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离王崩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遣师兄来,不过是想我俩是同门,情深意重,张望断不至于加害师兄。”
  “朝中同僚视北三州为龙潭虎穴,生怕摊上这钦差大臣的差事。都道是有去无回。”陈坎说完了摇头苦笑。
  张望听了师兄的话,点点头道:“师兄代人受过。北三州一直是济王的封地,济王治军有方,兵将十分爱戴也是常理。济王走后,朝廷担忧白国袭扰,对北三州的将领未有更换。军心还算稳定。”
  “如今死了两个朝廷大员,朝中疑虑北三州军马谋逆,师弟回到京城怕是很难向皇上交代了。”
  “明日我与师兄回京,见了皇帝再说不迟。”
  第二日还未动身,张望暗中安排的一些将军出面阻挠,说话又十分粗鲁。张望好言安抚,一日就过去了。
  以后接连几日都是一样的情形,只是来的将领不同。陈坎见了也是无可奈何,这样过了十余日。
  这日师兄弟吃了饭,张望道:“师兄,京城我是不能去了,我在这里兵将有所节制,尚不至于生出乱子,这些个骄兵悍将没人管教,还不定做出什么事来。”
  “师弟这可是抗旨,是杀头的大罪。”陈坎晓以利害。
  “我上一道折子,把北三州的军情奏报朝廷。也不至于让师兄为难。”
  第二天,陈坎带来张望的奏折回京城复命去。天顺皇帝看了奏折勃然大怒,几个亲信大臣都说北三州必是要造反了,请陛下早做决断。
  天顺皇帝召陈坎问话,陈坎将北三州所见启奏道:“启禀皇上,臣在北三州耽误了十余日,每日到总督府鼓噪的将领都不相同,臣算了一下也有三十几人。都说是皇上要降罪与原济王隶属的官兵。张望来京必死无疑。张望恐生兵变是以不敢离开。”
  天顺听了心中踌躇。这事一拖又是一个多月。
  ……
  到了七月,天顺皇帝经不住大臣们的劝谏,下旨调集了二十万人马往北三州而来,张望等人得了消息都有了准备。北三州并没有竖起反旗,这支军队被朝廷以戡乱的旗号派出。
  天顺帝柳实处理军国大事优柔寡断的弱点暴露无遗。戡乱军是各地拼凑的,没有多大的力量。天顺皇帝只是想营造气势,欲迫使北三州将领接受其节制。
  岂知张望等人蓄谋已久,造反只是早晚的事。张望所部将领力主在北三州外,离济王府八十余里的一处险要的山谷伏击戡乱军。
  张望先前得了柳思诚的王命,只是要多拖些日子。使人放出风去,说是张望集结了四十万人马,将在险要处全歼戡乱军。
  戡乱军主将听了传言,不敢往前去了,在离北三州五百里的地方驻扎下来,急急写了奏折送往京城。等待朝廷的旨意。
  天顺皇帝见了戡乱军的奏报深感忧虑,朝中大臣也有分歧,一方主张昭告天下,指北三州为叛军,使那些忠于天顺皇帝的人脱离张望。达到分化的目的。并调集调集军马,准备平叛。一方主张从戡乱军中抽调五万人马,进入北三州,试探虚实。看情形再作打算。过了几日张望的奏折也到了,说是北三州并无谋逆之心。但朝廷戡乱大军出征北三州,军中人心浮动,多有原柳思诚部属意欲兵变,军中凶险,张望危在旦夕。
  最后张望写道:恐局势失控,望朝廷多多调集军马,扩充戡乱军的规模,以达到威慑乱臣贼子的目的。
  天顺见了张望奏折,更是举棋不定。最后令戡乱军退回,委派陈坎为朝廷钦差,带了金银绸缎,美酒牛羊去北三州劳军,圣旨中对张望及所部将领褒奖有加。也不提调换总督之事。
  ……
  在总督府,钦差及其随从受到了礼遇。张望与手下诸多将领纷纷表达了对天顺皇帝的忠诚。一时间风平浪静,实出几位朝廷派来的大臣之意料。
  但私下里张望对陈坎道:“师兄,我也不瞒你,此不过是济王缓兵之计。济王讨逆就在最近几月,师兄可在天顺那里临近北三州的州中谋个总督的职位,到时顺从了济王,也有大好前程。”
  “师弟,如果我俩都压在济王身上,到时济王失利,宗门前辈面前不好交代。”陈坎想的周全。
  “师兄之意如何?”
  “不如在京城左近谋个职位,关键时也有助力。”
  张望道:“如此也好。”
  钦差离开时,随行的官员都收受了张望的贿赂。回到京城,几个天顺的心腹都在朝议事时为张望开脱,天顺很是满意。
  陈坎也全力以赴,打通关节,谋了个总督的职位。带了家小在离京城不远的州上任去了。
  ……
  柳思诚又回到了高州。那日夜里,易林举家逃离易府,隐匿于一小宅院。天一亮刑部的人就到了易府,见易林一家逃走了,将易府的仆人丫鬟捉了盘问。
  官差拿出柳思诚的画像让人来认,易府的下人都说没有见过,一时没有了头绪,也就不了了之。只是在高州官府备了案,捉拿易林一家。
  柳思诚见高州平静,进城后找到了易林告知的宅子,宅子前的巷子十分僻静。柳思诚也不叫门,一纵身跳进院子,一年老哑仆在扫地,见了柳思诚咿咿呀呀,柳思诚一指点了哑仆的穴道,哑仆倒在地上昏睡了过去。
  易侍郎听了声音看门来看,见了柳思诚慌忙下拜。
  “起来吧。带本王去见你父亲。”
  易侍郎站了起来,带着柳思诚进了屋,易林在榻上靠着,见了柳思诚想要坐起来。
  “你就躺着回话。”柳思诚下巴颏轻轻一抬。
  “谢济王。”易林没有再坐起来。
  “看你脸色难看,怎么病成这样?”柳思诚一皱眉头。
  “劳济王问起,易林只是染了风寒,不敢请郎中,让哑仆随便抓了些药,也没见起色。”
  “你年迈多病,这也不是办法。本王尽快安排你们离开高州。”柳思诚脸上有同情之色。
  “易林险些害了济王性命,实是该死。”易林流着泪说。
  “高州总督贺敢基是你门下弟子?”柳思诚切入正题。
  “是。”
  “易林你可能与贺敢基说的上话。”
  “贺敢基那年科考是易林主考,高中后来易林府上递了帖子,其自幼孤苦,易林爱其才,贺敢基的仕途迁升多得易林助力,他对易林十分恭敬,易林说的上话。”
  柳思诚点点头。“贺敢基如今手握雄兵三、五十万,坐镇高州。本王要讨伐天顺,他可敢助本王。”
  “贺敢基听易林之言,未参与先皇在位时的党争,又因为与理国多有冲突,所以天顺帝即位后也没有调任。贺敢基不是天顺心腹,但要他现在就归顺济王也有难处。”
  “易林你说的也合情理,你告诉贺敢基,只要他两不相帮,本王就不会亏待他。”柳思诚说出了自己期望的结果。
  “这个易林可以做到。只要易林晓以利害,想来贺敢基也不敢得罪济王。”
  “到时你尽力而为,那哑仆一个时辰自会醒来。”柳思诚离开了易家的宅子。
  ……
  厉无芒在浮光福地日日苦修。仍然是突破不了层次的压制,这日回到山寨,黑太岁见了道:“无芒可下来了,昨日济王就到了,等你一天了。”
  厉无芒赶紧去见柳思诚,柳思诚在屋里看书。厉无芒躬身一礼。
  “无芒见过恩公。”
  柳思诚道:“无芒来坐。”厉无芒坐了。
  “我来了一日,听了黑寨主说了许多事情。六寨组军顺利,又得蛮荒部族赠与一万马匹。”
  “那是托了恩公的福。”
  柳思诚一笑“你做了两大部族的次王,得了四万部族精锐骑兵?”
  “是。”
  “厉无芒次王在安国只是个大将军,不合规制。”柳思诚认真的说。
  “先生,大将军之职无芒也承受不起。”
  柳思诚脸一沉。“国家之重,首在立制。如今大战在即,无芒你今后称呼先生为济王,私下呼我先生,你可明了。”
  “是。”厉无芒心里是有些犯怵。
  “本王许你靖西王之位,王印与诸位将军印你按本朝制式自行铸造。先行王权,待本王登大宝,再行册封。”在规制上,柳思诚毫不苟且。
  说完拿出一本画好的图册放在桌上,“旗号也在上面。”
  厉无芒收了画册,“谢济王。”
  “靖西王,一月之内你可出兵。”
  “是。”
  柳思诚道:“无芒,易家的人困在高州城中,你想个办法让他们出来,暂时住到浮光寨来。”
  厉无芒一听着急起来。“先生,这易家怎么了?”柳思诚把易林父子的事简要说了。
  厉无芒担心易名相,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