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密真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罡叱删停灰病H稽S教兼紅教之長而出類拔萃之大德,迄今仍不無其人。為令正法久住,為欲普益三根,黃教之建立,實有莫大之需要。有大心人,幸益窮究而弘護之,佛法眾生之前途,實利賴之矣。 

回上頁 




三、密宗大意 持松阿闍黎在宜昌居士林講 

                                                張志恒記 

    佛法在中國分成實、俱舍、禪、律、天台、華嚴、法相、性、淨土、真言十宗。在印度發源之地,大要只分兩宗。曰顯、曰密。顯者滐@也,密者深密也。顯宗教顯義著,學者但善觀經典,即可如法修行。密宗教義潛藏法海,非經師傳不可。 

    中國密教自唐失傳,越千餘年於今,始由枺瓊鱽恚痪曙光,宛如鐵塔初開,還我二部大法,求道者生逢其時,當聞法起修,不可說食不飽。 

    密宗分兩大部,曰金剛部,曰胎藏部。密有三義。曰眾生自密,曰佛密,曰言說密。 

    佛性本眾生所同,為累劫無明所掩,眾生遂不復自覺,如富家藏寶地中,久竟自無其處所,是謂眾生密。 

    如來大悲,以普度眾生為宏願,本無密不傳人之法,惟此天曰自證之法,則非機不傳,不器不傳,非時不傳。譬如長者富有資財,諸子年少,貪於撸颍T所寶物,皆任給予,惟干將莫邪,心不輕授,蓋恐其自傷傷人也,是謂佛密。學者承受阿闍黎所傳之法,非同入曼荼羅同時灌頂之人,不可相與語,恐罹盜法之驗血愆也,是謂言說密。 

    密宗教義,有最切要之二語,曰當相即道,即事而真。 

    修真言行者,其初微小印證,可以喚雨呼風,咒藥癒病。及其至也,可以即身成佛。 

    修真言行者,必須三密相應。手結印相曰身密,口誦真言曰口密,心作觀想曰意密。 

    吾人禮拜佛像,亦為入實相之一端。或謂佛像泥塑木雕,焉能有感應。不知其中感應,有極顯明易曉之理。譬之無線電報,因電氣充滿宇宙,無處無之,故一處置發電機,一處置收電機,彼此呼吸相應,不爽毫絲,佛之心量,滿虛空,遍法界,眾生心量,亦與佛同。今以佛比電氣,塑像比收電氣機,禮佛眾生比發電機,其能感應之故,不顯明易曉乎。 

    如來一切智智,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何謂一切智智?一切謂名色等無量法門,此無量法門中,一一相,一一性,一一體,一一力,一一因緣果報得失,同相異相等,皆能以智慧力而遍了知,故名一切智。今云一切智智者,乃智中之智也。非但遍知一切法,而亦知是法究竟真實之際,知是法是常不壞相,知是法是不增不減,猶如金剛。此一切智智自證之境,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說者無言,要須觀得乃能知之耳。何謂菩提心為因?菩提心者,所謂自淨信心,即自信己心,猶如虛空,本來清淨,無諸戲論分別。若此信心堅固不動,時時以此信心觀察心之實相,則能離一切罪業,不到三界受生,一切功德,以此增長。譬如有人忘失寶藏,經人指示其處,即深信其言,勤求得之。然此寶藏遺而復得者,皆由信心之力,故曰菩提心為因也。大悲為根本者,根本是堅固不可傾動之心,若有人雖信得己身是佛,設非以大悲萬行為緣,使之堅固,使之增長,則菩提大果,何由成熟。譬如種子為因,地水火風空五者為緣,缺一即不生長。故菩提心種子,亦須以大悲為地、為水、為火、為風、為空,而執持之、滋潤之、溫育之、開發生起之、舒服之,則無量功德,任唛_發,由芽而莖而枝葉,次第莊嚴,故曰大悲為根本也。方便為究竟者,即是利他之善巧。謂曰淨菩提心,大悲萬行,果報圓成,今復以此教化眾生,使皆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譬如舊種子生出新種子,今新種子又生種子,故名方便。又菩提心猶如真金,本性明潔,大悲猶如學習金師之藝,方便猶如藝術成就,隨心所作,習成大器。然此心領神會之處,不能出以授人。諸一切智智方便成佛之果,亦復如是。雖自在變現種種像貌,然不同掌中一物,可以轉授他人故曰究竟。 

    別宗解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乃就時分久遠而言。密宗乃就三妄執而言。何謂三妄執,眾生以一念不覺之無明,而生貪瞋痴慢疑五種根本煩惱。就眾生二邊之執,將此五種煩惱,一一各分為二,則成十種。將此十種,一一又分為二,則成二十種,如是疊次分為二,以至第五次分為一百六十種,是為一百六十心。此一百六十心,皆是世界妄想執著,眾生漂流六道,造無量無邊業,受無量無邊生死,皆此種妄想執著驅之也。此種妄想執著,有粗者,有細者,有極細者,故稱世界本妄執,亦名三大阿僧祇劫。若能依法修行,超越此一百六十心之第一重粗妄執,即名第一阿僧祇劫,又超過第二重細妄執,即名第二阿僧祇劫,更超過第三種極細妄執,是名第三阿僧祇劫。若人能於一剎那間,超過此三種妄執,即一剎那成佛;一生超過,即一生成佛,乃至三大阿僧祇劫。不能超過此三種妄執,即三大阿僧祇劫不能成佛也。 

    依顯教修行,經無量阿僧祇劫,或有能到菩提,或有不能到者。密結尾簡單直截,即以真言為所乘之法,頓超直入而歸於清淨菩提心門。 

    修真言道,有六種得無畏處。但在路途之中,無論得到若何境界,當一心清淨,不生執著,不生疑怪,不起驕慢,不計超勝,方可自在達到彼岸。否則未到謂到,或稽留於化城,甚則著魔,其害不可勝言。故如來叮嚀修真言門菩薩,當修十緣生觀也。 

    世間之人,以十種惡業為因,漂流六道,無有歸趣,後以發心皈依三寶,或更受五戒,以此修十種善業之道,即在人間天上受生,免除地獄三塗重大劇苦,名為最初得蘇息處,是謂善無畏。真言行者初入三昧耶結緣灌頂之壇,投花所得本尊,即以此一尊真言供養修行,依音聲念誦,觀種子字形,其位與此善無畏齊。一切眾生,以不知我之自性故,執有我身及身外之物。今以受三皈五戒,即依佛法,循身修觀。初觀此身之始,是父母精血合成,種子不淨。次觀住母胎中住處不淨。次觀此身本體,是髮毛齒眵淚涕唾屎尿垢污皮膚血肉筋茫璺靖嗄X膜腸胃脾腎心肺生臟熟臟赤痰白痰三十六種不清淨物之所合成,本體不淨。次觀九孔常流露不淨之相,自相不淨。次觀一氣不來,模洜臭,究竟不淨。由觀此身有此五種最不清淨之相,故於此身不生貪愛,不被此身之所繫俊菫樯頍o畏。真言行者,得本尊三昧眾相現前時與此位齊。一切眾生,於五蘊中執著有我,由此我執顛倒,生起貪瞋痴三種妄執。今修行者,了解此心為我執顛倒之所蓋覆,觀察五蘊自體,尚藉緣生,無有自性,則此五蘊所集聚之中,何能更有我在。譬如因樹而有樹影,若無樹者,影以何生,因作觀故,拔無明之種子,生十二因緣,不被我之所繫俊侵^無我無畏。真言行者,於本尊所現形像,能不生愛著,不生驕慢,其位與此同。行者雖知蘊中無我,然此心尚埋洠ъ段逄N之中,今欲打破此蘊,不起執著,當觀五蘊之自性,如幻、如陽焰、如影、如響、如旋火輪、如乾闥婆城,非有而有,有而非有,而知五蘊、六入、十八界等本來空寂,證到寂然之界,不被五蘊之所繫俊侵^法無畏。真言行者於本尊所現影像,能作無性無生觀者,與此位相齊。一切空法、有法皆不可得,經所謂空法,不緣空,不緣有,心主自在,覺自心本不生。經所謂住無緣,由離此有、空二邊之境,不被法之所繫俊侵^法無我無畏。真言行者之心,於瑜伽道中得自在之用時,即與此位相同。由法無我無畏更進一步,得極無自性大空之智,則一切業煩惱,都無所繫俊瑏K無所解脫。繫俊c解脫,自性平等;世間與涅槃,自性亦平等,乃至蘊界處能執所執我壽命等,其自性亦皆平等,無毫厘之差。不被有為無為界之所繫俊侵^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得此無畏時,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之菩提心也。 

    以上所說六無畏種種心相,皆是說其外跡,以明修證之溕睢崉t此心在纏出纏,皆無相貌可見,亦無溕畈课豢梢姟H纛D超之人,能於一念之中,以自己三業同於本尊,即是第六無畏,不必更要經過善無畏身無畏等位次也。 

    所謂十緣生者,一曰幻,二曰陽焰,三曰夢,四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