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鄣褡立撸淙冉够稷啵浜F浼矀a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⑨,其居也渊而静⑩,其动也县而天。偾骄而不可系者(11),其唯人心乎!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12),胫无毛(13),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14),矜其血气以规法度(15)。然犹有不胜也,尧于是放兜于崇山(16),投三苗于三峗(17),流共工于幽都(18),此不胜天下也。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19),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20);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21)。于是乎釿锯制焉(22),绳墨杀焉(23),椎凿决焉(24)。天下脊脊大乱(25),罪在撄人心。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26),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27)。今世殊死者相枕也(28),桁杨者相推也(29),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30)。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31)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32),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33)!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注释】
①崔瞿:虚拟的人名。
②藏:乃,“臧”字之讹。“臧”是善的意思。
③撄(yīng):纠缠,扰乱。
④排:排斥,压抑。进:推进,提升。“排”和“进”分别喻指不得志之时和得志之时;“下”和“上”则分别指两种心态,即颓丧、消沉和欢欣、气盛。
⑤囚:拘禁。
⑥淖约:柔弱美好的样子。彊(qiáng):“强”字之古体。
⑦廉:方正,有棱角,比喻品行端正,不随合世事。刿(guì):割伤。雕琢:犹言刻削。
⑧“热”与下句的“寒”分别形容两种截然的心态:情感激动和情绪低落。
⑨疾:快速;这里指心境变化迅速。俛:“俯”字的异体。“俛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抚:临。
⑩渊:这里是深沉的意思。
(11)偾(fèn)骄:骄矜而不可禁。系:缀连,这里含有拘绊的意思。
(12)股:大腿。胈(bá):白肉。
(13)胫:小腿。联系上一句,“股无胈”与“胫无毛”都是用来形容劳累奔波的。
(14)五藏:即五脏,这里泛指心胸和思想。
(15)矜:苦。“矜其血气”就是说耗费了无数心血。
(16):“歡”字的异体,今简化为“欢”。兜:人名,传说跟尧作对、被尧放逐。崇山:地名,传说在当时中原之地的南陲。
(17)三苗:帝尧时代的古国名,地处南方。三峗:又作“三危”,山名,地处西北。
(18)共工:帝尧的水官。幽都:即幽州,地处北方。
(19)施(yì):延续。三王:即夏、商、周三代。骇:惊骇。
(20)大德:指人的基本观念和生活态度。
(21)竭:尽;“求竭”指永远不能满足。一说“求竭”即“纠葛”,与上句之“烂漫”对文。姑备参考。
(22)釿(jīn):“斤”字之异体,即横口之斧。
(23)杀:疑为“设”字之误,处置的意思。“杀”,繁体写作“殺”。
(24)椎凿:穿孔的工具。决:打穿,引伸指刑戮、处决。以上“釿锯”、“绳墨”、“椎凿”都是木匠的工具,借指伤害人和约束人的刑法和礼义。
(25)脊脊:相互践踏的样子。一说是淆乱的意思。
(26)伏处:隐居。嵁(kān)岩:深谷。
(27)乘(shèng):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之君”指能统驭上万辆战车的国君,即大国的国君;这里泛指居于统治地位的诸侯。
(28)殊:断。“殊死”也就是斩首。
(29)桁(háng)杨:加在被囚禁者颈上和脚上的刑具。相推:一个挨着一个。
(30)离跂(qí):奋力的样子。攘臂:举臂。桎(zhì)梏(gù):脚镣手铐,用于拘系罪犯刑具,这里喻指用来束缚人的真情本性的工具。
(31)椄(gié)槢(xí):“槢”通作“楔”;“椄槢”就是连接脚镣或手铐左右两部分的插木。
(32)凿:孔。枘(ruì):榫头,即插入孔中的木拴。
(33)嚆(hāo):吼。“嚆矢”即响箭,这里含有导向、先导的意思。
【译文】
崔瞿子向老聃请教:“不治理天下,怎么能使人心向善?”老聃回答说:“你应谨慎而不要随意扰乱人心。人们的心情总是压抑便消沉颓丧而得志便趾高气扬,不过消沉颓丧或者趾高气扬都象是受到拘禁和伤害一样自累自苦,唯有柔弱顺应能软化刚强。端方而棱角外露容易受到挫折和伤害,情绪激烈时像熊熊大火,情绪低落时像凛凛寒冰。内心变化格外迅速转眼间再次巡游四海之外,静处时深幽宁寂,活动时腾跃高天。骄矜不禁而无所拘系的,恐怕就只是人的内心活动吧!“当年黄帝开始用仁义来扰乱人心,尧和舜于是疲于奔波而腿上无肉、胫上秃毛,用以养育天下众多的形体,满心焦虑地推行仁义,并耗费心血来制定法度。然而他还是未能治理好天下。此后尧将欢兜放逐到南方的崇山,将三苗放逐到西北的三峗,将共工放逐到北方的幽都,这些就是没能治理好天下的明证。延续到夏、商、周三代更是多方面地惊扰了天下的人民,下有夏桀、盗跖之流,上有曾参、史䲡之流,而儒家和墨家的争辩又全面展开。这样一来或喜或怒相互猜疑,或愚或智相互欺诈,或善或恶相互责难,或妄或信相互讥刺,因而天下也就逐渐衰败了;基本观念和生活态度如此不同,人类的自然本性散乱了,天下都追求智巧,百姓中便纷争迭起。于是用斧锯之类的刑具来制裁他们,用绳墨之类的法度来规范他们,用椎凿之类的肉刑来惩处他们。天下相互践踏而大乱,罪在扰乱了人心。因此贤能的人隐居于高山深谷之下,而帝王诸侯忧心如焚战栗在朝堂之上。当今之世,遭受杀害的人尸体一个压着一个,带着脚镣手铐而坐大牢的人一个挨着一个,受到刑具伤害的人更是举目皆然,而儒家墨家竟然在枷锁和羁绊中挥手舞臂地奋力争辩。唉,真是太过份了!他们不知心愧、不识羞耻竟然达到这等地步!我不知道那所谓的圣智不是脚镣手铐上用作连接左右两部分的插木,我也不明白那所谓的仁义不是枷锁上用作加固的孔穴和木拴,又怎么知道曾参和史䲡之流不是夏桀和盗跖的先导!所以说,‘断绝圣人,抛弃智慧,天下就会得到治理而太平无事’。”
【原文】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①,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②,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③,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④,以遂群生⑤,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⑥;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⑦。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⑧,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⑨。而佞人之心翦翦者⑩,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11),筑特室(12),席白茅(13),间居三月(14),复往邀之(15)。
广成子南首而卧(16),黄帝顺下风(17),膝行而进(18),再拜稽首而问曰(19):“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20),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21);至道之极,昏昏默默(22)。无视无听,抱神以静(23),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24),闭女外(25),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26),至彼至阳之原也(27)。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28);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29),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30)。”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无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士。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31),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32),吾与天地为常。当我(33),缗乎(34)!远我(35),昬乎(36)!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注释】
①黄帝:轩辕氏,相传为中原部族的祖先。
②广成子:传说即老子,实为虚构的人物。空同:亦作崆峒,神话中的山名。
③佐:辅助。“佐五谷”即帮助五谷生长。
④官:用如动词,管、主宰的意思。
⑤遂: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