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

7、狮象
    艮卦,山象,艮止也。艮得乾之末阳,主静,其性属阳土,故居东北阳弱之方。取诸身内,则为胃阳之气,以胃气滋生各脏,故象发于外,而化身万象。取诸于物为猛狮,其象生威严,其性最勇猛,有攫食虎豹之力,有抖毛之威。象取于身心,蕴于内者为意,意可蕴,亦可发,意由心出,性由心生,性定神宁,则心藏于渊(谓之聚精会神)。
    气要绵绵,三田上下而往返,精气透泥丸(此节为禅功妙道),发于外而为狮象,以四体,百骸,运用而形其象,效其神意。威严猛烈,龙蹲虎坐,摇首怒目,晃身摆尾,而运尾闾,坐胯挺膝,而倒委窝。
    神发于目,威生于爪,炁发丹田,劲起涌泉,头顶,足蹬,肩垂,两肱抱撑,神意(劲力也)贯爪,丹田蓄炁(吐气发声),鼓荡周身,吞吐惊抖,关节灵活,筋络伸缩(有缠绕缩放力)。
    动如神龙探爪,跳似猛虎出林(此法象内含龙虎二炁,故有是论),神意合一,光线茫茫,长伸(有攻击力)大扑(有擒拿力),短用(有反弓力)猛翻(有跳纵力)。
    神气逼人,身力催人,步要过人,足要踏人,手要抓人,大小关节,无处不有分争含蓄混元力,外柔,内刚,外静,内动,有丹田炁足之妙,有中心虚空之灵。其象顺,诚于中发于外;其象逆,而神炁亏,难入其境,学者,深思格致,以得其神意。
    法曰:狮象性体其灵最猛,抖毛之威虎豹心惊。取之于意心定神宁,尾闾中正精气贯顶。炁生绵绵即是禅功,象形于拳神威爪锋。丹田蓄炁吐气发声,鼓荡周身吞吐抖惊。关节灵敏中心虚空,得其妙理法象为宗。
    第一节 猛狮左滚球
    (开始)无极,右足不动,左足向左进步;左右两手,掌心半朝前,同足进时,平胸猛向前,一齐扑出,与心口相平,两大指相对,掌有摧搓抓按劲力;两肱抱撑曲伸,肩窝吐气,力贯指心,身腰挺起,两股弓曲,足趾抓地,头顶,目怒,尾摇,坐臀,精炁摧人,目顺两大指中间前视。
    第二节 猛狮回首抱球
    (化象)右足向后退进步,左足随向右转身大进步,进至右足前;左右两手不拳回,掌心向下,同足进时,用横劲挺力,往右画半弧形,俟右手顺右胯时,向回拢劲合抱,抱至肘顺心口,掌心半朝上,左拳亦抱劲,合力至右腕傍平肩,相离七八寸,两掌半相抱,似抱球之意。身腰拧劲,两股相扣合拗,目顺右肩前视。
    第三节 猛狮右滚球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右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身腰挺劲,一齐向前,猛烈右拧,摧搓扑出,两肱曲伸,大指相对,指掌有摧搓抓按力;臀后坐劲,两股曲弓,足趾抓地,头顶,怒目,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神气逼人,目向两大指中间前视。
    第四节 猛狮翻身扑球
    (化象)左足(在后之足)向回后退进步,右足随转身斜横,向左足前大进步;两肱不拳回,掌心朝下,同足进时,一齐向左摇肩晃肱。手往上起,俟至顶斜横向前扑出,扑至两掌在心口下,与左膝相顺,左手前伸,右手在左手腕后;两肱曲弓,身腰有拧缩伏力,两股弓曲相拗,头顶、怒目,顺左手背前视。
    第五节 猛狮搓球
    (化象)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身腰挺劲,极力一齐,猛向前平胸扑出;两掌半朝前,有摧搓抓按劲力;两肱曲伸抱撑,肩窝吐气,神意贯指;头欲冲人,足欲踏人,爪欲抓人,神欲逼人,气欲摧人,摇首,摆尾,坐胯,挺膝,怒目前视。
    第六节 猛狮摇首扑球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右进步;左右两手阴阳相合,向左捋劲不停,同足进时,向右极力猛烈扑出。与第一节,开始一图同。
    以上六节,谓之左开始,化象,再演,右化象,六节,为右一图之开始,二、三、四、五图,手足、身法、劲力、神意,均与左化象同,收势,归于猛狮左扑球,休息。
    
    狮象的狮子不是常见的非洲狮,是在唐朝之后绝种的西域狮,宫廷官府门口的石头狮子就是以西域狮为原型的,虽作为装饰物有夸张成份,仍可以看出西域狮身材短粗,爪子厚重,头部鬃毛不像非洲狮长长垂散着,而是像黑人毛发般旋成小缕,一卷卷团在头上,不太长。
    西域狮的身体紧凑结实,总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古人用西域狮比喻“团神聚气”。
    看马戏团表演,发现狮子老虎都很懒散,没有“狮子玩球”的节目,可见非洲狮对球没兴趣。只有小猫爱玩球,猫长大了也兴趣不大。“狮子滚绣球”是个典故,绘画雕塑里的西域狮都要按着个球,成年西域狮也跟小猫似的,对球兴致勃勃,可见生命力之旺盛,元气十足。
    西域狮的元气是舌头保住的,看古代留存下的石狮子,很少像狗似的吐着舌头,多是舌头舔上腭,这在丹法里叫“搭鹊桥”,接通前后身的任脉督脉,上腭会降下甜水,将之咽下,全身便得到了滋养。
    练拳练得气势汹汹,生出英雄气概,并不是好现象,因为阳极必散,会耗神伤气,需要以咽唾液的办法,将气顺入丹田,收住外泄之阳。
    不要小看舌头的这一个小动作,古人因此将西域狮视为灵兽,薛颠赞它有丹田气足之妙,有中心虚空之灵。
    有的小动作能改变人的一生,一位朋友戒烟了,因为看电视里的瑜伽讲座,教按住一个鼻孔、用另一个鼻孔呼吸,他照此一作,发现自己右鼻孔竟然呼不出也吸不进,登时慌了,从此戒了烟。
    阳,就是生命力。人死而复生,叫做“还阳”,阳回来了,人也就活过来了。阳难得,也易得,吟诗作画时忽然而来的一股得意劲,打牌下棋时突然有的一种“太过瘾了”的感觉,写文章时骤然有的神来之笔……这些都是阳。
    狮象生阳,还要收住阳,如同狮子滚绣球,要玩出花样,也要不失手,让球跑了。狮象主要是扑、抱、搓。
    搓法是正面应敌的巧劲,敌人胳膊打来,我胳膊迎上去,却不是硬架,而要像狮子搓球一样,搓着敌臂,我的手就越过敌臂了。
    搓劲不好练,手比胳膊敏感,先用手练搓,手心出来搓劲后,再延伸到小臂。凭空练不够,需用上器械——大杆子。让一个师兄弟用大杆子对着你,你以掌根或小臂搓着杆子进步,师兄弟持杆不断给与抗力,后来略抖杆子,你的胳膊不被杆子甩开,便有了初步的搓劲。
    没有师兄弟配合,就自己持杆,以杆头在一棵树身上搓,或在墙边上搓,以杆子搓出来手臂的劲。
    演练狮象的步径路线呈“V”字型,正像是张开的两臂。狮象的功夫也在张开的两臂上,步法路线把狮象的杀手泄密了。
    狮象可破形意拳的虎扑。虎扑攻胸膛,打中央,敌以虎扑来犯,我两臂大开,放敌进来,围剿之。放敌入境,而无害,要凭两臂的功夫了。
    如有条件,可以找一个石球来抱,两手上压下托地转动石球,如此练出的臂力可相互照应。
    敌拳击来,一入你两臂的范围,就像入了埋伏,碰在哪条胳膊上,都会遭到一个整体的攻势,另一臂同时反击或夹击,招架和打击合一了。
    抱球也是摔法,两臂间如有一个无形的大球在滚着,与敌臂一相接,先让再夺。比如,我以左臂兜住敌人打来的胳膊,向外拐,敌人必反抗,作力回拉,我不再外拐,任敌人回拉——这是先让。
    但同时,我的右臂产生了感应,抓住敌肩向外一拔,或者干脆在敌人肩膀上敲一下,敌一惊之下,周身的劲力失调,便会跌出——这是后夺。
    两臂形成感应,临敌时就变招无限了。
    “猛狮回首抱球”的抱球要求是“拢劲合抱”,这是透心凉,对着一个敌人,一个士兵从前面刺,一个士兵从后面刺,把敌人扎了个前后穿心。
    我闪身到敌人侧面,一拳打敌人后背,一拳打敌人前胸,两拳对打,合击之下,敌人难逃重伤。
    如果敌人身法灵活,当我闪到敌人侧面时,敌人迅速调整过来,还以正面对我,我要勇敢地贴上去,撩开敌臂,将敌人抱在怀里,然后两拳同时击敌两肋,又形成了合击。
    如果敌人快速矮身抱向我,我的两臂就钻过敌人两臂,绕到敌后背,放他跌向我怀中,然后两手合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