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不了解误会了,所以才生执著。常不轻菩萨在此地示现,就是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巧妙极了。
  我们常常讲修行根性要上根利智,实际上说这个话也是方便法,你肯放下你就是上根利智,你不肯放下你就根性下劣。为什么?真实法里面是平等的,没有高下。如果还有聪明利钝,这不是真实法里的,这是妄识里面才有。说真实的,你看《法华经》里面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三乘五性对谁说的?迷的时候境界里讲的,真如本性里头哪有什么三乘五性!六祖给我们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真如本性里什么都没有,本来无一物,这个心才到了真正的清净。由此可知,你要想修明心见性,你要想修大开圆解,你修什么?修清净心。你修清净心,你现在就成佛;你不修清净心,那你就是生死轮回。这个事情决定在自己,昨天也给大家说,什么人都帮不上忙,决定在自己。我们看看常不轻菩萨修学的方法,给我们是个重要的启示,菩萨深深明达这个道理。所以他的修行方法,他是跟禅宗里面的宗旨是一样,方法不一样。禅宗是直指人心,他是『直示』,直接指示境界,『不读诵经典』,他不读诵经典。如果你要不愿意读诵经典,经典太罗嗦、太麻烦了,我念字也不认识,记也记不住。你不要读诵经典你想成佛,行,学常不轻就行,八万四千法门,这个地方告诉你这个法门。
  这个法门怎么个修法?『但行礼拜』,这就是至诚恭敬。诸位要晓得这个修行的方法,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第一条,「礼敬诸佛」,他单修这个。他对於任何人不敢轻慢,每个人都是佛、都是菩萨,凡夫就是自己一个。在家里头你的父母是菩萨、是佛,你的儿女也是佛、也是菩萨。绝对不能说儿女,我是你的母亲,我是你的爸爸,你要对我尊敬,那你这个常不轻菩萨就学不成。一切众生,只要有一个众生你把他看轻了,这个法门你就修不成。所以礼敬诸佛很难、很难,不简单!十大愿王天天在那边念,做不到,为什么?因为十大愿王是上上根人学的,不是普通人学的,他心地真正清净平等,一切恭敬。『不轻』就是不敢轻慢一个人,这才能够学常不轻,才能够「但行礼拜」。如果我们要是依文解义,但行礼拜,我天天拜佛就可以,我一天拜三千拜、一天拜四千拜,这就叫依文解义。对待一切人还是轻慢,我一天拜三千拜佛,我真修行,你们都是假的,你们算什么?对一切人都轻慢,那怎么学常不轻?依文解义错就错在这个地方。可是我们讲一天要拜三千拜是不是修行方法?是的,初期的时候要拜佛。为什么?心不平,在境界里头不能够、做不到常不轻。那怎么办?拜佛,拜上几年心平气和了,把这个功德、清净心,应用在我们现实的生活环境上,能够对一切众生都恭敬。不但对一切人恭敬,对蚊虫、蚂蚁都恭敬,为什么?它是佛。不但对有情众生恭敬,有情众生都是佛,桌椅板凳也是佛。
  你们看《四十华严》,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香炉善知识,蜡台善知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叫常不轻菩萨。你不要读诵经典你就成佛,佛就跟你授记,为什么?读诵经典也是叫你达到这个境界!你现在不读诵经典,用这个方法也达到。所以诸位晓得,十大愿王任修一条都会成就,那十条俱修当然成佛,没有不成就的。千言万语都是提醒我们,要我们自己改变心理,一切的过失,都从我们自己无明妄想当中生的,无明就是一切事理不明白,不晓得事实的真相!这在佛法里面讲到最高级的佛法,也是最究竟的修行方法,我们应当要这样学法,这个学法一生成就。修学其他的法门,佛给你讲三大阿僧只劫,是权说不是实说,再说长远了怕你听了害怕,不敢学。你看《华严经》里面讲成佛无量劫,虽说无量劫,又说一刹那之间可以成就,这是什么意思?念劫圆融,迷的时候就是无量劫,悟的时候是一刹那,这迷悟不同。果然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歇即菩提,《圆觉》上「离幻即觉」,这个离幻即觉跟歇即菩提是一个意思,一样的境界。问题我们肯不肯离?我们肯不肯歇?歇就是什么?歇妄想。我们在一切境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这个心一起马上歇下来,这就是菩提。才动一个念头,有念皆妄,这个念头就歇下来,正念无念,自己的心决定清净这是正念,这是自己的正念。
  凡是想像,用头脑去想,用什么方法叫一切众生开悟,叫一切众生成佛,叫一切众生明了达本离言,直示实相,这个念叫正念。为什么?无碍於自己清净心,自己还是无念,所起的念头是如何叫别人也能够达到正念。这叫什么?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个念是从无念生的,从无念起的。念而无念前面讲「实相之理,无言不碍於言」;实相之理无念,又不碍於念,念与无念是一。我们今天念与无念是二,所以你有念是错,无念还是错,无念就修无想定你还是错。错在哪里,我们要晓得,有念是错、是妄想,为什么?全是自私自利。纵然为别人著想不是叫他开悟,不是叫他成佛,叫他在六道里头或者占点小便宜,得点小好处,这是妄念。正念是要叫众生得究竟利益,这是正念,自己心是清净的这是正念。修无想定的人他错在哪里?他无念了,他那个无念是执守无念,不是真正无念。连阿罗汉的无念,你看佛都讲「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阿罗汉都是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那个无想定又何尝不是?所以他没有离开执著、没有离开分别。他是分别那个无念,执著那个无念,所以还是有念,他有什么念?有个无念,那个念是妄念,自私自利的念头。还不如世间的那些善人,天天打妄念做社会慈善事业,利益一切众生,修无想定的人还不如那个人。那种人还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还能够享受人天果报。
  常不轻菩萨见人就礼拜,见人就礼拜你也要记住,如果你要是不晓得这个道理,看到经上讲常不轻菩萨见人就礼拜。好了,你在马路上看来来去去那么多人,你一天到晚磕头,你见到人就礼拜去,人家马上就把你拉到派出所,这人精神不正常,给你送到疯人院去了。礼拜是什么?礼拜在心里头,见什么样人跟他行什么样的礼,内里面的恭敬决定平等。你见到佛菩萨形像,在那里恭恭敬敬的五体投地拜三拜;你在外面见到那个朋友的时候,你跟他点点头,一样的恭敬心,两种不同的方式。形式上不一样这不要紧,为什么?随俗。恭敬心一定要一样,稍稍打一点折扣你就不是常不轻菩萨。千万头脑里头不可以有分这是菩萨,那是佛,这是善人,那是恶人,那糟糕了,你这一分就有轻慢之心。所以常不轻菩萨说是什么?『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他看情与无情是这个看法,现前你们都是菩萨,当来你们一定成佛,所以他眼睛里看情与无情都是佛菩萨;我们今天眼睛里头,这是好人,那是恶人。好人、恶人要不要辨别?如果要不辨别的话,那这个人不变成白痴!
  常不轻菩萨绝不是白痴,聪明得很,样样都晓得、样样都清楚,是用一个清净平等心来待人,这就是菩萨。绝不是说这个好人,菩萨不晓得他的好处;那个坏人,菩萨不知道他坏处,那哪里叫菩萨,哪里叫有智慧?菩萨晓得一切善恶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从他的本性上来说,他确实是佛菩萨,一点都不错。我们读过很多大经大论,就六根根性而言哪个不是佛!《华严》、《圆觉》上「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所以你从这里看,确实本来是佛,一点都不错;如果从第六意识、从第七意识上来看,就是十法界,有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凡夫。但是我们的一切众生是真妄和合之体,就看你从哪个角度上看。你要从六根根性上看,从一切法性上看那一切众生是佛,但是这是真的,这是永远不变。从这六道里头、善恶里头那是假的、是虚妄的,一觉就没有了。无明里头才有这些东西,智慧观照之下无明没有了,那这些东西根本不存在。所以这个事实真相所以然的道理,你明白了之后你的心就清净了。
  你对於地狱、饿鬼、畜生,也能生平等、清净的恭敬心,这个心才能发得出来。发出来有什么好处?给诸位说好处太大了,你看我们念佛不就要求一心不乱吗?能够发这个心一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