就象几年前美国以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作为对中国的惩罚一样。不仅如此,外国人的长相奇丑无比,红头发高鼻子和象死人面一样的苍白皮肤在中国人眼中不堪入目(事实上剃掉半边头发并在脑后拖着一条长鞭子的满清臣民才是最最不堪入目的)。种种〃劣根〃使外国人很难被拥有强烈优越感的中国人瞧得起。
  
  一八四0年的中英战争使中国人的优越感发生了根本的动摇。
  两千五百个红胡子英国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印度雇佣军)进入面积比英国大五十倍,拥有四万万国民和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竟然攻城略地所向无敌如入无人之境,逼得天朝大国割地陪款。。。。。。
  中英战争使国人睁大惊异的眼睛,发现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比中国强大的国家!中国人的震惊和不快是可以想见的,对以英国为首的外国人的仇恨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英战争只是使中国人的优越感发生了动摇。如果没有随后的一系列履战履败的国际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动摇的优越感本可稳定下来,就象中国人在外族(女真、蒙古、满清)入侵时沦为亡国奴后又能很快找回优越感一样。
  注意中英战争后签订的上有这么一条:“中国对英国不再以‘夷狄’相称,两国间的外交应以平等方式。”那时战胜的英国对战败的中国只要求取得平等的外交地位,说明中国的优越感对外国构成多大的伤害。英国人撤军后,中国人依旧称呼外国人“夷狄”如故。
  十六年之后的英法联军战争(中国人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了中国人的民族优越感以毁灭性的打击。去北京进行停战谈判的英法使节拒绝在晋见中国皇帝时屈膝下跪(战败的一方要求战胜的一方下跪实在是怡笑大方,可当时的中国人并不认为这个要求好笑),还企图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建立外国使馆?!把天朝大国的元首咸丰皇帝活活气死!高高在上的皇帝被外国人气死,小民百姓的优越感也就无以自存,延续五千年之久的民族优越感就这样被彻底摧毁了。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更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脸,竟然被昔日恭顺的学生在天朝大国的国土上击败,并且败得很惨,除了割让富庶的台湾外,还赔偿一笔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为中英战争所付赔款的十倍)。优越感很强的中国人自此陷入了不可救药的自卑。
  别忘了自卑的副产品是盲目自大!!!
  一连串的对外败仗和随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富庶的国土被一块块地割去,国库的财富象潮水一样流入外国人的怀抱。。。。。。中国政府陷入了不可逆转的巨大财政赤字(尤其是中日战争以后)。政府为了运转,只好加倍搜刮辖下无权无势的普通国民。中国人的口袋很快被掏空了,中等以下的人家倾刻间陷于赤贫。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