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月革命胜利后;逊位沙皇照旧呆在那里;处境没什么变化。1918年4月;手持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签署的委任状的全权代表雅科夫列夫来到托博尔斯克接管看守任务;并且马上把尼古拉二世一家移到乌拉尔的叶卡捷琳堡;关押在商人伊帕季耶夫的私人邸宅中。7月16日深夜;乌拉尔州肃反委员会成员尤罗夫斯基奉命将末代
沙皇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及其妻子、五个儿女还有四个仆役全部枪杀在监所。
从1917年3月21日正式逮捕沙皇到1918年7月16日将他处死;其间整整经历了16个月。在此期间;从俄国的保皇分子到临时政府的头面人物;以及一些外国使节一直在想方设法营救尼古拉二世。
有材料证明;就在沙皇刚刚被捕之际;临时政府的司法部长、负责领导警卫沙皇工作的克伦斯基便开始同英国大使布坎南进行秘密接触;传闻他们已经商定将尼古拉二世送到摩尔曼斯克搭乘英国军舰出国。后来又是克伦斯基作主将尼古拉二世转移到托博尔斯克的;有人认为把沙皇从这里送境外不那么惹人注目。十月革命胜利后;克伦斯基一伙作鸟兽散;官方出面搭救尼古拉二世终成泡影。民间保皇分子的营救活动就更为活跃了。
早在沙皇身陷囹圄之初;就有一个名叫马尔科夫第二的人网罗人马;策划闯入皇村劫狱救驾。转移到托博尔斯克以后;当地大主教格尔莫根与陆续尾随而来的前宫廷人员、军官及一些外国人策划新的阴谋;据说一直停泊在城外河中的〃圣玛丽亚号〃帆船就是供沙皇出逃乘坐的。但是未等河面解冻;沙皇就被押送到叶卡捷琳堡去了。然而有材料显示;就在这次非同一般的旅途中;不是别人、而正是苏维埃全权代表雅科夫列夫本人试图调转火车行驶方向;将沙皇送到远东再行出国。可是被人发觉;据说还是斯维尔德洛夫亲自打电话命令他返回叶卡捷琳堡的。还有人考证出这位苏维埃全权代表原来是德国间谍;不过事后雅科夫列夫并未受任何处分;后来他投奔叛军高尔察克;却又被当作红军间谍处决了;内情从此就无从知晓。尼古拉二世被押到叶卡捷琳堡以后;叛军集中兵力围攻该城;当地苏维埃抢在叛乱者救出〃皇上〃之前执行了死刑。营救逊位沙皇的行动就这样无果而终。
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营救计划全都落空了呢?苏联以往的文献一般强调俄国人民的革命觉悟和果断行动起了决定作用。他们指出;临时政府就是在人民得知消息后群情激愤的情况下放弃送尼古拉二世经摩尔曼斯克出国的计划的。在托博尔斯克;看守的士兵自觉地加强了戒备;后来他们怀疑潘克拉托夫勾结阴谋者;便主动撤了他的职。在情况紧急时;鄂木斯克一支武装赤卫队赶到了托博尔斯克;对此;参加营救活动的前宫廷法语教师、瑞士人日里亚尔叹息不已:〃我们的营救希望;看来要成为泡影了。〃《尼古拉二世评传》的作者卡斯维诺夫充分肯定群众在挫败阴谋中所起的作用;他写道:〃如果没有他们的警惕性和决心;罗曼诺夫一家肯定逃之夭夭了。〃
这么说是不是在整个监禁期间完全没有半点营救的希望呢?不是这样。
由于当时俄国政局极其混乱;看守卫队几经更换;而长期负责警卫的科贝林斯基和潘克拉托夫对沙皇一家十分同情;只要有人活动;他们很可能会卷入营救行动。即使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监禁也相当松弛;乌拉尔苏维埃认为1918年春尼古拉二世实际上处于〃没有监视〃的状态。可是16个月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如果不把雅科夫列夫那次真伪难辨的〃营救〃算在内;那么连一次尝试性的营救行动也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阴谋分子的涣散、怯懦与自私;他们内部也是以这类罪名互相攻讦的。比如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罗曼诺夫一家的死亡是由于临时政府软弱造成的。〃克伦斯基则反唇相讥;指责英国人出尔反尔;迟迟不派军舰来;并有意泄漏风声;引起苏维埃和俄国民众出来阻拦。
可见;双方都不愿为营救尼古拉二世承担风险。除了慑于民众的反对以外;
肯定还各有盘算;只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罢了。
民间保皇分子可以说没有政府那种顾忌。他们又是在什么地方失算的呢?很多人都认为占多数的阴谋分子是投机分子;主要是借救驾一事捞取名利;所以不敢冒风险;结果一事无成。可是事实上也有不少死心塌地的保皇派;比如许多人不惜花费重金;甚至冒生命危险千里迢迢尾随沙皇来到托博尔斯克;最后却毫无动静;个中缘由;显然有待人们彻底揭开。
于是有人认为症结在囚犯本身;责怪尼古拉二世优柔寡断;态度消极;怕冒风险。甚至说他关在皇村时就曾给劫狱的马尔科夫第二传过话;要他暂缓行动。沙皇想由政府安排出国;因为那样既体面又安全。后来他一直坚持要选择绝对稳妥可靠的方案。但此种说法亦缺乏证据;尼古拉二世在监所无事可干;成天写日记;可就是从中找不到与〃营救者〃进行联络接触的蛛丝马迹。
尼古拉二世最终还是死在枪口下;营救活动也就成了历史陈案;成了酒后饭余的话题;也成了感伤的文艺题材;但是其中一系列令人疑惑不解之处一旦揭示真相;还是有价值的。
(丁笃本)
元首篇华盛顿为什么拒绝竟选第三任总统?
乔治。华盛顿(1732—1799年)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他自1789至1797年连续两次任美国总统;在美国历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他领导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组建了第一个合众国政府;确立了国家信誉。在他执政期间;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收回了在联邦时期被侵占的领土;平息了少数白人叛乱;制定了影响深远的土地政策;并使国内出现和平;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明显提高。他在国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是;在他第二任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时;仍有推举他继续担任总统的客观可能;且宪法上也没有限制;他不以功臣自居;断然拒绝竟选第三任总统;并于1796年9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词》;说服国会;告诉国民;详细阐述他对治国安邦的见解。
对于华盛顿这一出人意料举动的真实原因;国内外许多历史学家已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研究;但迄今仍然众说纷坛;没有确切结论。原因是华盛顿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他卸任以后;返回他心爱的维尔农山庄时;都没有明确表露过心迹。尽管如此;历史学家们还是根据华盛顿的生平经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探究华盛顿拒任的原委。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华盛顿担心会卷入激烈的党派斗争;因而不想继续从政。当时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激烈的党派斗争;华盛顿本人也觉察到选民中日益增长的忧虑情绪;因此在其告别演说中;语重心长地呼吁团结;反对党派斗争;反对其他分裂势力。华盛顿在其《告别词》中尖锐地指出了各种分裂的倾向:政客们施展手法;歪曲〃其他地区的意见和目的〃;以求在自己本地区内获得影响;形成各种联合团体以便谋取凌驾或控制合法的当局;一种〃根源在于人心中最强烈的激情的党派精神起了有害的作用〃。
不幸的是;在党派斗争中他虽然长期一直保持中立;但在其第二任总统的后期;他失去了非党派的立场;而成为联邦党人。在这种形势下;他中断他的从政生涯看来是一个开明政治家的最好选择了。在这一点上;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A。卡锐蒂说得更为干脆。他说:〃他存心以它(指《告别词》)
来冷却政治欲望。用一个联邦党人国会议员的话来说;人民把它(也指《告别词》)当作一个信号;象摘帽子一样;因为竞争即将开始。〃
另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舆论的攻击对华盛顿作出拒绝连任第三往总统的决定起了主要影响。英国一位历史学家则说得比较明确。他说:〃由于想要空闲;由于感到体力衰退和受到反对派的谩骂而气馁;华盛顿拒绝接受要他担任第三任总统的要求。〃
美国许多历史和政治学家;也持有与此大同小异的看法。随着党派斗争的加剧;舆论界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在两派报刊互相攻讦的同时;华盛顿在其第二任总统期间;也受到反对派的无情攻击;这种攻击如此激烈;以致弄得他心力交瘁;十分难受。他被指责为〃伪君子〃、〃恺撒〃;说他藐视公众。当他提出不连任第三任总统时;许多杂志在其头版头条中;还把他的举动称为〃恶毒的谎言〃。费城的《曙光报》在华盛顿告退的次日宣称:〃这一天应成为合众国的纪念日;……因为;原是我国一切灾难根源的那个人;今天已降到与他同胞们的平等地位。〃
华盛顿在其执政末年所受到的舆论攻击;几乎使他难以忍受。他在1797年3月2日写道:〃我现在把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