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子科学发明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致通过把四月二十五日命名为“世界海上无线电服务的马可尼日”。 

     1937年七月二十日,马可尼病逝。全世界都哀悼这位无线电巨人离开了 

人间。举行葬礼的时候,罗马有上万人参加送葬行列。英国本土所有邮局的 


… Page 111…

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都沉默两分钟,大不列颠广播协会所属的广播电台也沉 

默两分钟,表示对马可尼的悼念。 

     马可尼一生的历史,也就是无线电发展的历史。马可尼二十一岁到英国 

的时候,无线电事业还处在摇篮时代;当他满载荣誉离开人间的时候,无线 

电已经成了遍布全球的一项伟大事业。正象一家著名杂志在他逝世的时候评 

论的那样:“多少人只是满足于证明无线电实用的可能,他却让无线电真正 

用于实际了。这确实是伟大的!” 

     马可尼生前对中国怀有友好的感情。1933年十二月,他到我国来访问 

过。他从日本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到上海。到上海那天是十二月七日,受到 

上海各大学联合会、中国无线电研究社等十四个团体的热烈欢迎。十二月八 

日,马可尼参观上海交通大学。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和光临,在交通大学工程 

馆前面立了一根纪念铜柱,取名叫“马可尼铜柱”。马可尼和夫人亲自参加 

了植柱仪式。这次访问中国给马可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经对人说,在 

津浦线的列车上经历了这样长的旅途,再翻开地图把中国同意大利相比,不 

禁深深地感到中国的辽阔广大。 

     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但是科学是没有国界的。马可尼和波波夫,无论 

他们属于什么民族,有什么样的个人命运,他们发明无线电的丰功伟业是造 

福子孙万代的,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 Page 112…

                          给无线电装上心脏的人 



     1906年春天,美国纽约地方法院正在开庭审判一件离奇的案子。被告人 

是一个面色憔悴的青年,名字叫德福雷斯特。法官戴着庄严的黑礼帽,用手 

举起一个里面有金属网的玻璃泡。他宣称有人控告被告人用这种“莫名其妙 

的玩意儿”行骗。青年竭力辩解说,这个玻璃泡是他的新发明,可以把大西 

洋彼岸传来的微弱的电磁波放大。 

     这场官司持续的时间不长,却闹得满城风雨。无知的法官,好事的新闻 

记者,谁都不会想到这个“莫名其妙的玩意儿”竟是本世纪初伟大的发明, 

那个被告的青年后来竟会成为举世公认的电子管发明家。 



                                    憧憬 



     德福雷斯特出生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时间是1873年八月。它恰好是麦 

克斯韦的名著《电和磁》问世的一年。 

     德福雷斯特的父亲是教师,曾经在一所黑人学校当校长。当时,美国的 

种族歧视还很严重,人们看不起黑人,也看不起接近黑人的白人。德福雷斯 

特一家常常遭到白眼。父亲生性刚直,不让他同其他白人的孩子一起玩。因 

此,德福雷斯特的童年是在狭窄的天地里度过的。这使他的性格有些孤独和 

怪僻。他回忆起自己的幼年时代,曾经这样说:“我上小学的时候老被人当 

做 ‘蠢孩子’看待。那时,我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对于实际的事物,一点 

也不懂。” 

     中学时代,他也没有显露出多少才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学识既 

不丰富,也不会交际,而且文笔和口才又都那么笨拙”。总之,是一个平平 

常常的少年。他的唯一爱好,是喜欢摆弄各种机器。他那时梦寐以求的,大 

约就是当个机械技师。后来,有两件事情影响德福雷斯特改变了自己的理想, 

使他走上充满奇想和坎坷的发明道路。 

     第一件影响德福雷斯特的事情,是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 

那年,他刚好二十岁,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每届博览会都要吸引世界各地 

很多的商人和游客,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绚丽多彩,更是热闹非凡,因为 

它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技术论战有直接关系。这就是有名的关于交流电和直流 

电的论战,它引起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关注。论战的一方是大名鼎鼎的爱迪 

生,另一方却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工程师。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一直用直 

流电供电,这种电源虽然不理想,但是由于他竭力宣传,加上电灯问世不久, 

用户也就接受下来了。不料,有个青年电学家却向威望很高的爱迪生提出了 

挑战。那个青年电学家就是在《马可尼和波波夫》中提到过的台思拉。他由 

于仰慕爱迪生,几年前从南斯拉夫来到美国,投身在爱迪生门下,可惜没有 

得到重用,只在爱迪生发电厂当个普通技师。台思拉怀才不遇,就自立门户 

搞起研究来。他发现输送交流电比输送直流电有明显的优点,就主张发展交 

流电。1888年,台思拉在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上宣布了这个主张,并且提出 

交流电将要在很多方面取代直流电,参加学会的人听了都很震惊。当时,工 

程界对交流电还十分陌生,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爱迪生为了维护自己的专 

利,特别表示反对。争论延续了好几年。双方相持不下,据说爱迪生甚至想 

请司法机关宣布交流电不合法。爱迪生尽管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但 


… Page 113…

是在真理面前,最后还是败给了台思拉。 

     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交流电旗开得胜。会场里九万 

盏五颜六色的电灯,全部都由台思拉研制的交流发电机供电,总共才用了十 

二台发电机。络绎不绝的观众望着辉煌的博览会大厅,赞不绝口。年轻的德 

福雷斯特也来到了博览会大厅。他穿着紧身外套,站在人流中望着壮丽的场 

景出神。从前他只见过几盏、几十盏电灯挂在一起,用的都是直流电。现在, 

几万盏用交流电的电灯汇集成灯的海洋,光彩夺目,照得眼花缭乱。德福雷 

斯特完全被陶醉了。直到博览会大厅里已经空无一人,他还站在那里发呆。 

年轻人闭起眼睛遐想起来:未来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呢?一个热爱科学的青 

年,应该朝什么方向去努力呢? 



                               爱上了无线电 



     交流电的崛起,使电气业的前途突然大放光明。因为交流电可以升压, 

远距离输送方便,比直流电效率高,成本低,而且可以使用大功率发电机。 

交流电在芝加哥博览会上大显神威以后,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驰名北美的 

尼亚加拉瀑布,在举行博览会三年以后,装上了大型交流发电机。这组发电 

机也是台思拉设计的。它使三十二公里以外的布法罗城得到了照明,这是直 

流电望尘莫及的,连爱迪生也认输了。从此,交流电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时,德福雷斯特刚从大学毕业,消息传来,他格外感到兴奋。 

     年轻人贪婪地读着关于瀑布发电站的报导,台思拉的胜利象磁铁一样吸 

引着他,他本来是学机械工程的,现在决定把电学当做自己的职业。他设法 

进了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在一个研究室当助理研究员。德福雷斯特专心钻 

研,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这年他才二十四岁。 

     不过,德福雷斯特并不感到满足。他渐渐认识到,单用电气是不能概括 

未来那个时代的。在二十世纪到来的时候,科学技术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这时,他又听到台思拉不用导线点亮了远处电灯的消息。这个南斯拉夫 

人在完成了交流电大业以后,又去探索电磁波的应用,而且作出了很大成绩。 

台思拉的思想和脚步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德福雷斯特完全被台思拉的天才 

征服了。“不用电线就能够传递电信号吗?”年轻人顿时明白了:未来是无 

线电的时代! 

     德福雷斯特想给台思拉当个助手,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对于有志的青年, 

生活的道路总是宽广的。德福雷斯特没有能够遇上台思拉,却意外地同另一 

位杰出的人物——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相逢了。这是他青年时代遇到的第二 

件重大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