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缺氧日记 作者:郎峰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则担心自己负重过多,只背了半壶水和一包压缩饼干,舍弃相机而带上了采访用的MD录音机。 
  十点钟,我们从营地出发,沿着河滩向源头的方向走。看似平坦的河滩,走了几步就开始喘粗气了。感觉已经走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回头发现还未走出大本营所在的河谷。 
  我们走的路是一条由登山者和牦牛沿着河谷踩踏出的山路,蜿蜒向上,越走越窄。河谷两侧是倾角四十多度的山坡。几十年前,我们走的这片河谷还被绒布冰川所“占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一点点向上退缩,如今这里只剩下冰川融化后裸露的巨大的石堆和一个个碧蓝的冰碛湖。 
  越向上走越荒凉,转了几个弯之后甚至连珠峰的尖顶都看不见了。 
  “我们不会迷路吧?”望着四周清一色灰褐的山脉,我不禁有些担心。 
  “放心吧,只要沿着这条河谷,绝对没有问题”,同伴显得胸有成竹,虽然他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我们继续沿着河谷中的脚印前进,翻过一个个小小的丘陵。其实每个小丘陵也就十几米高,而且大多是缓坡,但即便如此,每爬上一个山坡,我几乎都是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喘息好一会儿。然后一鼓作气,走下山坡;休息片刻再翻越下一个丘陵。 
  开始的半个小时,每爬上一个山坡,我就会测一下海拔,看看自己又上升了多少高度。慢慢地,我就懒得看了……上坡的速度越来越慢,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休息的频率越来越高……走了一个半小时以后,我觉得自己到了运动的极限,每迈一步都无比艰难,以至于坐下休息也不能恢复一点体力,甚至每一次呼吸都觉得没有力气了。眼前开始模糊,早已经没有了举目四望的力气和心情,只看着脚下的山路,感觉双腿的神经正在离我而去,我只能木然地跟着前边的同伴迈着步伐。 
  时间已经接近正午,陆续有外国登山者从我身旁经过,看着我一副软塌塌筋疲力尽的样子,有的人冲我挥挥手,意思是“加油啊!”还有一个外国朋友甚至大声冲我喊“Hi!boy!(小伙子)”。我想这是因为我戴着“打劫帽”,他们根本分不清我是男是女。“打劫帽”是我们自己发明的名词,就是一种在高山地区防止紫外线伤害的黑色帽子,可以把脑袋整个包住,只露出两只眼睛和鼻孔。因造型酷似劫匪通常所带的面具,所以称之为“打劫帽”。 
  天气越来越热,我再也顾不得什么保护皮肤了,把帽子翻起来露出脸,靠在路边的大石头上大口喘气。前面的同伴不得不停下来等我。 
  “快到了!再翻过这个山包就到了!”尽管有同伴的一次次鼓励,我的步子依然越来越迟缓,几乎是一步一挨。看着一个个外国登山者从我身边轻快地走过,我的意志几乎都崩溃了,除了咬牙前进,别无选择…… 
  翻上了不知第多少个丘陵之后,我终于清晰地看到了绒布冰川末端——冰塔林! 
  记得2004年,我到加拿大时曾经专程去看过北美的哥伦比亚冰川。记得那里的冰川末端是巨大的冰舌,就像是从山脉之间奔涌而下的洪水被瞬间凝固。我们站在冰舌上,导游告诉我们落在那里冰川上的一片雪花要经过一百六十年的挤压才能重新化作水滴流入河流。至今无法忘记导游的生动讲解,无法忘记那一片雪花的生命历程。 
  而前几年在四川海螺沟看到的冰川却又是另外一幅景象。从半山腰热气腾腾的温泉转过几个弯,竟然就到了冰川的末端。浓云重霭中,巨大的冰块夹杂着沙石汇成一条冰河,就像是初冬时节黄河的凌汛。 
  而珠峰绒布冰川的冰塔林却又是我完全意想不到的景致。一片灰沉沉的山谷中,冰塔林像山谷里列队的一排排战士,矗立在乱石丛中,高的大约有十几米,矮的只有一两米,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律泛着近乎浅蓝的光芒,整齐而高傲,冷冷地打量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在珠峰这个世界之巅,就连冰塔林也充满了王者气质! 
  我看了看脚下的路,走到冰塔林里面恐怕至少还要一公里。而此时,我已经精疲力竭了。为了保证能够走回营地,我们决定今天暂时不到冰塔林里面,就在原地休息,然后返程。 
  找到一块背风的大石头,靠在上面休息。我已经完全不顾皮肤的伤害,摘下帽子,仰着头,眯着眼,让温暖的阳光平缓我疲惫的神经。就这样靠着靠着,有一会儿我竟然在耳畔的风声中睡了过去。 
  半个多小时过去,我终于恢复了一点体力,和同伴分享了一块压缩饼干,喝了些水。 
  两点钟,我们开始返程。别看回程是降低海拔的过程,但是依然要翻过一个个小小的丘陵。没走多远,好像恢复的体力又耗光了,脚步又沉重麻木起来…… 
  终于看到营地了!我们决定最后休息一次,一鼓作气走回去。坐在大石头上,我闭上眼睛想放松一下,没想到竟然又坐着睡了过去。同伴赶紧唤醒我,连拖带拽地不让我再休息,一路把我“扯”回营地。 
  进了帐篷,我靠坐在铁架子床沿上,大脑已经基本空白。留在营地的记者关切地来询问,我只摆摆手,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二本营尚且如此吃力,再往上行进可怎么办呢?



2005年4月29日:买“厕”记

   心灵驿动:厕所!厕所!我的梦想! 
  刚到珠峰大本营的时候,每天除了与可恶的高山头痛斗争外,就是为了如厕的事发愁。因为我住的测量营地只有我一个女性,而且大本营的河滩上天高地阔,走出好远都是“一马平川”…… 
  然而,在山上没过几天,我就发现,外国登山者的营地上有一种看起来很奇特的帐篷,一人多高,一米见方,搭建的方式和普通帐篷没什么区别,也是四面固定,但好像只能容一个人坐在里面的样子。后来问了才知道,这是移动厕所。大部分的外国探险者营地都给女士配备了这种厕所。但是所有的中国营地上,一个移动厕所也没有。 
  在离我们不远的印度营地边上,这种厕所一字排开摆了十个。我奇怪地问和他们相邻的中科院营地的专家,印度人为什么搭这么多厕所啊?他们告诉我印度营地一共有十个女兵,一人一个厕所。 
  哇!听得我眼睛都直了,多么幸福的印度女兵啊!相比之下,我们……呜呜……连水都不敢喝。每天远远地一看到印度女兵们幸福地去厕所,我就在心里想,要是能中途下山办事,我一定要买一个厕所带上去。 
  当然这种奢侈品在珠峰脚下的协格尔镇是绝对不可能买到的,“但是日喀则可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啊……”所以我昨天路上就开始憧憬着买移动厕所了。 
  今天一早,两位师傅继续寻找修车配件,我也吃过早饭就出动了——寻找移动厕所。日喀则的户外用品专卖店还真不少,我们旅馆的附近就有好几个。我先找到一家我认为是附近最大的一家专卖店,冲进去兴高采烈地问售货员:“小妹,有移动厕所卖吗?” 
  “啥?” 
  显然售货员对这个词相当陌生,我赶紧重复一遍,还加上手语,一边笔划一边解释:“移动厕所,户外用的那种,和帐篷一样质地的,能在野外搭建的……” 
  售货员这回坚决地摇了摇头:“没有!” 
  “哦,也许这种厕所不好卖,不是每家都愿意进货吧,”我在心里嘀咕着,又转到下一家,下一家……然而转了大半条街,每家商店售货员的反应几乎都一模一样。有的售货员甚至任我反复描述依然想象不出移动厕所是什么样子。 
  我的信心、耐心一点点消失,沮丧慢慢浮上心头……这是这条街上的最后一家专卖店了,是全国的探险者们都很熟悉的一个品牌专卖店。我走进去,脱口而出:“小妹,有厕所吗?” 
  “对不起,厕所在街对面!” 
  “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过,我还是不死心地追问了一句,“移动的,户外用的,没有吗?” 
  “对不起,我们店里没有厕所。”依然是不变的回答。我相信这个售货员最后也没搞清楚我要做什么还是要买什么。 
  最终一无所获。这种郁闷也没法和同行的男记者们交流…… 
  我慢慢吞吞地走回旅馆,两位司机师傅已经回来了,我们的汽车依然修不好,明天只能去拉萨。我的心里又燃起了一线希望!我能有机会回到拉萨再买“厕所”了。 
  晚上,山上的大本营传来消息:昨夜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