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子科学发明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迪生正是因为具有坚定、勇敢的精神,才迎来了事业上一个好的转折。 

他的试验进展得十分顺利,不到两个月,二重发报机就试制成功了。这台新 

式电报机能够很快地传递信息,很有实用价值,爱迪生顺利地取得了专利。 

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他约了两个青年朋友,合伙开设一家电器制造 

公司。这时离他从波士顿来到纽约,只有四个月时间。 

     爱迪生和朋友合办的电器制造公司,生意兴隆。爱迪生专管发明制造, 

他的朋友负责经营业务。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微薄,经不起风浪。可是没 

有想到,有一天喜事临门了。 

     一家名叫攸尼温的大公司给爱迪生送来了一张请帖,约他到那里去商量 

要事。爱迪生不明底细,忐忑不安地去了。公司秘书满脸堆笑地把他迎了进 

去。随后,在总经理室进行了一场富有戏剧性的谈话。这次谈话,竟改变了 

爱迪生一生的命运。 

     原来,这家公司看中了爱迪生刚发明的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他们想买 

这项发明的专利权。总经理是个矮老头,对人比较和气。爱迪生已经想好了 

几项其他新发明,也乐得出让这个专利。他明白了对方的用意以后,稍微考 

虑一下就答应了。 

     谈判进行得差不多了,总经理问爱迪生要多少钱。爱迪生本来想要三千 

元,但是他犹豫了一下,没有说出口。照他想来,发明这个自动收录器,确 

实也花了不少心血,但是他担心三千元钱的要价高了,于是谨慎地说:“请 

经理先生说个价钱吧!” 

      “四万元,您觉得怎么样?”总经理试探地问。 

     爱迪生听了以后,几乎惊呆了。他兴奋得有点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过 

了一会儿才回答说:“这是公道的价钱。” 

     总经理随手给他开了一张四万元的支票,谈判就算成功了。爱迪生拿着 

支票走出门,心里还半信半疑:真是四万元吗?他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这么 

多钱,以后搞发明再也不用为经费发愁啦! 

     爱迪生用这一大笔钱在新泽西州的纽阿克建立了“发明工厂”,他亲自 

担任电气工程师。另外,他也还清了在波士顿欠的债。他的发明生涯历尽千 

辛万苦,从这时开始进入全盛时期。1871年圣诞节,二十四岁的爱迪生结了 

婚。据说,结婚那天他因为埋头实验,把举行婚礼的时间都忘了。几年间, 

他经常睡在实验室里,很少回家,废寝忘食地工作,先后发明了自动电报机、 

四重发报机,还同别人合作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英文打字机。他的自动电报 

机每分钟能够收发三千字,打字机把字母直接打印在纸上,大大提高了收发 

报速度,比手抄报文方便得多,是电报通信终端一项比较大的改革。 

     青年发明家在电信领域崭露头角,大显身手。1877年,爱迪生觉得兼顾 

发明和制造很难充分发挥专长,就把发明工厂的股份出售给别人,在纽约郊 

区的门洛公园建立了一个研究所。这一步,不但在爱迪生一生的事业中具有 


… Page 85…

不可估量的意义,而且在美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创举。因为这是美国第一个有 

组织的工业科学研究机构。爱迪生请了各种专业人才一起工作,其中有不少 

通晓基础科学的专家。他们在爱迪生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集体研究,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个研究所,后来成了美国许多大型工业研究机构的前 

驱,对美国重视实用科学研究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科学史家梅 

森在《自然科学史》这本书里,曾经引用美国亨利·福特(1863-?)的话 

说,爱迪生明确地结束了理论科学家同实用科学家的区别,使我们今天一想 

到科学上的发现,就会联想起这些发现在现在或者将来都会被人类应用。他 

用严密的科学理论指导实验和研究的方法,代替了工业上光凭经验的做法, 

同时,他又把科学研究引上了实用的道路。 

     如果说,美国从富兰克林开始才有了自己的科学,那么正是从爱迪生开 

始,才有了近代的科学研究。可以说,富兰克林和爱迪生这两个巨匠,正好 

代表了美国科学史上的两个时代。 



                              会说话的机器 



     在爱迪生研究所里诞生的第一项发明——爱迪生炭精送话器,是改进贝 

尔电话的成果。贝尔1875年发明电话,1876年取得专利。爱迪生研究所落 

成的时候,贝尔正在为推广电话到处奔走。这个青年语音学家的发明最初有 

个明显的缺点,就是送话器灵敏度不高,通话双方必须大喊大叫,相当吃力。 

对于贝尔的电话有没有实用价值,不少人都有怀疑。但是,爱迪生却很钦佩 

贝尔的发明。作为一个发明家,他懂得创造的甘苦和价值。因此,这两个年 

龄相同的青年发明家尽管没有见过面,他们的心却是相通的。为了改进电话 

性能,好进行推广,爱迪生组织人员进行反复的研究,发现用炭精代替硫185 

酸和炭杆,效果要好得多,最后发明了爱迪生炭精送话器。 

     科学发明本是人类共同劳动的成果。研究人员互相启发和交流,常常有 

意想不到的效果。爱迪生改进送话器,本来是受贝尔的启发,没想到他在实 

验的过程中竟发现了一个新奇的现象。 

     有一次,爱迪生调试送话器,因为听力不好,就拿一根短针来检验传话 

膜片的震动。不料他手里的短针接触膜片以后,随着说话声音的强弱,会发 

生有规律的颤动。 

     爱迪生灵机一动,他想:如果反过来,使短针颤动,不就可以复原出声 

音来了吗?这个想法虽然象火花那样一闪就过去了,但是却使爱迪生十分激 

动。在这以前,世界上还没有人想到过把声音储存起来。因为按当时的科学 

技术水平来说,要想把声音储存起来,等于想让时间停留一样,是不可能的。 

     一连几天,爱迪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象着了魔一样,在实验室里 

进行探索性实验。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天气闷热,蚊子叮人。爱迪生挥汗如 

雨,光着膀子做实验,饿了就吃两个馅饼,喝一杯咖啡。经过四天四夜的苦 

战,终于取得了突破。爱迪生压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笔记上写着:“我用 

一块带针的膜片,针尖对准急速旋转的蜡纸,声音的振动就非常清楚地刻在 

蜡纸上了。试验证明,要把人的声音完整地贮存起来,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 

时候再放出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877年八月二十日,是爱迪生发明生涯中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清 

晨,爱迪生起得很早。他兴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掏出一张机械设计图,交给 


… Page 86…

一个叫克鲁茨的助手,请他马上试制出来。克鲁茨是个技术很高明的机械师, 

他拿着图纸端详了好一阵,也看不出是干什么用的。 

      “先生,这是什么玩意儿呀?”机械师忍不住问。 

      “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请你赶快照图样做出来。”爱迪生把手一挥, 

急不可待地说。 

     克鲁茨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会说话的机器。他听了爱迪生的解释,脑海里 

打了一个大问号。为了要看个究竟,他马上跑到车间,照图样制作起来。等 

机器造好,已经是吃晚饭的时候了。机械师三步并做两步地把它送到爱迪生 

那里。 

     爱迪生看见机器和设计的完全一样,非常满意。实验室的人听到消息, 

连晚饭也顾不得吃,都好奇地围了上来。大家打量着摆在桌子上的机器,看 

模样并不复杂,一个笔筒那样大小、中心有轴的金属筒,横向固定在支架上, 

金属筒表面刻着纹路,跟一个小曲柄相连,旁边是一个带碗口的粗金属管, 

金属管的底膜板中心焊着一根针头,正对着金属筒的槽纹。说实在的,不但 

当时的人们很难把这种古怪的机器同“会说话”联系起来,就是在今天,我 

们乍一看到这个东西,也很难猜出它是干什么用的。 

     在场的人都不相信这台机器会说话,有的人还打趣地说,爱迪生是在“开 

国际玩笑”。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