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facebook效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Facebook上会显示你们共有的朋友,如果共有的朋友数量很多,那你们之间的未来可能不错。

    Facebook具有强烈的性暗示。你被要求列出你的关系状况、你的性取向。该网站的其中一项标准数据栏被标示为“正在寻找”,可选的答案包括“约会”、“一段感情”、。虽然其中一项功能——“捅你一下”“任意玩伴”以及“谁都可以”使得*极度容易,然而在Facebook上,*已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

    在那段日子里,大家都特别热衷于“捅你一下”,即使在那些被认为是老于世故的哈佛学生中也是如此。在Facebook中使用“捅你一下”这个功能并不一定代表着*——至少在理论上,它可能被认为仅仅是一个友好的表态动作——所以,就算是害羞的人也会时不时地鼓起勇气点击这个功能。事实上,“捅你一下”这个功能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意义极为模糊。它可以意味着你喜欢某人,觉得他们有魅力,喜爱他们对老师和同学的评论;或者想使正在做家庭作业的某人分心;又或者只是想让别人关注你。你接收到这个信息只是代表他或她对你使用了“捅你一下”这个功能,到底是何用意,你就自己慢慢想吧。什么是恰当的回应呢?你也“捅”他一下呗,这也是Facebook上的软件程序鼓励大家去做的。

《》  第二部分 遇到第一个大麻烦(4)

    从一开始,和在Friendster和MySpace一样,Facebook上的“加为好友”功能有一些竞争的味道。如果你的室友加了300个好友,而你只有100个,你肯定会努力多加一些。“竞争绝对使得Facebook在达特茅斯大学发展更迅速了。”2006届的苏珊。戈登(SusanGordon)如是说。2004年3月,Facebook几乎在一夜之间席卷了达特茅斯大学,当时她正在罗马进行一个有关意大利的研究活动。她开始收到来自朋友们的电子邮件,告诉她必须要加入,不然等到她在该季度末回校时将会与朋友们脱节。她说:“它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非常有意义。一个在线的绿皮书——多有意思!”(达特茅斯的花名册是绿色封面。)Facebook当时只面向名牌大学开放的事实,也使学生们拥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它在哈佛起步,肯定不会差到哪去,人们都这样想。

    为了使你成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潜在好友,你得好好在自己的简介细节上做文章,这占用了这些刚成为网上达人的名牌大学学生们的大量时间——找到那张你最上相的照片,时不时地修改简介信息,认真考虑如何描述你的兴趣。由于每个人的课程都被列了出来,为了在其他人面前展现出一种形象,一些学生甚至开始选择这些同学学习的课程。而且很多学生选择课程完全是根据Facebook上所显示的——哪些人也会选择相同的课程。一种微妙的偷偷摸摸的跟踪模式变成了家常便饭——如果你对某人感兴趣,你就安排自己去了解他(她)。你们已经共有的朋友越多,那么你们了解彼此的过程一般就会越容易。你在服务器上的简介开始被称为你的“脸谱”,慢慢地,它成了你公开的脸面。人们通过它来了解你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们花了大量时间在网上浏览其他学生的简介,开始只限于校内学生,但不久之后,通过Facebook网络,他们也能了解到其他精英学校的学生信息。哥伦比亚大学2005届的尼克。萨默斯(NickSummers),他在Facebook上的用户号为796,萨默斯回忆称,当时自己按照A到Z的顺序,从网上浏览整个服务器中每个用户的脸谱。除了维护你自己的简介、添加好友、“捅”人、查看其他人的简介之外,在网站没有太多你能做的事,但学生们却花海量的时间去了解其他人简介中的每一个细节。你可以要求Facebook随机显示你所在学校的10个学生的资料供你仔细研究,或者你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参数来搜索到人。这吸引了整整一代人中潜藏的爱八卦的性格和好色之心。

    9月份,Facebook增加了两个功能,这给了学生们更多理由花时间在它上面。在用户简介中增加了名为“留言墙”(thewall)的功能,该功能允许任何人在你的简介上写下任何内容,可以是一条给你的留言信息,也可以是对你的一条评注——相当于是一条公开的电子邮件。任何对你简介的访问者都可以看到这些内容。你不只可以在网上冲浪查看人们的信息,还可以对你了解到的信息作出回应。或者,你不妨邀请某人在某个自助餐厅迟些时候与你会面;或者,你可以做出一个吸引人的评价。而另一位朋友可以对此在“留言墙”上发表评论。突然之间,每个Facebook的用户都拥有了他们自己的公告板。

    在那个夏天,扎克伯格、莫斯科维茨和帕克组建了一个团队,研究学生们是如何使用Facebook的,他们自称“冥想之队”。一旦你开始彻底搞清楚了Facebook,保持其正常发展就是非常容易的事。帕克说道:“那时,学生们简直迷上了这个网站,不停地点击、点击,来回浏览不同的简介,查看数据资料。”开发“留言墙”这个功能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户在服务器内有更多的内容可读,使他们花更多时间在该网站上。这招似乎起了作用,“留言墙”功能几乎立刻成了Facebook上最受欢迎的功能。

《》  第二部分 遇到第一个大麻烦(5)

    另一个新增的功能是“群组”。开通功能后,任何一个用户都能够以任何理由在Facebook上创建一个群。每个群都拥有自己的网页,与简介差不多,包括与“留言墙”相似的评论公告板。马上,在哈佛,毫无意义的群组像雨后春笋般横空出世,例如“我吐出维生素水”这个群莫名其妙地一下子成为拥有1000名成员的群。哈佛2005届学生埃玛。麦金农(EmmaMacKinnon),当时正在就哲学家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EmmanuelLevinas)写她的毕业论文。她记得自己加入了一个名为“我讨厌我论文所写的那个家伙”的群。这个群的成员都是女性,而她们所写的文章与某个男子有关。她回忆说:“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描述的是‘为什么我真的喜欢他’。”

    很多学生开始不再使用他们的地址簿,因为只要在Facebook上键入想寻找的人的名字,就可以与对方取得联系,你不需要去牢记或存储任何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你想马上与某人联络,几乎每个人都将其手机号码和他们的即时信息联络地址列在了他们的简介中,这与一个即时信息聊天室里的匿名身份可不是一回事。互联网进入了一个不同的时期,它变得个人化了。

    Facebook在加州的全职员工减少了,只剩下扎克伯格、莫斯科维茨、帕克和前任eBay网工程师哈利奇奥格卢住在圣何塞以南20英里的住所里,哈利奇奥格卢那时是Facebook的业务经理。安德鲁。麦克科伦也和他们住在一起,他仍然以Wirehog为重心。泰尔投入的资金使得他们能够购买大量新服务器,他们疯狂地把网站扩张起来。在秋季学期的第一个星期,他们新拓展了15家大学。Facebook很快失去了其精英优势。到9月10日,网上的名单包含了俄克拉荷马大学和密歇根理工大学。

    由于他们不得不从简陋的夏季转租屋中搬出来,所以他们重新在洛斯阿多斯山(LosAltosHills)以南几英里的位置租了一个地方办公。这个地方的后院与州际280公路毗邻。这帮助解决了与邻居产生麻烦——那里整天是一片嘈杂,没人会注意到聚会的吵闹和深夜的古怪行为。但高速公路上过往车辆扬起的灰尘使得肖恩。帕克难以居住,在那里,他对灰尘的过敏症几乎要了他的命。幸好他的女友让他搬到她家里去住。

    他们对管理一个网站很在行,但对管理一间屋子可不怎么行。他们把起居室改为一个临时办公室,用白色书写板作办公室的墙壁,桌子零乱地摆放着,上面放着手提电脑,纸张散落得到处都是。扎克伯格的一个高中时期的朋友顺道来拜访时注意到,所有的桌子都被推到房间的一边。原来是因为屋子里配线太多,有人被线绊倒,使得一个断路器松开了,导致一些电源插座断电。但他们没有去找电路盒,而是把电器插头移动到了剩下的电源插座上。这位来访者找到了断路器,合上了开关,这些书呆子们这才从拥挤中解脱出来。屋子里其他地方都空荡荡的,只有几个胡乱摆放的床垫和一堆打好包却从来没有拆开过的行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