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老子想尔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陵对众弟子说:“这些鬼帅虽佒怏退去,实际不服。定会纠集六大魔王再来倒乱。正好让我一并整治。”
  八部鬼帅来到一座山洞,向六大魔王求援。说:“那张道陵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我等不是他的对手。请大王出山,合力破敌。”六大魔王冷笑道:“何方妖道,敢来作对,我们倒要去会他一会。”
  次日,六大魔王、八部鬼帅来到琉璃高座前面,六魔王大声叫嚣:“张道陵,你敢不敢与大王斗法。”
  道陵淡然一笑,说声:“奉陪”。接着他就命王长、赵升积薪放火,火势正猛。道陵投身入火,火中忽生一朵青莲花,从火中托起道陵。六魔笑道:“这有何难!”说着便把手分开火头。两个魔王先跳了进去,但很快就跳了出来,须眉都烧坏了。口中不断地说:“这火厉害,不知怎么就是分不开。要不是跑得快,恐怕要给烧死了。”那四个魔王,便不敢动弹了。
  道陵又在台前化出滚滚江水,他投身入水,随即又乘黄龙而出。他说:“你们敢来吗?”六魔王又笑道:“那火虽说厉害,这水就不怕了。”说着六魔一齐跳到水中。虽知它们在水中,它们站立不住,连翻了几个筋斗,吃了一肚子水,才好不容易地翻了出来。
  道陵又在硫璃台前,放置一块巨石,穿石而过。六魔又不知厉害地说:“论我等气力,就是一座山也能穿过,这块巨石算得了什么!”便挺着肩胛挤了进去。这时道陵在一旁,口念符咒,六个魔王半身陷于石中,动弹不得,哀号欲绝。八部鬼帅见状大怒,欲与道陵拼命。它们化为八只吊睛老虎,张牙舞爪,直扑道陵。道陵摇身一变,变成一头狮子,大吼一声,紧追老虎。鬼帅再变为八条大龙,来擒拿狮子。道陵便又变成金翅大鹏,张开巨喙,直啄龙睛。凶龙迅即幻成十二丈高的大神,手执大挝,欲击巨鸟。巨鸟收拢双翅,变成了顶天立地的金刚,将一块万斤大石,用丝线悬在大神头顶,还让两只老鼠去咬丝线。巨石摇摇欲坠,就要砸在大神头上。六魔八帅自知技穷,齐声哀求说:“请大师手下留情,我等从今以后再也不敢虐害生民了。万望大师格外开恩,放我等一条生路!”张道陵历声说道:“我也不愿轻易大开杀界。你们各各立即率一应鬼魔,返回幽暗地下,永远不准再到阳明世上为非作歹。”众鬼魔立即化着一缕缕青烟,钻入地下。
  蜀中百姓,笑容绽开。张道陵更加声名远播,往青城山求道的人络绎不绝。张道陵便在青城山腰的混元顶下的峭壁山洞里开堂讲道。一天,张道陵引领赵升及众弟子登上绝岩,说:“下面是不测深渊,有棵桃树生在岩壁上,象人的手臂一样伸展开来。谁能下去把桃子摘来,我就把《黄帝九鼎太清丹经》传授给他。”
  众弟子向万丈深渊看了一下,都吓得两腿发抖,一个个都不往后退下,羞惭地嘟囔:“恕弟子无能,不能得桃。”
  这时,悬厓边只剩下张道陵赵升师徒两人。赵升又往绝厓下方观察了一会,对师父一拱手说:“弟子冒死也要去摘桃。”说着他就轻轻纵身一跳,落了下去。在这一瞬间,众弟子紧张得不约而同地惊叫了一声,并慢慢地向悬崖边上走去,唯有张道陵却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家都看到赵升正稳稳地坐在桃树枝上。
  赵升摘下桃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抛。一共二百零二颗,在场的人每人得一颗,张道陵也吃了一颗。留下一颗等赵升自己来吃。一个小道拿着这个桃子犯急说:“赵升又怎么样上来呢?”众人也在纳闷。只见张道陵俯身把手伸向赵升,他的手一下子长出了好几丈。赵升握住师父的手,攀了上来。吃下了留给自己的那颗桃子。
  这时王长来了。张道陵笑呵呵地说:“你来迟了一步,桃子刚吃完了。不过,那树上有两颗桃子没有摘下来。这回我自己下去,那颗大的应当我吃,另一颗给你王长吃。”说完,往空中一跳,哪知并没有落在桃树上,连一点人影都没有看到。众人惊叹悲涕,不知所措。王长、赵升相互对望了一会,说:“我等不去寻救师父,怎能心安?”于是他俩也象师父那样,往空中一纵身,跳了下去。两人在空中坠落了好一会,方才触到实地,定睛一看,一左一右,不偏不倚地正好站在师傅面前。张道陵笑着说:“我知道你们两人会来的。”道陵让王长把桃子吃了后说:“我们上去吧。”他一手拉着王长,一手牵着赵升,纵身一跃,就回到了悬厓之上。
  众弟子见三人平安回来,又惊又喜。这才知道师傅的法力真是神秘莫测。
  赵升跟王长站在一边。赵升悄悄地对王长说:“我现在明白了,先前的美女、乞丐、老虎、摘桃等等,都是师父在考验自己。”
  王长说:“师父先祖张良,得异人传授《太公兵法》。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赵升说:“知道。师祖张良为汉朝开国元勋。曾以铁椎狙击秦始皇。不成,避风江苏,在下邳遇到异人,经过几次考难,这才觉得‘孺子可教’,授与了《太公兵法》。师祖这才得以辅助刘邦,成就大业。承蒙道兄指点,弟也忽然开朗了。没有敢于下地狱的精神,也就上不了天堂。”
  这以后,张道陵就把得道的要秘悉心传授给了王长、赵升。终于有一天张道陵带着他俩往天空飞去,成了神仙。
  至今,仍有“天师洞”,相传就是因为张道陵曾在这里讲道故而得名。东边不远处有危岩三岛,相传为张道陵降魔时所劈,石上刻有“降魔”二字。岛旁泉水环流,浓荫蔽天,为避暑胜地。

  ■天师道开祖——张道陵
  选自《九都释道》赵荣珦 著
  道教,是中国民族土生土长宗教。它是由先秦道家学派和两汉的宗教信仰,孕育而成的。
  张道陵在洛阳北邙修道时,道教初创的黄老道,己从东汉宫廷,传到民间,洛阳曾出现过《太平经》。
  张道陵离开洛阳时,曾携带《老子五千文》和《太平经》等道书,在蜀郡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中国第一次出现有纲领有组织的教团,所以,史家称中国道教之始,为东汉的“五斗米道”。张道陵称为“天师”,所以,“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因其原来的名称为“正一盟威之道”,所以,又称“正一道”。
  一 辞州令 北邙修道
  张陵,道教称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他的八世祖为“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张良辅佐刘邦打天下,建立了两汉王朝,被封为“留侯”。而张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随赤松子学辟谷,导引轻身之术。
  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也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所以,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
  张道陵自幼聪慧,七岁时,开始学习儒家“五经”,以后,不断学习到社会上流传的天文、地理一类的书。他刻苦学习,立志做官,并想辅佐汉室,荣宗耀祖。志向和毅力鼓舞着他,最后,他进入了全国的高等学府——洛阳太学,在这里他博通五经,成了一名饱学之士。
  张道陵太学毕业后,他想跟他的老师一样来授徒讲经,一举成名。他先后到南方天目山南的神仙观和西北的通仙观,设立讲堂,教授五经。数年间,学生由千人之多,乡人称他为“大儒”,名传一方。
  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张道陵二十五岁,被郡守以“贤良”推荐到朝廷,后来,到洛阳经过考核,一举中了“贤良方正极言直谏科”,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在江州令任上,他看透了地方强权的横行,为官的贪赃枉法,老百姓食不裹腹怨声载道。他又想到自己为一介书生、小小县令,怎么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世道,倒不如效法先祖张良,出离尘世,善保自身,以图延年益寿罢了。
  于是,张道陵约在明帝末年,谢绝了朝廷的一再挽留,辞去江州令职,便北上洛阳,隐居北邙山中,潜心修习黄老长生之道。他研读了《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纬之学。三年后,得《黄帝九鼎丹法》,相传神兽白虎衔符而至其所,其道术日益完善。
  汉光武帝由谶纬之说登上皇帝宝座,晚年,深信不疑,遂“宣布图谶于天下”。汉明帝继位后,秉承皇帝遗旨,宣扬图谶,又派人西天求法,引佛教于中国。汉章帝建初五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