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典的命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人格的人物以取代戏剧中原有的角色,作为表演者
和特殊的观众形成的一个小小的群体,赋予他们远离传
统戏剧情节的现实生活,由此发展出的故事,却是这样一
群从物质到精神都数度陷入赤贫的普通中国人,不知不
觉间被嫉妒和恐惧蚕食。在正典中顺理成章的一切在现
实中却都变成随时被粗暴地打断打散的一盘乱棋,以它
的丑陋和卑贱来承受无时无刻不是正对着他们的正典的
华美高贵的嘲弄。这一方面是为了达到反正典的效果
% 

然,这种效果旨在时时提点着读者去注意小说中的几个
主人公凸显的可耻的狼狈相
& 
,随之而来的另一方面,也
是更重要的,是揭示作者对在正典的已被类型化的情节
掩饰下的事物的认识,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真相”,也就
是作者对于正典本身体现的传统的谬误的真实见解。

对于《霸王别姬》中的段小楼、程蝶衣来说,存在于两
个男人之间的温情的恩怨就是解开真相的最核心的一
环,无论“霸王别姬”这个故事多么优美和伤感,无论“霸
王”的阳刚和“虞姬”的完美女性化在戏剧正典的范畴内
得到多么充分的表现,表演者自己的性别和身份都是不
可改变的;而且,正典越自足和独立,越脱离表演而存在,
它对现状的反讽就越强烈,相应地,现状对它的颠覆也就
越彻底。两者就是这样互相补足又互相消解,正典整体的
稳定状态和由惯性支配的内部关系正是被现实挑战的对
象。当两个男性的感情模式正式地建立起来,并逐渐发展
到牢固得无法容纳一个真正的女人锲入的时候,正典达
到高潮,而现实中的两个表演者的真实关系却随之崩溃
了。在这过程中的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地受到冲击,他们都
肩负双重角色,同时是保护者以及破坏者,同时爱并且
恨,同时拥有并且失去。他们以同样的努力和热情来摧毁
自己惨淡经营起来的戏剧和生活

—一切都是由于他们
在表演着与他们的真实状态截然相反的角色,在这巨大



的反差形成的漩涡中,两个主人公不能幸免,而且连菊仙
也必然被卷入。

在书写霸王别姬整个
# 
既包括台上也包括台下
 
故事
时,李碧华将“虞姬”这个角色作为全部结构的中心,也就
是因为“她”是最典型和最有象征意味的形象,她像一个
图腾一样代表着女性的世界。在传统的文化中她被强烈
地肯定,被所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美包裹装饰,她是由男性
主导的文化塑造出来的图式,是女性成长的最高目标。然
而,在小说中,主动去追求这个目标的是身为男性的程蝶
衣。虞姬和程蝶衣古怪的重合本身就是一道不能弥合的
裂痕。不但程蝶衣的性别使表演存在可疑之处,而且他意
欲化身为虞姬的方式也大可考量,他是通过演练那些既
定的程式,比照着一板一眼的唱腔姿势和戏文来学习女
性对异性的诱惑力,学习她的忠诚和忘我,学习她为男人
视死如归,他企求把从正典中得到的经验照搬到现实中,
在他钟情的段小楼身上实践
, 
但是,他最终印证出的,
是所有经验一一碰壁:段小楼
# 
以及其他他遇到的男性
 
不是上好了妆情深意重的楚霸王,他们每个人的结果都
不外是失败得很不英雄;段小楼的妻子成为他永远的敌
人,痛恨他,伤害他;他的亲人、朋友和仆人都用各自的方
式背叛了他;他在苦难中仍苟且偷生,垂垂老矣
# 
尽管在
扮演虞姬方面享有盛誉的是他,但在现实中演出了至为
关键的一幕“别姬”的是别人,菊仙宁死不离弃小楼的壮
举彻底断送了他成为“虞姬”的希望
 
:这是真正令他灰心
的真相,意味着他赖以安身、终生追逐的不过是镜花水
月,一种他永远也不能达到的虚幻的标准。面对活生生的
悲剧,人性的苍白无力战胜了美与爱的理想。他只有放弃
毕生的求索,向外界妥协,回到男性的世界继续活下去,
看着真正的女性来替代他表演,那是不需要苦苦挣扎的
表演,至少不需要像他自己那样苦苦挣扎。如果再要往下
面推演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这种原本沉重的表演最终转
化成了商品,与世俗完全地合流,而正典与世俗的两难也
就到此为止。

出于对戏剧性情节的追求,小说写到暮年的程蝶衣
在香港与段小楼重逢,物是人非之后,一句看似震撼的话
被段小楼揭发:“师弟。。我

—我和她的事,都过去
了。请你

—不要怪我
% ” 

世俗生活中突然出现了正典表演的幻影

—《霸王
别姬》中的破绽甚多,大多都只是贪图渲染时代的风云物
换而失之造作,对人物和情感的表现倒无大碍,只是这一
句话和它所引发的心灵的轩然大波,却让整个故事到底
尴尬地文艺和煽情起来,原本是想将结局落进全面的虚
空,不小心降落在一块暧昧的陆地上了。虽然他们的情感

纠葛至此算是有了一个交待,让读者的阅读略略好过了
一点,但是,抛开言情风格的要求,这个结尾的设计,多少
也可以说是一个较突兀的败笔,正典与世俗的界限不幸
地模糊起来,被指定见不得人的那些暗淡的欲望和愁苦
倒真的无处藏身了。

《白蛇传》是一个流传广泛的神话,它不像“霸王别
姬”那么有案可查,没有打起始就有的厉艳的悲情和哀
怨,完全是在成型过程中经历了持久的虚构,才从单线条
的、基本上不带价值判断的“妖精惑人”发展为错综复杂、
淡化了人妖之分的家庭故事。它的故事蓝本本身就已经
朝着一个大的文化趋向数度遭到改编,在欣赏趣味方面
的构筑是更加稳固的

—尽管它原先主要是在民间知识
的基础上完成,但伴随并最终满足数百年来中国人的欣
赏趣味的流变和沉淀,是幻想文学,又是社会文学,圆融
于两种规则;若颠覆它,势必要求颠覆整个解读背景。经
过李碧华的改写,这个被“还原”为一个毫无新意的多角
关系的恋爱轶事,其支撑点便由文化上的忠诚变为了私
人感受上的背叛和挫败,只有当人们更为偏向关怀私人
感受的时候,这样的改写才能显示出它的意义。而原有的
解读背景才合理地得到消解。

所谓文化上的忠诚,指的是在“白蛇传”故事里读
者可认知到的两性之间受到世俗规范的相互追随,虽然
它只能在强行编造的结局中获取令人满意的回报。但毫
无疑问,蛇妖最后被取定“白素贞”这个含义高尚的名字,
就已经流露出了传唱者对这一段传奇的褒许之意,蛇妖
对丈夫、家庭的全力维护以及她最终获得许仙的坚定等
待和一个状元儿子这样一些情节,都表示她跃入了被官
方标准称之为具有美德的人物行列,主要以道德上而不
是女性魅力上的优势得到爱情的胜利。但是这种惨烈的
忠诚所换来的荣誉以别样的角度来看,恰好说明了传统
那庞然的道德律法的虚无:白素贞不但没有真正得到她
想要的东西,反而花费了至少二十年的漫长时间来承受
道德斗争的残酷后果,她被镇在雷锋塔下,被动地等待着
拯救。一个生硬的美好结局足以安慰封建社会的芸芸众
生,却不能平息二十世纪在浸染着西方意识的中国大都
市中产生的对这个古老故事的感伤和反思。对自身人性
的清醒的审视告诉此地的知识分子,用这样的形式成为
道德偶像并非是一件值得钦慕的事情,灵魂的缺陷是合
法的,个人有足够的理由去质疑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只
要它挫伤了世俗生活的愉悦。过于苛刻无情的道德,必定
使人们在由商业化行为决定生活质量好坏的时代身受束
缚,得不到解脱。

·!〃
·




《青蛇》自然要破除白许恋情宣扬的理想的道德境
界,这也正是此故事成为正典的重要原因。用小说里小青
的话来说:“宋、元之后,到了明朝,有一个家伙唤冯梦
龙,把它收编到《警世通言》之中,还起了个标题,曰《白娘
子永镇雷峰塔》。觅来一看,噫
# 
都不是我心目中的传记。
它隐瞒了荒唐的真相。酸风妒雨四角纠缠,全都没在书中
交代。我不满意。明朝只有二百七十七年寿命,便亡给清
了。清朝有个书生陈遇乾,著了义妖传四卷五十三回,又
续集二卷十六回。把我俩写成‘义妖’,又过分地美化,内
容显得贫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