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尊者阿迦曼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迦口布起来并走到那棵树去看看,并发现那附近并没有

    任何人!於是他回到他的钵那儿并准备吃饭,所有钵里

    的食物,恰好适合他身体的需要。营养似乎立刻地流遍

    他的身体,使他充满力量和生机。食物的数量也恰好是

    所需要的,既不太多也不太少。如果再多一点点,他就

    吃不完了。

    恢复了体力和勇气,长老阿迦口布就继续他的旅程。他不禁对那个奇特的绅士感到惊讶,当他顺着山路走

    时,竟忘了其它一切。那天午後稍晚,他发现自己离开

    了森林,就像那个绅士所说的,因此很快的,他又再度

    回到泰国了。在他漫长而危险的旅程中所遇到的苦难踪

    迹都消失了。

    长老阿迦口布後来说,这个奇特的绅士不异是应他

    殷切的请求而来的天人。他的容貌和仪态强烈地证明了

    这点,事实上,当他在森林内的整个期间,从未遇到任

    何人类的居处。就他能够活着的事实来说,已经是奇迹

    了。或许是因为在那个森林里的天人保护着他,或许是

    法的保护力量,或许两者都有。

    他所告别的缅甸村民们都非常地关心他,非常害怕

    他会在路上死亡,但是他们又没有其它的方法,他们知

    道他跟他们住得愈久,就愈有被查出的危险,而会被英

    国人杀掉。他们知道这样的旅程中,他存活的机会是很

    渺茫的,但是这样的机会还是值得尝试的,总比光在那

    里等着被杀害要好些。

    上面有关长老阿迦口布历险的记载是简要的。就像

    他的禅师长老阿迦曼一样,他宁愿在山间林下的隐僻之

    处,独自居住,渡过此生。这里所叙述的是他自己所陈

    述的,读者们可以自行评论。

 182尊者阿迦曼和弟子之间的关系

    182尊者阿迦曼和弟子之间的关系

    这种喜欢住在山间林下,多少是尊者阿迦曼的弟子

    们的共同特徵。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尊者阿迦曼自

    己就推荐这种森林里的独居,并经常说任何他所证知的

    法,粗糙的或微细的,任何他所教导弟子的法,都是他

    住在山间林下期间所面对的严厉考验的结果。

    尊者阿迦曼的身体已经去世很久了,但是在他和那

    些有禅境性向的弟子之间仍有连系。就像他仍然活着,

    因为每当在内明或禅思上有个障碍,他就在禅境中出现

    ,给予那个弟子克服那个障碍所必需的任何开示或忠告

    ,就像阿罗汉弟子曾经出现并开示他一样。他的开示结

    束了,禅境就消逝了,然後就轮到那个弟子去思考他所

    说的,去克服那个障碍,沿着正法之道前进。

    对那些从未经历这种现象的人,这样的连系当然像

    似不可思议的,不可能的。但是对那些已经有过这种经

    历的人和曾经从此受益的人,再多的争论和逻辑推理也

    不能改变事实。这里必须再重复,只有那些具有这种性

    向的弟子才会经历这个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弟子都是这

    样。就他的某些弟子们的这种经历,和尊者阿迦曼本身

    聆听佛陀和阿罗汉弟子的说法,可能有些类似佛陀藉着

    禅境给他在兜率天上的母亲—摩耶皇后说法那样,然而

    关於佛陀的事情,比起那些关於他的弟子们的事情更易

    於令人相信。作者因此不愿对这件事多说什麽,把它的

    真相留待读者的判断,因为理由很简单,任何亲身经历

    的事情,必定远较千言万语的争论和解释更为生动和真

    确。作者也认为一个人必须尽他最大的努力,去亲自体

    认个人理解范围内的事物。臆测、空谈、推论、争辩、

    成见、批评都因直接的经验而消逝。

    尊者长老阿迦曼布利达陀的传记将近结束了,它仍

    未被写成正式或学术性的型态,因为那将超过作者的能

    力。这已经是个很长的故事了,但它并不完全,如果不

    是因为作者有限的记忆,将有更多可以记载的。然而目

    前所记录的,从他的年轻时代到他般涅盘,对於那种相

    同的修习模式有着相同性向的人们,可能是个鼓励和内

    明的泉源。尊者阿迦曼的生命是清净无瑕的,用佛教徒

    的术语来说是个智者的生命。年轻时,他从未伤害过任

    何人;出家後,他从未停止精进於坚定地自证於正法之

    道,直到许许多多的比丘们和在家善信们尊敬他为他们

    的精神领袖和师父,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天。这样的

    生命被称为jotijotiparayano—光明地来,光明地

    去,也就是善来然後善逝。

    他自我开发的方法是典型而坚毅的,他不容许超越

    法义范围的烦恼。他灭除所有的烦恼,而在他的弟子圈

    中公认为是个阿罗汉。还有,他给别人的帮助,绝不离

    开他自己已经证知的正法之道,从最初开始的阶段到究

    竟果证的阶段,他能够知道那些亲近他的人们的特点、

    性向和态度,而调整他的开示来适应他们每一个人。他

    的慈心是无限的,他遍覆一切,不论年龄、性别、身份

    或阶级。

    尊者阿迦曼持续教导他的弟子们,一直到他生命的

    最後一天。他的解说,对於克服他们似乎无法逾越的障

    碍来说,绝不失为暗路明灯。尊者阿迦曼开示每一个弟

    子,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进步和安稳,所以没有人会後

    悔见到了这样的一位贵人,一位叁界中至高无上的人。

    他的年长弟子们,经过他的训练和指导,已经坚定地自

    证於法,现在已经都成为适当的阿迦尊者了,领导着人

    们沿着正道前进,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的弟子们。还有

    一些弟子们,他们在正法中如同百万富翁,但却乐於孤

    独隐居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是由於他的开示和他的法义

    所庇护的。

    至於有关人力资源的开发,尊者阿迦曼在这方面的

    贡献是不亚於任何人的。他唤醒人们觉悟生命的真相,

    觉悟什麽是对的和什麽是错的,觉悟什麽是因缘和什麽

    是果报,这一切都是万有的真相。世界是否会发展或衰

    落,将视人们的心意而定,心意是首要的原动力。如果

    它拥有正确的态度,也就是法义,所有经由语言和行为

    的表现,都将被导向进步和提升。这样的心意是以法义

    的方式开发的,空谈法义,只是重复它所听到的而已,

    那是不划算的,那只是未开发心意的标记罢了。

    尊者阿迦曼了解来见他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缺点和

    长处。那些了解尊者阿迦曼的人,都会衷心地受他感化

    ,并且准备为他牺牲一切。相互的了解存在於他们彼此

    之间,他们的关系是无我的。这再度显示了心意是善恶

    显现的最大能源。

    那些人不怕危险和死亡,去做任何他们决定要做的

    事情,它也许是善的或恶的,他们的心意必定是不可抗

    拒地被牵引向它。尊者阿迦曼的弟子也是这样,尤其是

    他的比丘弟子,他们由於他的法义而「醒悟生命」,都

    准备牺牲他们肉体的生命来奉行他的开示,对许多受他

    感化的人而言,他人格的辐射和他开示的法义,都是令

    人欢喜而像磁铁一般。至於对作者来说,尊者阿迦曼似

    乎刚刚才逝世,许多他生活上的事情,仍然活现在心眼

    里,而他的慈心仍然温暖着身心,尽管事实上他已经去

    世二十年了。

 183尊者阿迦曼的最後开示

    183尊者阿迦曼的最後开示

    作者愿意以尊者阿迦曼最後的开示,从他生病的第

    一天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天所作开示的重点,作为尊者阿

    迦曼传的结尾。他的身体在体力和生机上持续地衰弱,

    他说他已经观察思惟着这个事实超过六十年了,而从他

    证知真谛的那一刻起,就没有什麽让他执着或在意的了。身体从受孕那一刻起就趋向死亡,任凭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