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脉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络,心系气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取之两筋间。 
     心病,烦闷,少气,大热,热上烫心,呕吐,咳逆,狂语,汗出如珠, 
身体厥冷。其脉当浮,今反沉濡而滑。其色当赤,而反黑者,此是水之克火, 
为大逆,十死不治。 

… 页面 65…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小肠病者,少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乏,复耳前热。苦寒甚,独肩 
上热,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 
     少腹控睾,引腰脊,上中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 
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动肝肺,散于肓,结于厌,故取之肓原以 
散之,刺太阴以与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 
调之。 
     小肠有寒,其人下重,便脓血,有热,必痔。 
     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 
     小肠胀者,少腹膹胀,引腹而痛。 
     厥气客于小肠,则梦聚邑街衢。 
     手太阳之脉,起之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 
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膈外后廉,出肩解绕肩甲,交肩上,入缺盆, 
向腋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兑 
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者,别颊,上臑,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 
目黄,颊颔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盛者,则人迎大再倍于寸口; 
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 页面 66…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脾气盛,则梦歌乐, 
体重,手足不举。 
     厥气客于牌,则梦丘陵大泽,坏屋风雨。 
     病在脾,日昳慧,平旦甚,日中持,下晡静。 
     病先发于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一日之胃,而腹胀;二日之肾,少 
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 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 
夏晏食。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骭肿, 
若水状。 
     脾脉沉之而濡,浮之而虚,苦腹胀,烦满,胃中有热,不嗜食,食而不 
化,大便难,四肢苦痹,时不仁,得之房内。月使不来,来而频并。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 
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寸口脉弦而滑,弦则为痛,滑则为实。痛即为急,实即为踊,痛踊相搏, 
即胸胁抢急。 
     趺阳脉浮而涩,浮即胃气微,涩即脾气衰,微衰相搏,即呼吸不得,此 
为脾家失度。 
     寸口脉双紧,即为入,其气不出,无表有里,心下痞坚。 
     趺阳脉微而涩,微即无胃气,涩即伤脾,寒在于膈,而反下之,寒积不 
消,胃微脾伤,谷气不行,食已自噫,寒在胸膈,上虚下实,谷气不通,为 
秘塞之病。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为阳,卫气长;迟则为阴,荣气促。荣卫俱和,刚 
柔相得,三焦相承,其气必强。 
     趺阳脉滑而紧,滑即胃气实,紧即脾气伤。得食而不消者,此脾不治也。 
能食而腹不满,此为胃气有馀。腹满而不能食,心下如饥,此为胃气不行, 
心气虚也。得食而满者,此为脾家不治。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肉瞤瞤而短气也。 
     凡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 
阳不从阴,故以三分候死生。 
     脾气弱,病利下白,肠垢大便坚,不能更衣,汗出不止,名曰脾气弱。 
或五液注下,青、黄、赤、白、黑。 
     病人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发痈;微黑者,有热;青者,有寒; 
白者,不治,唇黑者,胃先病;微燥而渴者,可治;不渴者,不可治。脐反 
出者,此为脾先落。 
     脾胀者,善哕,四肢急,体重不能衣。 
     脾水者,其人腹大,四支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 
为约。脾约者,其人大便坚,小便利而反不渴。 
     凡人病脉以解,而反暮微烦者,人见病者差安,而强与谷,脾胃气尚弱, 
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久不愈,病四肢不收,黄瘅, 

… 页面 67…

食饮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也?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适以冬王, 
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因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得之。 
     脾病,其色黄,饮食不消,腹苦胀满,体重节痛,大便不利,其脉微缓 
而长,此为可治。宜服平胃丸、泻脾丸、茱萸丸、附子汤。春当刺隐白,冬 
刺阴陵泉,皆泻之;夏刺大都,季夏刺公孙,秋刺商丘,皆补之。又当灸章 
门五十壮,背第十一椎百壮。 
     脾病者,必身重,苦饥,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胀,肠鸣, 
溏泄,食不化。取其经,足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 
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 
其三里。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 
上腨内,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 
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 
本强,食则呕,胃管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而食,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 
溏,瘕,泄,水闭,黄疸,好卧,不能食肉,唇青,强立股膝内痛厥,足大 
指不用。盛者,则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中切痛;虚则膨胀。取之所别。 
     脾病,其色黄,体青,失溲,直视,唇反张,爪甲青,饮食吐逆,体重 
节痛,四肢不举。其脉当浮大而缓,今反弦急,其色当黄,今反青,此是木 
之克土,为大逆,十死不治。 

… 页面 68…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 

     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 
里。 
     饮食不下,隔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管,则抑而刺之;在下管,则散 
而去之。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髀痛。 
     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热即能食。 
     胃胀者,腹满,胃管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诊得胃脉,病形何如?曰:胃实则胀,虚则泄。 
     病先发于胃,胀满;五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 
筋痛,小便闭;五日上之脾,闭寒不通,身痛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 
后,夏日昳。 
     脉浮而芤,浮则为阳,芤则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者,胃气虚也。趺阳脉浮大者,此胃家微,虚烦圊,必日再行。 
芤而有胃气者,脉浮之大而软、微按之芤,故知芤而有胃气也。 
     趺阳脉数者,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趺阳脉涩者,胃中有寒,水谷不 
化。趺阳脉粗粗而浮者,其病难治。趺阳脉浮迟者,故久病。趺阳脉虚,则 
遗溺;实则失气。 
     动作头痛重,热气朝者,属胃。 
     厥气客于胃,则梦饮食。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 
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 
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 
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侠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胃 
下口,循腹里,下至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