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还时常哭泣的,因为我们失去了童心那份不平凡的易感。但是哀伤不只因为失去东西,它不是被阻止或沮丧的感觉,而是更深刻的感受。你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做无明,如果无明存在,就有很深的哀伤。如果人的心智不能穿透它自己的障碍,就会有不幸。
问:我们如何能使自我统一而没有冲突?
克:你为什么反对冲突?你们似乎都认为冲突是一件很糟的事。现在我们就在冲突中,不是吗?我正在试着告诉你一件事,而你不明白,因此就有了摩擦、冲突。摩擦、冲突、干扰,又有什么不对呢?你难道不应该被干扰吗?如果你以躲避冲突的方式来寻求统一,那统一是得不到的,只有通过冲突以及对冲突的了解,才能得到统一。
内在的统一是最难得到的,因为它代表着你整个人完全统合,包括你所有的言行举止及思想。
如果你不了解“关系”,你就得不到统一。你必须了解你与社会的关系,你与穷人的关系,你与乡下人、乞丐、百万富翁或政府首长的关系,你想了解关系,你就必须与它奋斗,你必须提出质疑,而不只是接受传统、父母、传教士、宗教信仰、经济制度等环绕着你的一切。因此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改革的原因,否则你永远得不到内在的统一。
第十章 内心的美
我相信大家都经验过非常平静及美的感受,从那绿色的原野、落日、寂静的水面、覆盖着白雪的山峰等得到这种感觉。然而什么是美?难道那只是我们对事物的欣赏?还是美是超乎知觉的一种东西?
你对衣着有良好的品位,你知道运用和谐的色彩,你有高贵的仪态,你说话轻柔、姿态英挺,这一切都是美,不是吗?不过这些只是内心境界向外的展现,就像你写的一首诗或是画的一幅画。
你可能每天看着绿色的原野倒映在水面而不觉得美,只是路过而已。如果你像渔夫一样每天看着燕子从水面掠过,那个景象对你就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但是如果你觉察到事物不平凡的美,那是什么东西在你的心中产生作用而使你说:“这有多美啊!”是什么东西构成了内心的美感?
世界上有许多外在形式的美,譬如有品位的服装、美好的图画、吸引人的家具,或是一个空房子里有着比例均衡的墙壁及造型完美的窗户等。我想谈论的不止于此,而是到底什么是构成内在的美。
可以确定的是,要得到这份内在的美,你必须能放下一切,具有一种不被捆绑、没有限制、防备或抵抗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缺少了一份素朴的精神,这种完全的放下就会带来混乱。
“素朴”是什么意思?“少欲不要求更多”又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在放下之中,必须有一种深刻的内心朴素,这种内心的朴素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此心已经不再争取、谋求,不再想要求取更多。在这种素朴的放下之中便产生了富有创意的美。
但是如果你没有爱,你就无法简单,无法朴素。你可能高谈阔论简单及朴素,但是没有了爱,那便只是一种冲动,根本谈不到放下。只有那些有爱的人,他把自己完全忘了,才能获得富有创意的美。
美显然包括了美的形式,但如果缺少内心的美,只剩下感官对美的形式的欣赏,心将导致堕落及崩解。当你对人类和世上万物都有真爱时,才有内心的美。在这份爱中,才会产生极大的关怀、机警和耐心。
作为歌唱家或诗人,你也许拥有完美的技巧,你也许知道如何去画画或哦把文句串联在一起,但是你的内心如果没有创意的美,你的才能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很不幸,我们大部分人都愈来愈像技工:我们通过考试,谋得不同的技术去求取生计。但是如果在求取技术或发展能力时,不去注意内心的状况,我们必将为世界带来丑陋及混乱。
如果我们唤醒了内心里这种富有创意的美,它会形之于外,带来秩序。但是这比获得技术要困难多了,因为这意味着完全放下自我,没有恐惧、限制、抗拒和防卫;我们必须具有内心的素朴,一种极为简单的心境,才能放下自我。
外表上我们可能很简单,我们可能只有几件衣服,一日一餐就满足了,然而这并不代表素朴。如果你的心能容纳无限的经验 ,虽然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单纯,这才是素朴。只有在你的心不想在岁月中得到或变成什么时,你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我说的话对你来说可能难于理解,不过这真的十分重要。你知道,技工并不是创造者,而世上却有愈来愈多的技工——那些知道做什么及如何去做的人——可是他们不是创造者。
在美国有种计算机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把一个必须每日演练10小时、做上10年才能解答的数学问题完成。这些伟大的机器被发明了出来,但是机器永远不能成为创造者,而人类却愈来愈像机器。即使他们反叛,他们的反叛仍然局限在机器的范围里,所以这根本就不算是反叛。
因此,发现什么是创造力是很重要的事。只有在你能放下时,才可能有创造力。这意味着你不再有被强迫的感觉,不再有不能成为什么的恐惧、不能获得什么的恐惧以及不能达到目的的恐惧。
然后就会产生卓然的素朴与单纯的精神,它们能带来爱,这整体就是美,就是富有创造力的境界。
问:死亡后,灵魂是否依然存在?
克: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要如何才能弄清楚这件事?阅读佛陀、基督所说的话?听从你自己的心灵导师或圣人的话?他们可能完全是错的。你是否准备接受我说的这番话?如果你是,这表示你已经具备了探索的心。
首先你必须弄清楚,到底有没有灵魂存在。什么是灵魂?你知道它是什么吗?还是你只不过是听别人告诉你有灵魂存在?你的父母、传教士、一本特定的书、你的文化环境等,他们告诉你这样,然后你就接受了。
灵魂这个字眼暗示着超越形态存在的东西!不是吗?你有一副身体,还有个性、性格、德行,你说还有一个灵魂超越这一切之外。如果这个境界是存在的,它一定是精神性的,有永恒的特质。你问这个精神的东西是否死后还存在,这是你问题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的问题是:什么是死亡?你知道什么是死亡吗?你想知道死亡之后,还没有没有生命存在,但是你知道吗?这个问题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在活的时候认识死亡。
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受教育并不只是精通数学、历史或地理,我们也应该了解死亡这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是在你身体死了以后才了解,而是在你仍然活着,在你欢笑、在爬树、划船或游泳的时候,你就能了解。
死亡代表不可知的事,重要的是,你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就知道那些不可知的事物。
问:我们生病时,父母为什么不停地担忧?
克:大部分的父母,至少有一些是真心关怀他们的孩子,但是如果他们不停地、不断地担忧,就表示他们对自己的关心超过了对孩子的关心。他们不希望你死,他们说:“如果我的儿子或女儿死了,我们怎么办?”
如果父母真的爱他们的孩子,你知道会怎么样?如果你的父母真的爱你,他们会希望你活在没有恐惧的世界里,希望你是健健康康快乐的人,他们会在乎这个世界有没有战争与贫穷,社会不会把你或你周遭的人毁了,不论是乡下人、城里人或是动物,他们都能平等地关怀。
因为父母并不真正爱他们的孩子,因此世界上才有战争,才会贫富不均。他们把自己投资在孩子身上,希望透过孩子得到自我的延续。如果你病得很严重,他们就开始担忧,他们其实关心的是自己的忧伤。不过他们是不会承认的。
你知道财产、土地、名声、金钱及家庭都是一个人自我延续的工具,这竟然也被称为不朽。如果有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父母都十分惧怕。他们被巨大的忧伤驱策,因为他们主要关心的是自己。
如果父母真的关心他们的孩子,社会在隔夜之间就会改变,我们会有不同的教育、不同的家庭,会有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
问:庙宇是否应该对外开放让人去膜拜?
克:什么是庙宇?它是一个内有神像受人膜拜的地方,这些象征是由人的心念构想出来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