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学]男人立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都不再是中心话语了,道德形态的混乱、多元化和传统道德的崩溃相伴相随。越来越强烈的物欲追求确实削弱了人们对道德的感受力。对于良知的呼喊,人们不仅快要丧失倾听的能力,甚而还要失去听的意识了。当陈道生固执地以单纯的人性之真和善面对社会的复杂幽暗,小说是有某种殉道的意味的。置于祭坛上的正是陈道生宁死维护的那个活着的理由: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份人格尊严,道德洁净和人性的单纯。在陈道生看来,没有了这些东西,人是难以坦荡地立于天地之间的。“由于他的罪,由于他同人们的联系,罪行必须揭露在民众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犯罪者解除他的孤立状态,恢复他与人们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联系。” '7'在陈道生心里排练无数次的谢罪宴正像一场仪式,企求的是一种回归民众之中的资格。读者难以理解陈道生说那一句“我是罪人”时的声泪俱下,因为我们早已忘记忏悔和自省,也失去了高贵的单纯。陈道生羡慕单纯地活着的猪,虽是一句笑谈,透露的却是作者面对“存在之烦”的疲倦感,或许隐隐还有某种自嘲。而文学乃至小说所能做的,有时也仅仅是一种祈祷、呼唤和精神启示。  
   需要厘清的是我用到的一个名词,即良知。西语中的“良知”很难说有什么伦理色彩,是一个中性词。它虽是对自身的实践活动、包括伦理活动的意识,但这种意识本身是可善可恶的。故有“好良知”“坏良知”之说。我所说的“良知”却是中国儒家的,我把它理解为“仁”或曰恻隐之心,有道德的内容。孟子就把“仁”置于“礼”“义”“智”之前。厘清的理由是:《男人立正》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高尚,它不是泯灭了“善与恶”的界限而是使之清晰化。它拒绝将道德的审判延迟至小说之外,并当庭宣判: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卑贱,“谁之罪”和“怎么办”。我无意为某些道德家张目,但愿意道出一己之浅识:若无良知(恻隐心),人便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可能意味着罪恶,陈道生便不会对自己的债主如刑加身,怀有深深的犯罪感。 
   总之,那些欲在这部小说里寻找某种超越的境界的企图终将落空因为如前所说,这不是一部苦难至深反显轻盈的人类寓言(如余华的《活着》),而是一部执著于现实,计较于真假善恶、是非曲直的“无韵离骚”。作者到最后也不忘让刘思昌以死谢罪,因为“对这部小说来说,其意义却是至关重要的。许春樵将飞翔的翅膀深潜下去再没有飞向虚无的天空,宛如切肤之痛真实地敲打着他的胸膛。计较的心思可能会遮蔽作家“发现”的眼睛,然而,深邃的忧思终将对我们有利。      
   参考文献 
   '1'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 摩罗:《〈刘震云精选集〉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3' 余华:《〈兄弟〉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4' 王达敏:《余华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5' 许春樵:《文学中的道德假象》,《安徽文学》,2002年第1期 
   '6' 张炜:《精神的背景》,《上海文学》,2005年第1期 
   '7' 赖因哈德·劳特:《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一个人的战争读许春樵长篇小说《男人立正》许春樵           
  作为下岗工人,陈道生先是开了一个半死不活的服装店,不料偷偷在夜总会倒毒品的女儿被港商蛊惑着初次卖身,而港商事后死在床上,女儿因此被逮去判了刑,然后他为找关系救女儿而在“最好的朋友”撺掇下,凭着一向极佳的人缘,向同一条街上四五百户穷得丁当响的下岗职工群体借款三十万元,却被该朋友骗走,女儿被押往新疆劳改,妻子离他而去。服装店倒闭,没有一丝进项,又要独自面对三十万欠款,这便是许春樵在长篇小说《男人立正》开头部分,赋予主人公陈道生的艰难处境。   
  绝望中上吊但未遂,陈道生继而认识到:“欠下三十万,我要寻短见了,那就是扔下了一条街,我能扔得起吗?”从此,在生活残酷重压下,人的弹性也被发挥到了极致。他卖冰糖葫芦,卖血,当重症护理员,当背尸工,又想过卖肾却不成功……他用挣来的钱一点一点地清空着自己的债务账户。最后,他在贴心女人于文英的帮助下,到乡下承包养猪场,几经波折起伏,每年挣的钱都用来还债,而且生了病也不去看,因为他坚持“待到债全还清了,我要好好吃顿肉,好好去检查一下身体”。八年后,全部债务被还清,陈道生请所有债主吃饭,他对着所有人鞠躬。次日,他去医院看病,被告知是“胃癌晚期”。一个月后,陈道生没来得及跟心爱的女人结婚,就跟人世拜拜了,伟人诗词中歌咏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不过如此。   
  一个走投无路却又坚持以立正姿势站在人生舞台上的男人,其身后必少不了有情有义苦苦支撑着他那坚挺身体的女人,这也是写作的一个套路。于文英担当着这样的角色,当陈道生的人生天平急剧落向失败一边时,作家给这可怜的男人安排了她。其实,立正的男人也需要“稍息”片刻。在这本书里,于文英像一条橄榄枝,点绿了陈道生的生命之源。每当陈道生力量将枯,她便在作者怂恿下淡淡地出场,他与她的相遇,与其说是男女爱情,更像是电器与充电插座的关系,阴极、阳极一相逢,便使这个男人在“稍息”之后,有了充足的电力去继续那延亘八年的立正造型。   
  于文英对陈道生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不管做什么,你都是顶天立地的男人,我只认这一条。”男人一生中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句话,无论它来自妻子、老娘,还是情人,甚至路边店的小姐。书中与此相对照的,是钱家珍的埋汰:“你要是像个男人,我又哪会跟你吵架,哪会走到这一步。”这是最能毁灭男人的一句话,女性读者不可不知也。陈道生的回答很好:“我没有钱,没有势,我什么都不是,但我是一个男人,没有哪家条文规定,有钱有势的才是男人。”这段话更像是给整部作品点明主旨。   
  有人说,看小说就是看他人的命运,既然命运无法自主选择,那么,看穷人的故事会让人对自己不太贫穷的生活产生满足,庆幸自己有个平静的生活———多么浮浅的阅读观啊。有评论文章称《男人立正》“通过小人物悲怆的生活经历,唤醒人们渐就麻木的诚信、责任、廉耻和悲悯意识,试图重构社会的信任与道德理想”,这也是作家和出版者的宣传口径,华而不实。我更愿意说这是一部写得认真的小说,它给当代文学贡献了一个叫陈道生的人物,“他”将与高晓声的陈奂生、余华的许三观等形象长存在读者的文学记忆里。   
  许春樵以写幽默中篇小说出道,名气不够大,作品却实在太好。2003年出版的长篇处女作《放下武器》在我看来很失败,但这本《男人立正》恢复了状态。他擅长于写社会下层穷苦百姓的境遇,十年前的一个中篇《找人》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他大概是走的老舍一路,虽描写并同情着广大百姓,但在明眼人看来,内心颇不厚道,你不知道他写的时候到底是要叫人哭还是叫人笑。故事中的人物无疑凄苦到了极点,而他的文字像是相声演员在一个小包袱接一个小包袱地抖个不停,叫人疑心作者是跟语文老师刚学会比喻的修辞法而痴迷过甚,以至于不打比方就说不成话的中学生,《男人立正》中光打比方的文字就占了三成。可以说,比喻之于许春樵,就像水作为人的生命之源一样重要,这比喻之水正是他的作品的生命。     
第一章 陈小莉被戴上了手铐 1  
  人活天地间;毫无道理可讲。有的人来到这世上就像应邀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一辈子山珍海味;美酒佳人;衣冠楚楚;步履轻松;临走时;打着饱嗝。抹着一嘴的油水;最后将名字刻进一座豪华体面的大理石墓碑永垂不朽了;而有的人来到这世上;不像是从娘胎里生下来的;倒像是从监狱里逃出来的;一辈子缩着脑袋;绷着神经;过着狼狈不堪、四面楚歌的日子;活着就是罪过;活着的本身就是灾难。  
  1994年;四十五岁的陈道生这样想的时候;他的服装店生意已经死到临头了;好像店里卖的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