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入定,这心不动,不动没有相,鬼找不到,所以他一入定,鬼就找不到;他一出定,鬼又发现了,在这里我又找到他;他一听到鬼找到他,赶紧又入定。这样子一会出定被鬼看见,一入定鬼看不见,他在此恍然大悟,就开悟。你们看这件公案他开悟!这个开悟说老实话,这是那个鬼找麻烦逼著他,把他逼开悟。所以说人家称他叫做鬼逼禅,鬼逼著他,他开悟了他才成就。这个确实是有其事,不是寓言,也不是给你讲故事,真有这个事情。
  由此可知,定中的心清净,在定的时候,一念不生的时候一切鬼神都找不到他,他没有迹相。鬼神能够见到我们这个人,不是见色身,我们的色身他见不到,你晓得!他见不到我们色身,他见到什么?他见到我们的妄念,我们起心动念现的相他见到,鬼神见到;所以我们一入定,我们身体在此地鬼神见不到。鬼神跟我们,给诸位说是凡圣同居土住在一起,住在一起因为色相不相妨碍。譬如我们这个房间在此地,也许这个鬼房子正是建在我们这里,我们的房子跟房子重在一起,我们见的是我们的色相,他见的是他的色相,我们的色相他见不到,所以他无碍;他的色相我们也见不到,彼此都不相妨碍。可是我们起心动念他见到了,所以鬼要找人的话,你有念头他就找到你,你要是没有念头他就找不到你。这个地方是个鬼逼禅。古来还有许多的禅师与鬼道打交涉的,这很多,也是找麻烦的时候他就入定。
  好像有一个是金碧峰禅师,我记得不太清楚,他的寿命到了,寿命到阎王就派个小鬼去找他。禅师在禅房里入定,小鬼找不到,找不到到时候要交差,交不了差要受处罚的。这怎么办?他就请教别人,他说禅师有个钵,钵是个宝钵,他最心爱的,你把那个钵敲动,一敲动他就出现。他就动那个钵,那个钵一动有声音,禅师出定,谁动我的钵?那个鬼马上抓到,抓到之后跟他讲你寿命到了,阎王派我来抓你。他说你怎么弄?我一动你的钵你就出了定,我就能抓到。他说这样的,好,那再试试看,再试试看他一入定他不起定,小鬼就找不著,不见了,又没有了。所以你们想想看,这个心有念就现相,就现妄相,我们心里面想一个人就有个人相,想一桩事就有一桩事情的相。所以想,心里面就有相,有相鬼就见到,鬼神就见到;没有想,心里头没有相,鬼神什么都见不到。想还算好,再一到思就麻烦了,你看看这个思就有分别,有界限;想还没有界限,单单是有相,还没有分别、还没有执著;到了思就有分别、有执著。所以我们讲造业,思就造业,想还不造业,想不造业,思就造业,所以思跟想是两桩事情。想轻微,只现一个相;思里面就有分别,就有妄念在里面,这就造业。我们讲意的行为就是思想。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请看底下一品「提婆达多品」,底下这个三品,就是底下「持品」、「安乐行品」,这是在《法华经》的上半部,进入到这个地方有很重要的开示,希望大家特别的留意。
  【前品中殷勤劝发诸比丘忍难弘经。欲其慧命不断故。虽有弘经之人。无求法者。弘之何益。】
  这个事情,恰好讲到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实在讲这个法只闻来求。今天有几个求法的人?你是真正有道、有法,没有人来求,你送也送不出去。我们那个时候求学,老师也给我们说,你们求学那真是跪到地下求,可是求得了之后,将来你想送出去,还得跪到地下磕头作揖送给大家,人家还未必要。你说这个事情麻烦不麻烦?没有这个精神不行!只有觉悟的人才求法,迷惑颠倒的人他再也不求法,他求的是世间名闻利养。有名利可求,他可以跪下来求;你说法,法既不是名,又不是利,他不要,不是名利他就不要。你送给他他还嫌麻烦,送给他他心不安,他有愧良心,他不要。所以说这『弘之何益』?诸位要晓得,妙法必须要弘扬,没有人听,总不能说一个人也没有,总有几个,没有多人听而已,还有少人听到那就行。除了这个少数几个人,诸位要晓得,龙天鬼神在座听法的那就不少,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有了定功的人晓得,这个道场殊胜庄严,有许多的护法龙天、八部鬼神都在讲堂里,可见得不是没有人听!这里就给我们说出来。
  【故引轮王求法。以启末世之心。】
  下面给我们说出:
  【求法之要有二。一者。不得观其行业。二者。不得观其种性。】
  这个两条相当的重要,希望大家特别要注意,下面有解释『不得观其行业』,这就是说到提婆达多。
  【如提婆达多。是佛积世恶友。而佛云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乃至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
  你们看看这段话,『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冤家对头,处处找麻烦,处心积虑要把释迦牟尼佛害死。你们在释迦牟尼佛传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眼光看他怎么样?大善知识。所以我们世间人跟菩萨不一样,世间人看到冤家对头,心里头忿忿不平,常常怀著有报复之心,某人与我过不去,我应当要报复。这个一报复所谓说冤冤相报,永远没完的时候,冤冤相报的仇恨就愈积愈深,不得了,到后来就一同入地狱,这么来的,一次的报复比一次的报复一定要重。所以学佛的人觉悟,真正觉悟,觉悟怎么样?别人对我怎么样的侮辱加害,我不报复,他想方法来害我、破坏我,因为我过去世这样,他报复过来,我受了,不报复,他这个帐到此就了了,以后再也不结冤仇,逆来顺受。什么事情都有因果的,你走到马路上有一个人给你点点头笑笑,你看看不认识,前世有善缘;一个人也是不认识,无缘无故瞪你一眼,前世恶缘,都有因果的。他为什么不瞪别人,他为什么要瞪你,都是有因,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我们晓得前因后果,自己心里明明白白一点不迷惑,这个逆境来我们就可以忍受,坦然处之,决定不报复、不躲避,也不厌恶,消自己的业障!你们每个人都希望消业障,天天在佛面前磕头业障就消掉吗?消不掉,天天要受人家气,挨打、挨骂业障就消掉,自己心里一点怨恨心都没有,为什么?都报掉,这东西报掉了。
  所以从前古大德,祖师大德传法要传给某个人,天天找他的麻烦,没事也找他麻烦,那是什么?消他的业障,成就他的忍辱波罗蜜,以后能够担负起教化众生的重责。如果要不是这样的人,你看祖师大德待人和颜悦色客气得很。看到你是个法器,一天到晚找麻烦,为什么?不把你的业障消尽,你将来不能成就,不能担负起续佛慧命的这一个重担子。所以千万不要:这个老师对我不好,跟我两个是冤家对头,看到我就讨厌。他是成就你!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成就他;释迦牟尼佛有这个好老师,提婆达多有个好学生,都成就了。这是我们要学习。末法时期这一关最难过,小不如意就不能够忍受,这种人一生没有成就。对这种人就客客气气不要计较,为什么?我们俗话讲「薄福之人」,他的福太薄了,给他计较的话有伤慈悲心,有伤厚道。要计较就是大福报的人这才计较,没有福报的人、可怜人,你跟他有什么计较?一个小纸条贴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做个座右铭,天天看看,好好认真的来学。这后面讲:
  【此乃处逆为顺之象也。】
  就是俗话讲的「逆来顺受」,他才成就六度,成就神通道业,乃至成佛广度众生,都是提婆达多成就的。诸位要记住,就是你在自行化他的时候,凡是来找麻烦的,那个人就叫提婆达多。你不要说释迦牟尼佛有提婆达多成就他,我们都没有碰到提婆达多。你那所有的冤亲债主、找麻烦的人,全是提婆达多,你自己能不能像释迦牟尼佛?提婆达多真是不乏其人,常在左右。就是问问自己是不是释迦牟尼佛?是不是把提婆达多看作善知识?下面再用世间法来作证,证明世出世法都不例外。
  【舜称大孝。父母成之也。】
  你们要读过《书经》,《尚书》里头有记载,我们中国人讲孝道,为什么不说别人而讲舜?舜王他自己的亲生母亲死得很早,他父亲就娶了个继母,继母对他就很讨厌,常常想害他,把他害死。继母有个儿子,就是他弟弟,是同父异母弟弟,弟弟也想把他害死。他的父亲就顺著他后母的心,所以一家三个人时时刻刻处心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