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对占人类总数的六分之五的人敬而远之,尽量避免与他们接 



触,这是由这一人群的自身道德和智力构成所决定的——就算 



这样,这个高贵的人对于常人的渺小、可鄙的本性仍然不会得 



到足够的认识。在往后的生活里,他会不断扩大和丰富这方面 



的认识,但在此期间,他还会经常失算,使自己受累。尽管他 



的确用心记住了获取的教训,但在跟他不认识的人在一起聚 



会、谈话的时候,他仍然会很惊奇地发现这些人在谈话、举止、 



行为方面却是充满真诚、富于理性;这些人正直诚实、颇有君 



子之风,同时又头脑灵活、话语风趣俏皮。他不应对此现象感 



到困惑,因为道理很简单:大自然在创造人的时候并不像某些 



拙劣的文学家。后者在表现无赖或者愚人的时候,手法相当笨 



拙和生硬,作者的主观意图又是那样明显,我们仿佛看见在这 



些人物的后面就站着作者本人,拒不承认这些人物特有的思想 



和话语,并且用警告的口吻在大声提醒我们:“注意了,这是 



个骗子;那是个傻瓜。你们可千万不要上他的当!”相比之下, 



大自然跟莎士比亚和歌德是一样的。在莎翁和歌德的作品里 



面,每一个人物——哪怕那是个魔鬼——一旦站在那里说话, 



那么,说出的话都是恰如其分、合乎当时的情理。正因为这些 



人物得到客观的表现,所以,我们被这些'178'人物的喜怒哀乐 


… Page 189…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79 



所吸引,身不由己地去关注和同情他们。这样的人物,跟大自 



然的作品一样,出自一种内在的原则;正是依据这一内在原则, 



他们的说话、行事仿佛出于自然,也因此仿佛出于必然。所以, 



谁要是以为会在这世上看见头上长角的魔鬼或者身挂铃铛的 



傻瓜,那他就会永远成为他们的猎物和玩物。此外,在与他人 



的交往中,人们就像月亮和驼背人——总是露出其中的一面。 



确实,每一个人天生就有一副本领挤弄自己的五官,装出心目 



中的那副模样。一个人的面具纯粹是出于自己的个性而制作 



的,所以,这副面具跟他本人配合得天衣无缝,产生的效果极 



具欺骗性。一旦需要取悦他人,他就戴上这副面具。我们应把 



他人的面具视为一层油布而已,它的价值不过如此。我们要牢 



牢记住这一绝妙的意大利谚语:“没有哪只狗是坏到不会摇尾 



巴的。” 



      无论如何,对一个我们刚刚认识不久的人,都应注意不要 



评估太高。否则,十之八九我们都会失望、羞愧,甚至招来祸 



殃。在这里,值得提及塞尼加说过的话:“从小事就可以看出 



一个人的性格本性。”一个人会在细节小事上疏于防备,从而 



表露出自己的性格。从一个人对细微事情的处理方式,或者纯 



粹的举止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无限膨胀扩张、丝毫不顾及 



他人的自我。这种人在大事上也不会委曲自己的本性,即使他 



把自己的本性伪装起来。我们可不要错过这些观察人的机会。 



在处理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当中——这些小事亦即属于“法律 

                         '21'——如果一个人的心从不考虑他人,一 

不会理会的小事情” 



味只顾寻求自己的方便和好处,不惜妨碍和损害别人的利益, 



把本属于众人的据为已有,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在这个人 


… Page 190…

  180                           人生的智慧 



的心中并没有公正可言。如果没有法律和司法'179'机构的约束, 



他甚至会成为一个恶棍。我们根本就不可以对这个人有丝毫的 



信任。确实,无所顾忌地破坏自己私人圈子里面的规矩的人, 



                                                                       '22' 

同样会在他认为安全和没有危险的时候破坏国家的法令。 



      原谅和忘记就意味着扔掉我们获得的昂贵经验。如果某一 



个与我们有交往和关联的人暴露出某种令人不快或者令人恼 



火的行为,那么,我们就要问一问自己:这个人真的这样有价 



值,以致我们愿意忍受他的行为吗?因为这同样的行为必将一 



而再、再而三地变本加厉地发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 



我们就不用对此行为多说什么,因为说话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这样,我们就对他稍加劝告,或者干脆不加劝告,让事情过去 



就算了。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样一来我们随时有可能再 



次遭受他给予的同样麻烦。但如果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 



我们就只能马上并且永远地和这位宝贝朋友断绝交往;如果这 



个人是我们的佣人,那我们就必须马上对其解聘。因为如果相 



同的处境再度出现,他仍然会无法避免地做出同样的、或者相 



类似的事情——尽管现在他真心实意地做出保证不会这样做。 



一个人会忘记一切,绝对所有的一切,但却不会忘记他的自我, 



他的本性。性格是绝对无法改正的,因为人的所有行事都出自 



一条内在的原则;根据这一条内在的原则,在相类似的处境之 



下,一个人只能永远做出同样的事情,而不可能是别的。读者 



诸君可以阅读我那篇讨论所谓意欲的自由的获奖论文,从而摆 



脱错误的观点。因此,跟我们已经与之绝交的朋友重归于好是 



一种软弱的行为;为此软弱我们终将付出代价,因为一有机会, 



这个朋友又会做出那原先导致了朋友反目的事情。不过,这一 


… Page 191…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81 



回,他做事情做得更加大胆放肆,因'180'为他已经私下意识到 



他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朋友。这道理同样适用于那些已遭我们解 



雇、但又重新被我们雇用的佣人。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在形 



势改变了以后,不可以期待一个人做出以前做过的同一样事 

    .. 

情。人们的观点想法和行为态度紧随自己的利益而迅速改变。 



的确,人们带有目的的行为用不了多久就像短期支票那样兑换 



成现金,如果我们不想对这种行为提出抗议的话,那我们就要 



变得更加短视才行。 



      因此,假设我们想了解一个人在我们设想中的处境会如何 



作为,我们可千万不要以这个人做出的许诺和保证为凭据。因 



为,就算这个人出自真心许下诺言和作出保证,但他现在谈论 



的事情却是他并不了解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考虑他准备投 



身其中的处境,以及这一处境与他的性格的互相冲突之处以计 



算出他的行事。 



      如果要对人的真实和异常可怜的本质——大多数人的本 



质就是这样——获得一个必需的、清晰的和透彻的认识,那么, 



把书本文学上对于人的行事描述作为对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事 



的说明,或者反过来,以后者解释前者,都是很有教益的作法。 



这有助于我们避免错误认识自己和他人。不过,对于在现实生 



活中或者在书本文学中碰到的人的卑鄙和愚蠢,我们可不要生 



气、动怒。我们应该把人的这些特性纯粹作为我们认识的材料, 



把它们视为人的某种特性的又一标本,并把它记录下来。我们 



就好像一个矿物学家偶然发现了某种矿物的典型标本。当然, 



例外也是有的,甚至是差异很大的特殊例子。人与人之间的差 



别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总的说来,就像我很早就说过的,这个 


… Page 192…

  18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