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状元辣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至于农户无心生产务农,江南整片地区,人心惶惶,米价高昂的同时,带动其他物价也不断上涨。

江南贫苦农户,甚至出现饿死人的情景,朝廷派了太子前来赈灾。

太子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道口谕,打开所有江南府衙的储备种粮,让农户安心生产,保他们足以吃到下一季的口粮。

如此,江南所有府衙里面的储备的近十年的种粮,在太子的一道口谕中,给江南的百姓吃了一道定心丸。

后来,百姓有口粮吃了,那些惜售米面的商家,因为高价进货不少,倒了不少商家。百姓却是拍手称快。

但江南连续几年,种粮价格高居不下,稀少的大米价格一样高居不下,江南大片地区一般百姓几年吃不上米面,只能吃太子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

这后面的几年里面,江南富硕不再,繁华似乎倒退到十几年前的战后重建年代。

这期间,太子在江南百姓眼里,成了救世主一样的存在。百姓极为拥护太子。信任太子。

知道将要发生的事,谢文婧不打算等到太子抛出低价种粮赈灾的那个时候,自家人现在有了一百亩的田地,自然不能看着颗粒无收,尽早毁了改种大豆,还来的及。

谢文婧决定种大豆,也是因为有前世的经历,那个时候,江南普通百姓非常多的人在以后的几年内都因为小腿水肿,无力耕种,其实也陆续因此死了不少人的。

但最开始百姓以为这是绝症,后来有一个御医发现,连吃一个月大豆可以消除小腿水肿,一时间,大豆堪比金豆。

普通百姓吃不上一个月的大豆,太子得知后,又自掏贴己的钱给江南百姓买大豆,听说那以后几年,太子跟太子妃都穷的身无饰物。东宫更是养不活几个宫女太监。

一直到前世自己死的时候,太子的名望在江南百姓眼里,都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小姐要是真的这么决定的话,老朽就招呼村里人给你烧了,不知道小姐打算种什么?”

李村长答应之后,好奇的问了一下。

“就种大豆吧!”谢文婧笑笑回答。

“一百亩全部种大豆?”村长哈着嘴,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大豆可不是挣钱的作物啊,大豆那是给马吃的饲料,就是磨成豆腐,也不值几文钱啊!

再说,平常村民家里就是种点大豆当菜吃,怕是一分地也难以种到,又不值钱,又不能当口粮,种一百亩?村长无法理解这个衣着华丽的小姐。

不过,这样的人家,一出手就是一千多两银子,还是一个少女掏出来的,想来也不会差了钱,兴许是种着高兴吧!

“嗯,全种,不知道村长能不能替我找人种这一百亩的大豆,工钱照常给。”谢文婧笑笑,这地方距离扬州远,只要三叔三婶帮着保守秘密,扬州谢家是不会有人知道这里还有自家田产的。

不过,这点田产对于扬州谢家广陵的田庄来说,太不值一提了。但也得注意保密,不能被那边知道。

这点田产就当做将来自家人在谢家败落以后的退路,谢文婧可以肯定,要是扬州谢家败落,爹娘,还有三叔三婶恐怕会被那个老女人踹的干干净净。

都穷的不成样了,她恐怕也顾不上一贯的好名声了,到了那个时候,她眼里只有谢家这个烂船里面的三根钉。

自家跟三婶家,是别想从破落的谢家里面得到一根钉。早做打算为好,这个村子在扬州谢家,赵家人眼里,恐怕是穷到不能再穷的地方了吧!

“这个不费事,工钱就不要了,你们给的80两修葺屋子的钱就算多了,老朽会按照你的话,烧了你名下的一百亩麦地。

村里女人这些天也闲着,就带着她们给你们家田地撒上豆子,也不费事,不过,这一百亩田地那得需要多少豆种?老朽担心,整个杭州的豆种也不够啊?”

村子很实诚,也很操心。

“最多四天,我会将豆种都送到这儿的,村子帮我安排人就够了,还有,不能白白麻烦村里,这二十两银子,不算是工钱,算是我请村里给我种地的乡亲吃个家常饭的。”

谢文婧一边说一边拿出二十两银子,塞进老村长手里。

老村长热情,不要工钱,谢文婧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便多给了不少,要真正算工钱的话,一个妇人劳力,一天20文钱,一百亩的田地,就是一百个人给自家干两天,也就4两银子。

不过,20两银子对于自己来说,现在还算是零钱,用这些钱,跟村里处好关系,有好处没坏处。

☆、049 佛祖是我家邻居

村里的村民,看着都很实在,过些天,他们的日子过的将会越来越难,现在他们手里有些小闲钱,也给他们多一点机会存点口粮。

“不可,万万不可,这二十两银子,小姐可千万不可给了,老朽羞愧啊!”

李村长连连后退,推辞谢文婧给的银子。

“村长,这可不是请你一个人吃饭的,这是我请村里帮我的村民吃饭的,不过,有些不好意思,还得请他们自己做饭。

再说,等两个月之后,收割豆子还需要村里帮我忙呢,村长就替我买些米面馒头,请大家伙吃顿家常饭吧!”

谢文婧真诚的态度,让李村长满脸通红的收下了20两银子。

李家祠的事搞定之后,谢文婧轻松了一大截。一行人离开李家祠返回杭州城内。

“文婧,三叔没有想到,你会这么能干!那些村民都十分喜欢你呢!”

三叔有些羞愧,说起来自己也是长辈大人,可出来之后,自己根本没有文婧这么利索能干。惭愧啊!

“三叔,不一样的,你们读书能考功名,能当官,文婧就不能了,这个地方,虽然不值我们多少银子,但好歹也算是我们一个落脚的地方。

三叔,三婶,文婧能不能请你们帮着保密一下,这李家祠的一百亩地不要告诉那个老女人?”

谢文婧珍重的请求。

“嗯,三叔知道了,文婧,你以后不能再说她是老女人,该叫祖母还是叫祖母,免得说成习惯,被人听了,你的名声会毁了的!”

三叔也珍重的提醒谢文婧话语的不妥。

谢文婧一愣,随即点点头:“多谢三叔,我懂了,无论何时,我都称呼她祖母。”

三叔的话是一片好意,也是必要的,虽然自己恨不得撕了那个祖母,但就是真的有机会撕她的时候,也要一边撕一边称呼她祖母,这样好,显得自己懂礼数。

到了杭州城内经过一家农作物铺子的时候,谢文婧让三叔他们等自己一下,谢文婧知道这个叫唐家农铺的铺子。

唐家农铺在杭州经营的铺子当中只能算是小铺子,地势稍微偏僻,不在杭州主街上。

但他背后不知道靠着什么人,农作物及种子多的很。量也十足,即使在今后几年内,这个小铺子也是要什么有什么。

而且这个唐家农铺在扬州跟金陵都有分店,这里不仅是大豆,连稻谷种子,小麦种子,都多的很。就是后来,太子从别国买来玉米,甘薯,这里也有的卖。

果然,在这个叫唐家农铺的铺子里,谢文婧一次头就买足了自己需要的大豆种子,还有水稻种粮。

水稻种粮,谢文婧一下子买了八百亩的量,是因为江南今后几年,都会严重缺稻谷种粮,自家一百亩水田,先存下八年的种粮。

尽管谢文婧也知道,等自家下一季的水稻收割之后,也能挑选出种粮来,但谢文婧还是觉得,多买些种粮不会错的。

这个时候商家卖的水稻种粮还算便宜,比市面上大米的价格低了一小半。

现在大米的价格,一斤已经涨到3文钱,以前低价的时候,最低只有一文钱一斤。就是涨,最高也只是涨到两文钱。

如今雪灾严重,大米涨到三文钱一斤。而稻谷的种粮,现在是两文钱一斤。

一般一亩田需要一斤稻种,八百斤稻种,谢文婧花了一两六足够。大豆种子比稻谷种子贫宜,一斤需要一文钱,一亩地需要四十斤豆种。一百亩豆种谢文婧花了四两银子,总共一起就花了五两六的银子。

谢文婧很满意,这点银子将来的利润足可以支持自家度过今后的几年灾年,将生意做大,谢文婧不再有这样的念头。

前世的生意做的那么大,结果爹娘悲苦,弟弟纨绔,自己意外陨落还累了徐大哥。

这一世,能承欢爹娘膝下,管教好弟弟,做到丰衣足食就足够了。

要真是将生意做大了,少不得又被败落的谢家缠上,赵家也决计不会毁了婚约,还是这样简单的好。

将这些货物买下来,谢文婧跟对方约好两天后可以来取货。

一行人回到杜家之后,暂时没有跟杜家外祖父他们说在法净寺山下的李家祠买了院落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