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前汉纪(汉)荀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单于相遇。以骑三万攻陵。陵千余弩俱发。应弦皆倒。虏还走上山。陵追击之。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贤王。驰兵八万骑攻陵。陵且战且却。南行数日。抵山谷中。复大战。斩首三千余级。引兵东南。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烧陵。陵亦令军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自步斗树木间。复杀虏数千。因发连弩射。单于下走。是日捕得生口。言单于曰。此汉精兵也。日引吾南行近塞。得无有伏兵乎。诸君长皆曰。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胜。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匈奴复力战山谷间。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还。是日战数十合。复力战。杀伤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中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进兵。使骑并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趋降。遂遮道攻陵。四面射。矢下如雨。陵矢且尽。即弃军去。士卒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入山谷。单于入遮。从山上坠石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兵败。吾死矣。军吏或劝陵降。陵曰。吾不死。非壮士也。陵叹曰。使人有数十矢。足以免矣。今无兵复战。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令各散去。遮虏鄣相待。陵与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数十人。虏千骑追之。延年死。陵曰。无面目以报陛下。遂降。士卒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陵败处去塞百余里。单于以大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上闻陵降。大怒。大臣忧惧。太史公司马迁上言陵功。以陵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初上遣贰师将军出时。令陵为助兵。及陵与单于相持。而贰师无功。上以迁欲沮贰师。为陵游说。后捕得匈奴生口。言陵教单于为兵法。上怒。乃族陵家。而下迁腐刑。陵闻之曰。教单于为兵者。乃绪也。非陵也。李绪者。故塞外都尉。先是降匈奴。陵痛其家以绪诛。乃使人刺杀绪。司马子长既遭李陵之祸。喟然而叹。幽而发愤。遂着史记。始自黄帝以及秦汉。为太史公记。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益州刺史任安与迁书。责以不推贤贡士。迁报书曰。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三十余年矣。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庭末议。不能引纲维。尽思虑。今以亏形在●茸之间。当何言哉。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为之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奈何使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杰哉。仆少负不羁之气。长无乡曲之誉。幸得奉薄技。出入周卫。而事乃有大谬。夫仆与李陵。趋舍异路。素非相善也。然观其为人。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尝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亦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驱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痛心。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距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彊胡。挫亿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给。悉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军士无不奋躬流涕。沬血饮泣。张空卷。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场。虽古名将。不见过也。身虽陷败。其所摧破。亦足暴功于天下。仆以为陵之不死。直欲得当报汉也。时主上闻陵败。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量。欲效其款款之愚。因推此意以言之。欲以广主上之意。上以仆非沮贰师而为陵游说。遂下之于吏。拳拳之忠。终不能自明列。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仆闻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色。其次不辱辞令。且藏获婢妾。犹能引决。仆所以引忍苟活。身陷粪土之中而不辞者。私心有所不尽。疾没世而名不称于后世也。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仆窃不自量。讬于无能之辞。欲网罗天下放逸旧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后人。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太史公记。凡百三十篇。五十余万言。迁父谈亦为太史公。自叙其先。重黎之后。世掌天地官也。本传曰。司马迁据左氏春秋国语。采世家战国策。逮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迄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摭经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忤。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奸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然则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泰山琅邪群盗徐勃等。阻山攻城。断道路。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仗斧钺。分部逐捕。刺史郡守已下皆伏诛。 

三年春二月。御史大夫王延年有罪自杀。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初搉酒酤。三月。上行幸太山。修封禅。祠明堂。因受计还北海。祠恒山。瘗玄玉。夏大旱。四月。赦天下。所过无出田租。秋。匈奴入雁门。太守坐畏懦弃市。 

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六万余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因杆将军公孙敖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游击将军韩说将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彊弩将军路博德将步兵万余人。与贰师将。军会。与匈奴战不利。皆引还。夏四月。立皇子髆为昌邑王。秋九月。令死罪人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前汉孝武皇帝纪卷第十五
太始元年春正月。因杆将军公孙敖。坐妻为巫蛊腰斩。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陵在云阳。己已晦日有食之。夏六月赦天下。 
二年春正月。行幸回中。秋大旱。九月募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罪一等。御史大夫杜周卒。周。南阳人也。为吏深刻。为廷尉。诏狱繁多。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余人。郡国一岁或千余章。大者连罪证案数百人。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里。近者数百里。会诏狱因责章告不服。以掠笞而定之。于是闻有罪者皆亡匿。系狱久者十余年。赦而相告。言大抵尽诬。以为不道。廷尉及中都官诏狱。罪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余万人。尝冬狱未竟。会立春有宽大令。周蹋地叹曰。复假吾数十日。足吾事矣。其酷暴如此。及为御史大夫。两子夹河为郡守。赀累巨万。治民皆酷暴。而少子延年。字幼公。行宽厚云。光禄大夫暴胜之为御史大夫。赵中大夫白公穿渠引泾水。首起池阳谷口。尾入栎阳渭水。广袤一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民得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在后。举锸成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跳入釜。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百万余口。言此两渠之饶也。郑国。昔韩国之小水工也。韩患秦东伐。欲罢劳之。乃遣郑国说秦。令凿渠引泾水。自中山以西抵湖口为渠。缘北山东注洛水。三百余里。以溉田。中作而情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计。然渠成亦秦之利。臣为韩延数年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溉田四万余顷。收皆一亩一钟。于是关中沃野。无凶年之忧。秦以富彊。因以名为郑国渠。昔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孙襄王。与郡臣饮酒。王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以百亩。邺独以三百亩。是恶田也。漳水在旁。西门豹不知用之。若知而不兴。是不仁也。若其不知。是不智也。夫仁智而豹未之尽。何足法也。于是以史起为邺令。遂决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民歌之曰。邺有令名为史公。决漳水兮溉邺旁。终古斥卤兮生稻粮。百姓丰足。民用宁康。皆言水之大利也。 

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宫。飨外国客。二月。令天下大酺五日。行幸东海。获赤雁。幸琅邪。祀日成山。登之罘山称万岁。冬。赐行所过户钱五千。鳏寡孤独帛。人二匹。 

四年春二月。行幸泰山。壬午。祀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受计。癸未。祀孝景皇帝于明堂。甲申。修封禅。丙戌。□石闾。夏四月辛亥。行幸不其山。祀神于交门宫。若有神飨坐拜者。五月。行还。幸建章宫。大置酒。赦天下。秋七月。赵地有蛇自郭外入。与邑中蛇群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冬十月甲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