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他来那个样子,表情好像不是找麻烦。走近了就问他,你们两个到这来有什么事情?他说来求超度。他放心,不找麻烦,来求超度的。他就问他,你要我怎么给你超度?他说只要你答应就行。他说好,我答应你。就看到两个鬼魂脚踩著他的(他坐在那里),踩著他的膝盖,踩著他的肩膀升天了。没有多久看到什么?看到他死去的太太,死去的小孩(前面一个太太)也来了,也求超度,他一点头也是这样。
  你们看《影尘回忆录》,不必诵经,也不必拜忏,也没有念一句佛号,点个头就真超生。所以你们看《梁皇忏》、看《水忏》,你们要想想,宝志公是什么人,迦诺迦尊者是什么人,自己心地不清净没有能力超度。我在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到安世高超度他那个同学,我说得很清楚,自己心地不清净哪有能力超度人?纵然是诵经,诵经心还是不清净,还是打妄想。所以你自己心地清净,点点头,冤家对头、亲朋好友都超度。倓虚大师去我们不远,前几年才过世,倓虚大师过世到现在恐怕还不到十年,他活了九十多岁也是长寿。弘法利生三十多年,虽然是中年出家,他是弘法利生三十多年。在香港建立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就他建的,我上一次在香港讲经,就是在他图书馆讲经,也是讲的《楞严经》。所以我们要晓得,怎样才能真正的超度,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就没有本事度人,自己心地清净自度自了,这个功德利益才能够加到别人身上,才能够帮助人。所以,学佛第一个是要明理,理不通,事就有障碍。
  五种坚固到今天怎么样?今天叫斗诤坚固,佛灭度之后第五个五百年斗诤坚固。今天人的心不但这个心不在定上,不在禅定上,不在佛法上;多闻坚固的他心在经教上,他在佛法上。现在人的心怎么样?在斗诤上,见到人总是怀疑,他要不要占我的便宜?他起心动念起这个心,这就是斗诤坚固。所以说不但佛法你不能够开解,开悟更谈不上,理你也不会懂,定,你决定得不到。所以念佛人念了一辈子,连功夫成片都达不到,为什么原因?就是斗诤坚固。所以我们自己要反省,我们的心是不是有斗诤的心?什么叫斗诤的心?起心动念都怀疑别人,自己的得失心太重,这就是斗诤心,这就是标准典型的斗诤坚固。所以在今天我们这个修行真正要想入轨道,要想上轨道,我们要把一切得失的心统统舍掉。别人占我便宜应该的,我欠他的;我吃了亏我应该的,我应该受这个果报。这就是古德教给我们的「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不要再造罪业!见善人是佛菩萨,见恶人还是佛菩萨,闻善言心里欢喜,闻恶言心更欢喜。人家侮辱我们、毁谤我们、骂我们,造谣毁谤我们听了之后心里欢喜。为什么?自己的业障消!如果你再要起怨恨,某人对我怎么样就不得了,那你就又造新业。他为什么不毁谤别人,他毁谤我?当然是我过去一定是毁谤他,他今天毁谤我应该的,理所当然。闻恶言如饮甘露,为什么?他是我的大恩人,为我消业障。若不是如此的话,我的业障怎么能消得了!所以这是佛菩萨,我们还要把他当作恶人看待,那你是自己错误,自己颠倒,你自己不想成就。所以你不明理你怎么会修行?理懂得了才会修行。
  理懂得了,什么环境都自在,什么环境里头都安乐;理要不明,什么环境里面都很复杂,什么环境里头都叫你一天到晚生烦恼。可见得这个问题就在一个理,你明不明理?理明了见怪不怪,自自然然它就消失,就是无始劫的冤家,也能够变成好的道友。为什么?冤解了!解了就成了善知识,就成善友,不再结怨。所以一个真正修道的人,是不与一切众生结恶缘,那个众生再恶,甚至於起心动念要杀害我,身体反正是有生灭的,早一天死跟晚一天死有什么差别?杀了也不恨。你像《金刚经》歌利王割截身体,那个等於说淩迟处死,一块一块肉给你慢慢割掉叫你死,菩萨绝不动一念瞋恨心,忍辱波罗蜜修圆满。所以我们要记住,佛教给我们的人生酬业,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就是酬偿业报的。哪个人对我好,过去我对他好;哪个人对我不好,过去我对他不好,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所以觉悟的人什么?觉悟人这一生还债,受果报而来的,不造新业,绝不与人造冤仇,不造新业,一心一意修自己的清净心,非常重要。无言之理不落阶级,有没有有阶级?没有阶级。所以,诸位要真正悟入无言之理,那你一下就超越,你当下就成佛了。不必经过四十一位,四十一位加上等觉,不必,也没有三乘、五乘,一下就超越。但是你如果说落在言说之中,落在迹象里面那就有三乘、五乘,落在迹象里面你的心不清净。
  自己成就,正如佛在经里面所说的,「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来生再不轮回,再不转世,再不欠债,统统还清了。统统还清了就是自己心地清净,无论在顺境、逆境都是清净心,凡事随缘,绝无攀缘。我跟诸位说得很多,不但世法里头我们随缘,不攀缘,就是弘法利生都要随缘,不攀缘。诸佛菩萨绝不会起心动念,我在哪里造个道场,我去讲经弘法,去普度众生。佛有愿,决定没有这个心,决定不会这么做,为什么?众生缘没成熟;如果众生缘成熟了,自然现前。所以我们中国大陆上那么多的大丛林、大道场,是哪个人发心去建的?没有,都是因缘成熟自自然然成就的。我们读《弥陀经疏钞》,你看到云栖道场那还得了!是不是莲池大师发心在那里建个大道场度众生?不是的。莲池大师当年看到那个山风景很好,他很喜欢那个地方,自己跑到那个地方建了一个茅蓬,自己在那里修道,没告诉任何一个人。以后被人发现,这个和尚很有道行,於是乎亲近他的人多了,慢慢人愈来愈多、愈来愈多,自自然然建的丛林,不是有心,不是有计划,自自然然成就。所以大陆上丛林不是这样自然成就的,就是国家建立的。法师里头你们去看《高僧传》,哪个法师以攀缘心来建道场?没有一个。所以你想想看,那些人心多清净,连弘法利生都不攀缘,这就是佛门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他有缘的他来,没有缘的拉也拉不来。在台湾学佛的人有多少,与我没有缘的,我怎么劝他他也不会来,有缘的就来,没有缘的不会来。所以这里讲像法这是言教。底下这两句话很重要:
  【言教兴则实相泯。】
  为什么像法不如正法,道理就在此地,大家都偏重在『言教』上去,都在教理的贪求上去了,而将清净心忘掉了,『实相』就是清净心,就是一心不乱。
  【故言正法灭。】
  如果我们一心都是要求实相,求真实相,这就是正法兴;一心追求教理不重视一心不乱,『正法灭』。可见得像法兴、「正法灭」不是讲的时代,是讲我们自己心!我们今天学佛,我们一心一意只修清净心,只求一心不乱,我们的正法兴。如果我们不求一心不乱,不求心地清净,专门著重在教理上,这个经怎么讲法、这一句什么意思,那就正法灭了,像法兴。如果连经典义理也不贪求了,拿这个经做幌子去骗骗人,我听说有很多地方讲经,怎么个讲法?念一段经文,讲一段故事,听的人很多、很欢喜。那是什么?那是像法灭,末法现前。他连经的教理他都不研究,也都不肯深入,找一些因缘、公案、故事来拼凑,这样讲经弘去这是末法。末法就接近灭法,佛法根本没有了。如果这个心起心动念都是在名闻利养上,都是在斗争上,那佛法就灭了。
  【实相既泯。众生竞执言教。】
  在这个教理上产生了执著。
  【故曰。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
  这些在教理上有点研究的人,於是乎贡高我慢,瞧不起人,这就是『增上慢比丘』,知道得愈多显得愈傲慢,这种傲慢叫增上慢。前些年好像这报纸上还登了一桩事情,儿女瞧不起父母,父母很伤心,为什么?因为父母没念过书,种田的。小孩大学毕业,一提到父母,父母没念过书觉得很难为情,所以连父母不承认。如果父母也叫他种田,不给他念书,也许他很孝顺、他很尊敬。结果什么?就是学历愈高愈增长了贡高我慢,愈瞧不起人。这是不是真学问?不是,错了,我们连学问两个字都解错了。你看看古人所说的「学问深时意气平」,真正愈有学问愈谦虚,佛谦虚得不得了,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