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萧皇后传奇 作者:张家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龙舟和翔螭舟后面,是九艘叫做浮景的大船,船分三层。九艘浮景满载日常起居饮食所需,专供皇上和皇后之用。

接紧着后面便是称作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凌波、王楼、道场、玄坛、板榻、黄篾等各式船只,分别数百艘和千余艘不等,有楼船、也有平船,分载后宫、储王、百官、公主、僧尼、道士、蕃客及供奉物品。仅拉纤挽船的就有八百多人。皇上旨令储王、公主及五品以上官员赐坐漾彩、朱鸟、苍螭一类的楼船。这样一来,拉纤的船夫也分出了等级。拉漾彩以上船只的共有九十多人,他们有个雅号,叫“殿脚。”凡是殿脚,都一律穿特制的锦衣彩袍。

随行护驾的卫兵分乘青龙、平乘、艨艟、八樟,艇舸数千艘,因这些船上载有兵器帐幕,全由士兵牵引,不用船夫。

整个南巡船队,舳舻相接二百里,两岸有二十万骑兵和十多万步兵夹岸护送,真可谓水陆并进,浩浩荡荡。若从远处望去,根本分不出哪是河中,哪是岸上,只见旌旗蔽野、一眼望不到尽头,非常壮观。自古以来无论是哪朝哪代的皇帝出巡,都未曾有过这样的声势和气派!

炀帝坐在龙舟前首的顶层船楼的廊檐下,看着河中岸上声势浩大的前进队伍,心里激动不已。新开的运河水满河宽,足有二百三、四十尺,像龙舟这样大的船,也可以并行四艘。河堤上筑有宽阔的御道,可行走车马。夹道垂柳依依,殿脚们背负彩绳,拉船走在柳荫下,免去了阳光曝晒之苦。而且,两岸密密的垂柳还可以护岸固堤,又是沿河的一道风景。

《述志赋》(5)

还是身为太子的时候,杨广的心中就有这种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在自己手中完成了。一代帝王一生中能成就几件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呢?大运河就是这样的大事,大运河必将彪炳千秋!

炀帝心潮起伏,脸颊被兴奋和激动涨得通红,在阳光和水波的映照下烁烁发光。

一阵轻风迎面吹来。徐徐而过的清风里,传来一阵阵隐约的歌声。渐渐的,歌声近了,也更加嘹亮、高亢、粗扩。炀帝在扬州十年,常听到这样的歌声,那是撑船人几乎都会唱的船工号子。

炀帝站起身来,凭栏眺望。远处水面上,一队长长的木船正迎着南巡的船队沿河北上。他问身边的内侍:“那是不是运粮的漕船?”

“陛下,正是漕船。”内侍答道。

嗬!运河开航,漕帮船队也启运了!

常言道:“苏杭熟,天下足。”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天下租调赋税,十之八九出自江南。以往苦于漕运不便,江南粮米不易北调,陆地长途跋涉需数月方可到达,一遇荒年,京都及各地方州府为调粮应急忙得焦头烂额。如今运河开通,千万漕船可以轻松顺畅地运送皇粮了。

这时,一只开导的前卫船只上前拦主漕运船队,要他们靠岸停驶,为皇上的龙舟让道。炀帝见此情景,把手一挥,说:“传朕旨意,这样宽敞的河面,无需漕船停泊让道。”

接着,就听一名内侍站在船楼上放声大喊:“皇上口谕:运河水面宽阔,漕运船队可傍岸前进,无需停泊靠岸避让。”

有了皇上的圣旨。开道船上的禁卫也不再阻拦,漕船首尾相接,一艘跟着一艘,傍着河岸鱼贯北行。船夫们感激皇上恩典,同时也被眼前这只浩浩荡荡、威仪无比的皇家船队震慑了,惊呆了,纷纷跪在船头,向着皇上的龙舟叩首礼拜。

龙舟缓缓驶过,炀帝站在船楼上,居高临下看着北上的漕船,笑在脸上,喜在心头。他想,运河自洛阳至扬州才是第一站,还要继续向南开挖,直达余杭,那里才是真正的江南腹地哩!

翔螭舟跟在龙舟后面缓缓行驶。

萧皇后平生第一次乘坐这样大的船,第一次在船上行驶如此漫长的旅程。她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船队开航之后,萧皇后在柳惠的陪同下,把翔螭舟上上下下看了个遍。比起洛阳或者长安的皇宫来,这座漂浮在水上的宫殿少了许多刻板和森严,多了许多浓浓的人情味,多了许多自然,宫殿漂行,两边的田园景色,头上的高天流云,都在不停地变幻,一会儿一个样,一时一个景,不像在陆地宫殿里那么单调枯燥。人在船上,船在画中,人的心境也就随同这幅自然的长卷一样清丽明朗起来。这种心境,在高墙深宫里是不会有的,萧皇后觉得,自己已经有好久没像此刻这样舒展开朗了。

船队又到了一座行宫,慢慢停下来。为方便皇上巡游,运河沿岸每隔四、五十里,就修造一座行宫。船队行到行宫前都要停一停,看皇上是否下船休息。如果不下船,就会很快继续前行。此时已近黄昏,皇上可能要在此处过夜了。

一名侍从进来问道:“皇后是否下船休息?”

萧皇后透过窗户向岸上看了看,河堤上、御道边,田野里早已是人山人海。远处,在夕阳的辉煌里,还有一队队、一群群的男女老幼,推车挑担往这边走来。

萧皇后说:“岸上闹嚷嚷的,不下去了,在船上图个清静。”

出行之前,皇上在洛阳颁布诏令:巡游船经过的地方,百官庶民前往观瞻,任何官吏军卫不得干涉阻拦,以示天子威仪,宣教风化。另旨:船队所经州县,五百里以内的地方,须贡献酒食,有贡献不足者,按差额多少,将地方官员处以谴责、降职、免官、流放的处罚,直至斩首。

于是,运河两岸百姓潮水一般涌来,观望这百年不遇的盛况,纷纷涌来的人群里,还有许多人兼负着地方官差,为皇上的船队送酒送饭送贡品。

不一会儿,便有十几担酒食物品送上了翔螭舟。除了山珍海味,水陆佳肴,还有一种无花素丝绢。这种丝绢薄如蝉翼,隐隐透亮,一匹数丈长,重量却不足半斤。还有一个怪怪的名字,封装上写的是:“鸡鸣绢”。

随船的宫女看到这些丝绢不住地称奇,七嘴八舌地问:“怎么叫鸡鸣绢?”

柳惠朝萧皇后呶呶嘴:“还得请教皇后。”

萧皇后小时候在舅舅家学过几天丝织,她掂起一丝绢说:“这是南方的一种轻纱。在江南,桑蚕一年四五熟,蚕丝极多。姑娘们都很勤快,精于纺织。往往在夜里缫丝,清晨丝绢就织成了,固此俗称鸡鸣绢。”

说着,她将手中的轻纱披在肩上,轻轻一抖,素纱曳地,萧皇后的身上好似披了一层乳白的淡雾,宛如云中的仙女,宫女们齐声地叫了起来:“哎呀,真好看!”

“皇后娘娘就是下凡的仙女啊!”

萧皇后笑了,她说:“都一个个嘴比密甜,哀家还不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好啦,都赏给你们,拿去做几件舞衣。”

这是宫女们求之不得的,她们欢天喜地地拜谢了皇后,领赏而去。

翌日凌晨,船队继续南行。

晨雾之中,萧皇后在船头的甲板上跨着步。她眺望着东岸正在冉冉升起的太阳,又圆又大,仿佛站在船楼顶端,拿根旗杆就能把它挑下来似的;那么红,把河水都染得变了颜色。

《述志赋》(6)

忽然,萧皇后听到前后连连传来“扑通”、“扑通”的水声,她循声望去,见前面和后面的船上都有人在往河里扔着一筐一篓的东西。萧皇后正在纳闷,又见自己船上的几名侍从也抬着些筐篓从舱里出来,要往往河里扔。她连忙问:“你们都在扔什么东西?”

一个侍从回答:“都是些沿途地方送来的饭菜食物。”

萧皇后惊讶地问:“百姓送来的全是珍馐佳肴,怎么连尝都没尝就往河里扔?”

“皇后,沿河州县五百里以内都来贡献吃食,怎么会吃得完?如其放在舱里发霉变馊,气味难闻,还不如早早扔到河里喂鱼虾好!”侍从说着,又指了指岸上,“皇后你看,护驾的骑兵禁卫,正在岸边挖坑掩埋哩!”

萧皇后头也没回,径直走回自己的船殿。她知道,不用看了,侍从绝不会说谎。挖坑掩埋比散落一路要好,要明智。然而,这么多的食物都是百姓血汗,面朝黄土背朝天,来之不易啊!怎么会这样!何必要五百里以内来献食?二百行不行?一百里呢?这样靡费,长此下去,就算天下遍是金山银山,不也照样会挥霍贻尽吗?

萧皇后忧虑着,坐下来面对铜镜梳洗。她要到龙舟上去面见皇上,向他说明如此暴殄天物会遭天下责骂的。她要劝说皇上传谕前方州县,船队经过时所奉献食物按原旨减半。

梳理完毕,萧皇后站起身,照着铜镜又整了整凤冠。

柳惠走进来,看了看萧皇后,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